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露秋  张素卿 《河南中医》2012,32(12):1593-159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机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相互影响,发而为病,临证时可将其分为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辨证治疗.且应加强社区宣传,建立健康档案,早期干预,方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病属祖国医学肺胀范畴,为痰迷心窍、痰蒙清田所致。近年来,本病在临床中颇受到重视.其预后及康复与痰浊血瘀关系密切。笔者就肺脑与痰浊的关系,谈一点肤浅认识。正发清首推该浊中医痰病学术萌芽于秦汉时期,宋元时期有了深入发展.《请病源候论》中,首论疾病的病因病机,创立了痰浊为病的专门学说。《丹溪心法·咳嗽)篇回:“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疾挟瘀血碍气而病.”说明了病理因素主要是疾,由痰浊之邪阻碍肺气所致。若甚感外邪,痰浊错留,则病情加剧,其痰浊的形成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这为大家所共知。但心肝生痰在…  相似文献   

3.
朱佳辨治肺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佳老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多年,对肺心病治疗有相当的经验。他认为肺心病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病理因素主要涉及痰浊、水饮、瘀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主要以肺、肾为主,涉及心、脾。痰浊、水饮、瘀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血不利而为水,水饮聚集而生痰,痰浊留滞脾胃,气血失于运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聚集而成瘀血,肺气上逆而喘,肾失摄纳,肺气不降,故动则气喘。瘀阻脉道,津液失于输布,外溢肌肤而为水肿。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日久,且肺脾肾不足,痰浊水饮瘀血日久不化,故可认为有类似“哮证”之“夙根”之说。也就是说因为肺心病不能治愈,而且从西医角度来说,其发病机制是不可逆的,从中医来说,肺心病患者发病每见肺肾亏虚,痰浊水饮瘀血为患之候,故可将痰浊、水饮、瘀血看作是肺心病的“夙根”。平素肺气亏虚,卫外失固,不能布散津液,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肾失摄纳,肺气上逆,故动则喘甚,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更加重痰浊之候。  相似文献   

4.
学用下瘀泄热豁痰开窍法治疗肺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斌 《中医杂志》2003,44(3):236-237
颜德馨教授以善从气血辨治疑难病证而闻名,笔者随侍左右有年,每将颜师心法施诸临床,多有得心应手之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一般多责之肺肾之虚、痰涎之盛,或兼郁热、或有水泛,而少有从瘀论治者。颜师认为肺心病确有咳喘、略痰等痰浊蕴肺症状,并多兼黄痰难咯,大便秘结,下肢水肿、球结膜水肿等郁热、水泛之象。还观察到本病患者也往往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中医院韩丽华教授从事中医防治心脏病的研究30余年,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虚、痰、瘀,即本虚(肺、脾、肾气虚)与标实(痰浊、瘀血)互见,痰浊与瘀血交阻是其主要病机特点,而气虚、痰阻、血瘀贯穿疾病之始终。对本病之治疗以分期辨治结合辨证论治为宜。在慢性肺心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常常贯穿补法、除痰、活血三法,只是不同的发病阶段,其侧重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找院利用 CORNING 168型血气分析仪,检查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 pH、PaO_2、PaCO_2、HCO_3-100例次,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中西医辨证分型标准,肺肾气虚外感偏寒型18例次,肺肾气虚外感偏热型47例次,心脾肾阳虚水泛型18例次,痰浊蔽窍型17例次。由于元阳欲绝型及热瘀伤络型病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癌存在"炎-癌转化"的内在机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肺肾两虚为发病之本,贯穿始终;产生痰浊、瘀血等有形病理产物,并存互结为标,是病机关键。肺肾两虚和痰瘀互结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虚者更虚,因实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治疗上应注重补益肺肾、化痰祛瘀,做到通补兼施,标本同治,扶正与祛邪并调,同时注意随证加减,并顾护胃气。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肺性脑病等,属于内科急危重病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痰浊内生 林氏、于氏等认为,痰浊贯穿于肺心病的始终。痰浊是肺心病的病理产物,也是影响肺心病发展变化的病理因素;痰浊的形成与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痰饮内生,随气行而无处不至,痰阻于肺,气道不利,则咳嗽、痰多;若素体阳虚则痰从寒化成寒痰证;若阴虚体质或阳亢,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感热邪,则痰从热化而成痰热证。 1.2 瘀血阻滞 黄氏认为,瘀血是影响肺心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气虚、痰浊及饮食失节、起居失常日久均能致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病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的中医病机进行了讨论。认为,病机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胶固难解;病位首先在肺,渐至脾胃,病久及肾。以期为中医治疗COPD稳定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志荣主任医师是自贡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冯老认为该病系肺、心、肾、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气虚气滞,痰凝血瘀,为本虚标实之症。急性发作期以痰热瘀壅肺为主要矛盾,施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创建"肺心Ⅰ号"合剂和"肺心Ⅱ号"合剂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至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肺胀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近年来,我们用中医理论对不同证类的病人进行辨证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论病分类重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加剧。病机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病初多由肺气郁滞、脾失键运因而生痰,故称“肺为生痰之源,脾为贮痰之器”,加之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贮留,致喘咳持续难已。若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感受风热,则可引起痰热郁肺;若痰浊壅盛,则可致痰蒙神窍;若痰浊壅肺病久势深,肺气  相似文献   

12.
痰浊阻肺为慢性咳嗽的基本病机,而痰浊的产生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或邪热伤津,炼液而成。临床可分为两类:痰湿蕴肺和痰热郁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者,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者,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1号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痰浊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痰浊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慢性阻塞性肺病1号方水煎口服,13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慢性阻塞性肺病1号方治疗痰浊壅肺证,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咳喘证治     
咳喘病传统治法包括:"冬病夏治",扶正固本、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养阴生津止咳、健脾益胃、补肾纳气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寒饮为患,恪守温化。初起表未解而内有伏饮者,轻则以杏苏散,重则投小青龙汤;表解而饮未已者,苓甘五味姜辛汤、苓桂术甘汤、瓜萎薤白半夏汤等;肺胃失降,佐以二陈,旋覆代赭汤;虚寒甚,加黄芪、附子、六君等药。痰火在肺,清肃为先;木火刑金,滋水涵木;喘凡属肾,务必镇纳,疗效显著,价钱低廉,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史锁芳教授将慢性肺心病临证辨证分为6型:肺病及心,痰瘀阻碍肺气;虚体外感,邪实正虚错杂;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浊邪害清,痰瘀蒙蔽神机;三阴交病,水饮泛溢肌表;肺气耗散,心肾衰竭欲脱.治以化痰行瘀、降气平喘,化痰降逆、补肾纳气、健脾温肾、化饮补水,补肺纳肾、回阳固脱等法.  相似文献   

16.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薛汉荣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视“肾为生痰之本”,认为肾虚为痰浊产生的重要内因,当辨清肺、脾、肾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临证擅以“理肾”为治疗大法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达到“不必降痰而痰自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勉 《光明中医》2002,17(6):21-22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之病。中医认为肺心病主要病位在于肺、心、脾、肾四脏。其病理与痰瘀互结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肺心病其四脏及舌、脉象与痰瘀关系的探讨 ,认为肺心病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病机是“痰瘀”。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痰、豁痰为基础 ,或佐补虚、清热、利水等法则 ,方可见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09,29(6):563-56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由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固,外邪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的证候要素以痰、阳虚、气虚、火(热)、水饮、瘀血为主,病位以肺、肾、心为主。证候大致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浊闭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九证候。治疗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固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祛痰活血。  相似文献   

20.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