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 ,因其致病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 ,因此外用药物治疗不理想 ,我们自 1999- 0 1~2 0 0 0 - 11间用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的伊曲康唑 (斯匹仁诺 )治疗甲真菌病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30例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甲真菌病人 ,真菌学镜检和培养阳性而确诊。所有病例均在用药前 2d内无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 ;在用药前 1d内无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无外用抗真菌药物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对伊曲康唑或其赋形剂无过敏史 ;不伴肝、肾、血液疾病 ,免疫功能抑制 ,银屑病和其他严重自… 相似文献
3.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停药2年内的复发率.方法 采用间歇冲击疗法,连续服用伊曲康唑(2次/d,200mg/次,国药准字H20020367)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服药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服药3个疗程.观察疗程结束、停药3个月、6个月指(趾)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及2年内甲真菌病的复发率.结果 疗程结束时,停药后3个月、6个月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3.17%、80.49%和91.46%;指(趾)甲同患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3.56%、62.71%和81.36%.疗程结束后,经追踪观察,随时间延长治愈率不断提高,停药后6个月达到最高.指甲真菌病治愈率高于趾甲真菌病.停药2年内复发率为14%.结论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耐受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冲击疗法治疗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冲击疗法, 连续服用伊曲康唑(400 mg/d) 1 周后, 停药3周为1 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服药2 个疗程; 趾甲真菌病服药3 个疗程。观察疗程结束、停药3个月及停药6 个月时指( 趾) 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和真菌学治愈率。结果: 疗程结束时、停药后3 个月及停药后6 个月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5 % 、85 % 和90 % , 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65 % 、90 % 和95 % ; 趾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6-6 % 、63-3 % 和86-7 % , 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56-7 % 、83-3 % 和90 % 。疗程结束后, 随时间延长治愈率不断提高, 停药后6 个月达最高。指甲真菌病的治愈率高于趾甲真菌病; 真菌学治愈率高于临床治愈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6 个月时复发率为6 % 。结论: 伊曲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好、耐受性高以及费用低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调查近4年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皮肤癣菌占66.5%(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多见)、酵母菌32.1%(念珠菌属多见)、霉样菌1.4%。酵母菌有增多趋势,近两年甲真菌病中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年(均为P<0.05)。酵母菌感染指甲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趾甲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家系和1例散发的先天性厚甲症1型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K6a基因突变热点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天性厚甲症患者、家系中的正常对照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K6a突变检测。结果在K6a基因上发现3个错义突变(K6a1387G>C,K6a1393T>C,K6a513C>A),其中K6a1387G>C,K6a1393T>C为首次报道,而家系中正常对照和家系外100例正常人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K6a1387G>C,K6a1393T>C,K6a513C>A突变,不是罕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汉族患者与其他已研究的种族或民族有相似的突变热点区,但目前尚未发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调查近4年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皮肤癣菌占66.5%,酵母菌32.1%,霉样菌1.4%。酵母菌有增多趋势,近两年甲真菌病中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年。酵母菌感染指甲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趾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半定势的调查问卷,在洛阳地区的4家医院中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甲真菌病患者96例,其中男性41例(42.7%),女性55例(57.3%)。指甲受累者50.0%,趾甲受累者67.7%,指/趾甲共患率为17.7%,受累病甲数目与主观健康因子(r=0.204,P〈0.05)和情感影响因子(r=0.231,P〈0.05)呈正相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病程患者各生活质量因子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主观健康感受有影响者82.3%;情感受影响者93.8%;思维受影响者94.8%;有社交障碍者91.7%。结论甲真菌病不仅仅是美观上的问题,还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371例甲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371例甲真菌 病的调查,探讨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防治方法。方法 靶甲进行10%KOH镜检、沙保氏琼脂培养基培养、组织病理检查和AMS分析等研究。结果 真菌镜检发现310例阳性(83.6%),真菌培养阳性296例(79.8%)。共有305株致病菌株。其中酵母菌115例(38.8%),皮肤病癣菌123例(41.6%),霉菌49例(16.5%),混合真菌感染9例(3.0%)。结论 甲真菌病的致病仍以皮肤癣菌为主,近年来酵母菌和混合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赵卫红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4)
甲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其不但影响美观,严重的足趾甲感染还可引起走路疼痛.为了了解本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种类及流行病学情况,笔者对226例甲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6例甲真菌病患者,为我院皮肤科门诊2009年1月~2011年2月间收治入院者,男51例,女175例,男女比例1:29.14,年龄7~73岁,病程数月或数年不等.真菌镜检阳性214例,真菌培养阳性179例.真菌镜检阴性而培养阳性占12例.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来,在临床上随着免疫缺陷宿主的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率,特别是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感染率在不断上升.由于真菌感染诊断存在困难,方法相对落后,导致很多患者得不到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而丧失了治疗机会.因此,发展新技术、提高真菌病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增加治疗手段已刻不容缓,而且,对病原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也具有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目前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可能,各种检测手段不断被应用于真菌病的诊断及菌种鉴定中,可以使感染菌种的确立与快速诊断一步完成. 相似文献
12.
