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件气胸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12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根据采用不同引流管分为3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双腔导尿管组及硅胶管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较低。与其他组(双腔导尿管组与硅胶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导尿管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和双腔导尿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中有不同的优势,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传统硅胶管与双腔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等。方法 46例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29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17例行双腔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双腔气囊导尿管与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相近(P〉0.05),并发症少于传统引流方法。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治疗COPD并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并发症比较。方法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粗硅胶管组、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各20例,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的肺复张天数、治愈率和转外科手术例数经)(2检验,P〉0.05,说明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平均肺复张天数为8天,总有效率达85-90%,转外科手术者约占14%。而术后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堵管、脱管、胸痛,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和粗硅胶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明显优越性和舒适度。结论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后两者对操作人员和器械无特殊要求,操作简单,病人舒适度好,更乐于接受,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无芯胸腔穿刺针与胸腔穿刺套管针在老年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及优点。方法将6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芯胸腔穿刺针配合三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n=30),对照组采用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n=30);比较两组患者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有效率、置管时间、疼痛程度、二次置管或调整引流管率、皮下气肿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治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93.33%(治愈率83.33%);两组间比较有效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疼痛程度、二次置管和调整引流管率、皮下气肿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芯胸腔穿刺针配合三腔气囊导尿管在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方面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中心静脉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的30例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7例),治疗组使用深静脉留置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低负压(0.5~1.5kPa)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对照组常规大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对两组疗效、复张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复张天数(4.3±2.1)与对照组(6.7±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41.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感染、发热、皮下气肿、胸痛、胸腔积液发生机会少,患者病痛小,易接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朱长远 《山东医药》2012,52(22):51-53
目的观察双腔导尿管联合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高龄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年龄70~86岁,平均76.5岁。采用16号双腔导尿管和胸腔引流管相结合的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利用双腔导尿管的调节作用,使胸腔引流管的侧孔在胸腔内保持最适宜的2~3 cm的长度。结果本组患者自发性气胸均治愈,发生并发症34例(切口渗液18例,引流不畅6例,心功能衰竭4例,切口感染3例,引流管脱出1例,血胸1例,脓胸1例)。结论双腔导尿管联合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高龄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术前不同部位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单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1年01月至2015年01月收治的115例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所有患者腔镜手术前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腋前线第4肋间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59例),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置管者为对照组(n=56),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时间、术后疼痛12h,腔镜术后(12h、24h、48h)疼痛程度、腔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肺漏气、脱出、伤口感染、皮下气肿等)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在治疗术前气胸上效果、并发症相似,但4肋间置管术法术后疼痛轻,且更符合单孔腔镜的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发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100例,按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入胸腔行引流术。为治疗组采用改良的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从患者的疗程,治愈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但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和治病疗程平均14.7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和16.8 d,结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结论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发气胸有实际操作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我科收治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TFR型胸腔引流储液瓶3-1300加DY-1A型低压电动负压吸引器吸引;对照组32例行粗硅胶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组与粗硅胶管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粗硅胶管行闭式胸腔引流并发症多.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胸腔引流家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国娟  何李佳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85-1786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静脉导管组),与传统胸导管闭式引流45例(粗硅胶管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结果静脉导管组气胸的总治愈率为91.7%,与粗硅胶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引流法可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明显减少如胸痛、胸膜反应、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8.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肺复张时间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内科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内科胸腔镜治疗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8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试验组86例。对照组用闭式引流治疗,试验组用胸腔镜检查治疗,其它治疗原则相同。观察两组的疗效及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平均拔管时间对照组6.4天,试验组3.5天,两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年复发次数对照组18例次(21.95%),试验组3例次(3.4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结合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结合中医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伤口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前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后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结合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艺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950-951
目的 探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ABLE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治疗组),并与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治愈率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胸腔置管闭式引流与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和观察组(n=60,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观察比较两组胸腔积液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引流量明显较大(P0.05),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膜反应、气胸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5.00%、1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16.67%、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是较胸腔穿刺引流术更安全有效的引流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ABLE引流管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2例、粗硅胶管组25例。对3组患者分别置管引流,观察其疗效、并发症以及管腔堵塞、导管滑脱、皮下气肿、继发感染、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等情况。并记录患者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ABLE引流管组并发症、管腔堵塞、导管滑脱、皮下气肿发生率及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中心静脉导管组,并发症、皮下气肿、继发感染、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及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粗硅胶管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肯定、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28例行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37例持续漏气5天以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内科胸腔镜手术,22例接受了闭式胸腔引流术;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现复张性肺水肿例数、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以及两组病人术后肺与胸膜并发症、转开胸手术例数、1年内气胸复发例数。结果与单纯闭式胸腔引流术组相比,内科胸腔镜手术组术后引流时间[(4.13±1.46)vs(12.41±6.96),P=0.000]、术后住院时间[(7.47±4.42)vs(16.08±8.64),P=0.000]、出现复张性肺水肿例数[(0)vs(5%),P=0.02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肺与胸膜并发症、转开胸手术及1年内气胸复发例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持续漏气的自发性气胸,相比单纯的闭式胸腔引流术,内科胸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气胸一般需立即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少数需手术治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要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我们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次数及不同排气方式对胸膜黏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行开胸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既往发生自发性气胸后所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未排气治疗组、胸腔穿刺抽气组和胸腔闭式引流组,观察各组患者气胸发生的次数及不同治疗方法与胸膜黏连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3组共504例患者,未排气治疗组(91例)、胸腔穿刺抽气组(58例)和胸腔闭式引流组(355例)的胸膜黏连发生率分别为48.35%、65.52%和78.03%,胸膜黏连发生率依次升高(x^2=32.172,P<0.05).在未排气治疗组患者中,既往患自发性气胸1次(45例)、2次(26例)及≥3次(20例)者,胸膜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37.78%、46.15%和75.00%,随气胸发生次数的增加而增加(x^2=7.752,P<0.05).胸腔穿刺抽气组患者既往行穿刺抽气治疗1次(42例)和2次(16例)者,胸膜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59.52%、93.75%.胸腔闭式引流组患者既往行引流治疗1次(191例)、2次(108例)及≥3次(56例)者,胸膜黏连的发生率分别为71.20%、81.48%和94.64%,胸膜黏连的发生率随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会显著增加胸膜黏连的发生,且随气胸发生次数、穿刺或闭式引流次数的增加,胸膜黏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从而增加复发性气胸的治疗难度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