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肠系膜为腹腔内的重要结构,包括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等;正确认识其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表现,包括炎性病变、囊肿和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外伤性病变及其他少见病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腹部疾病。  相似文献   

2.
囊腔类肺癌是一种以薄壁囊腔为主要表现或在肺癌病灶基础上继发囊腔的特殊类型肺癌,其囊壁厚度多≤ 4 mm。随着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普及,囊腔类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日渐受到重视,且其病理机制复杂、CT征象多变。本文对囊腔类肺癌的病理学基础和CT表现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外蜂窝组织炎的CT表现及其分布的相关解剖病理学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8年10月经临床连续性治疗的126例合并胰外蜂窝组织炎AP病例,分析胰外蜂窝组织炎CT表现,并分析蜂窝组织炎的分布与解剖病理学的关系。结果:蜂窝组织炎CT表现为密度比腹水稍高的软组织密度块,CT值约5~30HU,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增强扫描边缘部分轻度强化。126例AP共259处蜂窝组织灶,分布以小网膜囊(93次),左肾旁前间隙(69次),右、左侧结肠旁沟(26次和21次)常见,其次右肾旁前间隙12次,盆腔11次,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左肝上间隙各5次,左肝下间隙4次,右肝上间隙、左肠系膜窦、胸腔各2次,右肠系膜窦、心包各1次,多发67例。结论:AP胰外蜂窝组织炎的CT表现具特征性,其分布与腹腔解剖有一定关系,但由于蜂窝组织炎的侵袭性和流动性,解剖上不相通的部位也可受侵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其中病变累及单侧上颌窦者17例,累及一侧上颌窦及同侧筛窦者5例,累及一侧上颌窦及同侧筛窦、鼻腔者3例,累及双侧上颌窦者3例。【结果】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软组织影充填22例,病灶内斑点、条片样钙化26例,窦腔骨壁增厚20例,窦腔缩小16例,骨壁破坏5例。病理表现为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组织中有较多炎性渗出物、坏死物及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浸润,可见茵丝、孢子。【结论】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化性胃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19例钙化性胃癌术前行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例钙化性胃癌Borrmann分型均为弥漫型,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富含黏液的低分化腺癌。CT表现为病灶胃壁弥漫性增厚,增厚的胃壁内见带状低密度灶或全层呈带状低密度,低密度灶内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的钙化颗粒。低密度带的CT值为(22.34±3.24)HU,CT值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理表现为肿瘤组织及间质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其内可见多发钙化灶弥漫分布。结论:钙化性胃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这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干颅标本8个,离体鼻骨16个(8对),均行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结果在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中,鼻骨孔均可表现为线样骨质不连续.结论鼻骨孔是鼻骨上一对正常解剖结构,在CT上与鼻骨骨折表现相似,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对于鼻骨骨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集合管癌的MD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集合管癌7例,术前分别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髓交界期及实质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肾集合管癌均以肾脏髓质为中心;所有病灶境界不清,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呈犬齿交错状排列,未见包膜;7例肿瘤中,1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1例肿瘤呈显著低密度;平扫肿瘤实质成分CT值平均为35.5HU(30.1~44.7HU),动态增强后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皮髓交界期CT值平均为52.7HU(34.2~72.0HU),实质期CT值平均为74.5HU(40.0~89.3HU)。病理上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伴纤维增生,而纤维间质多呈延迟强化。结论:肾集合管癌中心多位于肾髓质,肿瘤境界不清,无包膜,患肾轮廓相对正常;肿瘤密度多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集合管癌具有不同于其他肾细胞癌的CT特点,影像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资料与方法 在病理证实的88例肾癌中,选取有肾周间隙异常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2~76岁,平均57.4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观察上颌切牙管正常解剖及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65例切牙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的MSCT资料.结果 正常组切牙管MSCT表现:根据其鼻腔侧开口的形状分为双孔型(37.04%)、短小骨嵴型(33.33%)和单孔型(29.63%);根据冠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59.26%)、Y形(37.04%)和锥形(3.70%);根据矢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84.26%)、锥形(14.81%)和梭形(0.93%).正常组切牙管鼻腔侧、口腔侧开口的横径分别为(4.67±1.31)mm、(3.51±0.8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牙管长度为(10.71±1.95)mm,男(11.51±1.97)mm,女(9.91±1.58)mm,存在性别差异;切牙管后壁与硬腭夹角为(118.51±9.44)°;前壁上、下口至牙槽骨前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9.29±1.26)mm和(7.12±1.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切牙管MSCT表现:病变累及切牙管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增宽(47.69%)、狭窄(46.15%)、变短(3.08%)和中断(3.08%).结论 MSCT检查及其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楚显示切牙管,有助于在种植牙和整形外科手术中避免切牙管的损伤,并可早期发现切牙管病变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s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Warthin's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24例患者,男22例,女2例;单发16例,多发8例,共38个病灶,其中31个(81.6%)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病灶多呈高密度圆形、椭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增强后34个病灶中2个轻度强化,5个中度强化,27个明显强化;17个均匀强化,17个不均匀强化(直径>2 cm),且10个伴贴边血管征.结论 符合腮腺Warthin's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Warthin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双源CT心肌桥的检出率、解剖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双源CT观察心肌桥(MB)的出现率和解剖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检出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3月,共有272例患者因怀疑冠状动脉疾病或体检而进行了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冠状动脉分段标准确认其有无、位置和解剖病理学改变。根据DSCTCA表现及临床症状,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1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2组,无冠状动脉疾病但有临床症状组;3组,无冠状动脉疾病也无临床症状组。对3组患者MB的解剖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15例患者进行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两组MB检出率的差别。随机选择10例前降支MB患者进行4D电影显示以观察MB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272例进行了DSCTCA的患者中,63例检出79支MB,出现率为23.2%(63/272)。MB的平均长度为(2.14±0.83)cm,深度为(0.33±0.10)cm。63例中,49例(78%,49/63)患者为单支MB,其中7段29支,8段17支,9段1支,16段2支;12例(19%,12/63)为双支MB,其中以7段和8段共存最常见(42%,5/12);2例(3%,2/63)3支MB。79支MB中,40支位于7段,24支位于8段,7支位于9段,4支位于16段,3支位于13段,1支位于10段。3组患者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1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2组和3组(P=0.001),MB更长(P=0.041),深度更深(P=0.021)。CAG提示4支MB,而DSCTCA显示20支MB,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收缩期变窄,舒张期恢复正常,类似CAG的“挤牛奶”效应。结论:本组冠状动脉MB的检出率为23.2%。利用DSCTCA可以可靠而生动地检测MB,确认其解剖病理学改变,解释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处理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表现相对照。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多位于四肢深部肌肉间隙内,CT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结论:CT、MR可对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总结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少见肿瘤,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 16例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例,均匀较低密度,轻度强化;肾上腺血管瘤及肾上腺神经鞘瘤各2例,密度混杂,增强扫描肾上腺血管瘤不均匀明显强化,肾上腺神经鞘瘤呈轻至中度强化;肾上腺淋巴瘤4例,单侧或双侧较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肿瘤较大者周围血管可被包埋;肾上腺皮质癌5例,单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见肿瘤血管影及邻近脏器受侵犯、下腔静脉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恶性征象.结论 肾上腺少见肿瘤各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有关甲状腺癌的 CT诊断文献报道不多。作者搜集甲状腺癌患者 18例 ,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且全部作了 CT平扫和增强扫描。通过复习文献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的 CT表现 ,以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的 CT诊断水平。1 对象和方法18例中男 5例 ,女 13例 ,年龄 16~ 6 2岁 ,平均年龄 39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其中腺癌 14例 ,包括乳头状癌 9例 ,滤泡癌 5例 ,腺癌恶变 4例 ,甲状腺癌患者 ,绝大多数是以甲状腺肿物伴或不伴中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来就诊的。我院使用的是 EXE1180 0型 CT扫描机 ,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范围自第 5颈椎上缘至第 …  相似文献   