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免疫低下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本文简要综述了10年来本中心的工作概况,包括(1)致病菌种的收集与保藏:目前已收集国内外致病真菌2 600余株,发现并报道国内外致病菌新纪录种多株,如多变根毛霉规则变种、葡萄孢维郎那霉致病新纪录种,报道多例国内致病新纪录种如棘状外瓶霉、奔马赭霉、疣状瓶霉、草本枝孢霉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等;(2)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院内真菌感染菌种及危险因素分析,及时监测致病菌种的变迁及危险因素的变化;(3)致病种的分类研究及新菌种的鉴定:应用RAPD、RFLP、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近10个属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命名了3个曲霉新种,并对致病新纪录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4)真菌病诊断:设计出曲霉、外瓶霉、孢子丝菌的种特异性引物;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深部真菌病进行了诊断研究,设计烟曲霉种特异性探针并成功地对可疑曲霉感染进行了诊断;(5)真菌病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应用简并引物RT-PCR技术、克隆测序、Northern杂交等方法,发现了烟曲霉潜在的毒力因素--组氨酸激酶;应用Southern杂交、RFLP、SSCP等技术分析,推论角鲨烯环氧化酶氨基酸的缺失可能引起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6)酵母菌和丝状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在国内首先应用NCCLS推荐的M-27系列方法对致病性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改进并建立了多种致病菌种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甲中浓度的监测,为设计更为合理的甲真菌病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的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的流行,真菌感染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在各系统真菌感染中肺部真菌感染居内脏真菌感染首位,而肺部的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及隐球菌属又是较常见的感染菌属,故本文仅对肺部念珠菌病、曲霉菌病及新型隐球菌病的早期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门诊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做真菌培养,对培养结果阳性者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培养鉴定的363例患者标本中,266份培养出阳性菌株,总阳性率为73.3%,皮肤癣菌244株(占67.2%),霉菌39株(占10.8%),酵母茵77株(占21.1%);真菌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25.5%、氟康唑11.9%、酮康唑6.7%、伊曲康唑2.1%、两性霉素B 0%,药物敏感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70.4%、氟康唑81.3%、酮康唑87.7%、伊曲康唑95.2%、两性霉素B 99.1%.结论:甲真菌病患者致病性真菌以皮肤癣茵最为常见,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江门地区老年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分布与临床类型的特点.方法 对107例具有甲真菌病学典型临床表现并经病甲屑镜检阳性的老年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对靶病甲进行临床形态学分型,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易感因素.结果 121例靶病甲培养的病原菌分别为皮肤癣菌71.07%、酵母菌25.62%、霉菌3.31%;临床类型为全甲毁损型48.76%、远端侧位甲下型24.79%、近端甲下型19.01%、白色浅表型7.44%;107例问卷调查示糖尿病患者15例(14.02%).结论 江门地区老年甲真菌病致病菌主要为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全甲毁损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其优势菌;糖尿病为其主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病原真菌中群体感应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感应现象在细菌中普遍存在,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近期在真菌中也发现存在类似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调节分子,并且介导着真菌诸如生物膜形成、菌相转换等生理行为的调节。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病原真菌中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真菌群体感应系统作为抗真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广东省监测网工作计划要求对佛山市5区设点采集8类食品,根据国标方法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H,、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监测的8类369份食品中,共分离出62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6.80%。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88%(18/36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08%(4/36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6.96%(34/92)、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3.03%(1/3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3%(5/15)、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论佛山市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5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产品、生奶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提示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龙岗街道饮食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分离的沙门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方法对分离到的11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改良K.B法分别进行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11株沙门菌鉴定出B群5株,E1群6株。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63.64%),其次为氨苄西林(54.55%)、链霉素(54.55%),5株菌有多重耐药的现象(45.5%)。PFGE分子分型菌株之间的相似度在51.8%。96%之间.同一血清型的沙门菌相互间的相似度均低于85%。结论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耐药比较严重,PFGE分型、血清型与耐药谱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肾功能正常人70例(老年人37例,中青年人33例)及慢性肾衰患者35例(老年人10例,中青年人25例),用硷性苦味酸法测定指甲游离端肌酐含量。结果显示老年及中青年肾功能正常组指甲肌酐均值分别为7.02±0.21(mg/100g指甲)及7.24±0.69(mg/100g指甲),二者差别无显著性(p>0.05);老年及中青年慢性肾衰组指甲肌酐均值分别为14.35±0.8mg/100g指甲)及14.85±0.87mg/100g指甲),与同年龄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并且老年人及中青年人指甲肌酐与指甲在甲根部形成时的血肌酐均呈线性正相关(r=0.967及0.051,P<0.01),提示指甲肌酐含量与指甲在甲根部形成时的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无关。此项检查在评价老年人肾功能和在一定范围内估计老年肾衰患者病期上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