16.
脾脏肿瘤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脾脏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结果 16例中,脾良性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4例,错构瘤2例,淋巴管瘤1例;脾恶性肿瘤有脾继发性淋巴瘤5例,转移瘤3例,血管肉瘤1例。脾血管瘤和错构瘤均表现为局限性突起,多强化明显;脾淋巴管瘤间隔强化。脾恶性肿瘤多表现脾体积弥漫性增大,轻度强化。结论 脾脏诸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4%。影像学检查除了超声、CT、^99mTcO4^-甲状腺显像、^131I全身显像(^131I-WBS)等检查手段外,随着技术的发展SPECT/cT融合显像既能反映甲状腺大小、形态的改变,又能对DTC病灶数目、部位以及摄碘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  相似文献   

18.
陈峥  李华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411-24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甲状腺炎性病变14例,其中弥漫性改变7例,4例肿大;5例叶肿大伴局限性病变,钙化3例。增生病变31例,Grave′病3例,为弥漫性改变并肿大。结节性增生19例。并钙化9例,囊变16例。甲状腺癌17例,其中甲状腺癌伴结节增生10例,5例囊变,14例有钙化。甲状腺肿瘤:腺瘤16例,单发14例,多发2例。12例有囊变,6例伴有钙化。所有瘤灶均有强化完整包膜。CT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并钙化8例,囊变内壁有结节,淋巴结有明显强化。结论:甲状腺疾病检查应以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为主,并强调全面综合分析。CT影像对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7例甲状腺肿瘤术前CT扫描或部分病例行强化扫描。分析影像所见,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7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癌25例,甲状腺腺瘤2例(其中1例细胞增生活跃)。结论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CT清晰显示肿瘤向周围结构侵犯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这对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学分型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TET的术前CT表现,并与2004年WHO分型标准比较,探讨不同组织类型TET的CT特征。结果 108例中,A型胸腺瘤3例,AB型30例,B1、B2、B3型分别为15例、29例、9例,胸腺癌22例。合并重症肌无力(MG)者32例(32/108,29.63%)。合并MG患者中,B型胸腺瘤者明显高于其他分型[45.28%(24/53)vs 14.55%(8/55),χ2=12.23,P<0.001]。胸腺癌最大径>5cm者多于胸腺瘤[72.73%(16/22)vs 44.19%(38/86),χ2=5.708,P=0.017]。A、AB、B1型胸腺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B2型多呈分叶状,胸腺癌形态多不规则(χ2=32.917,P<0.001)。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坏死囊变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0例,明显高于其他胸腺瘤[51.61%(16/31)vs 24.68%(19/77),2χ=7.322,P=0.007]。与B1、B2、B3型相比,A、AB型、胸腺癌强化程度以中度强化为主[58.18%(32/55)vs 30.19%(16/53),2χ=11.820,P=0.001]。胸腺癌影像分期多为Ⅲ期,与其他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55%(12/22)vs 13.95%(12/86),2χ=38.958,P<0.001]。影像分期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548,P<0.01)。结论不同组织类型TE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可在一定程度预测TET组织学类型,提示临床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