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80岁老年患者长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岁资料完整的行气管切开术3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就气管切开后带套管较长时间的80例≥80岁老年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长期带管≥80岁老年患者其并发症最多见为反复肺部感染38例(47.50%),其合并多种致病菌,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治疗棘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后依次为拔管困难15例(18.75%)、气管内出血14例(17.50%)、伤口渗血5例(6.25%)、套管堵塞4例(5.00%)、肺大泡3例(3.75%)、气管食管瘘1例(1.25%)。结论≥80岁老年气管切开术后带套管患者由于多种疾病并存,常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长期带管等都是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并发症预防,可延缓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0月至2005年8月80例80~102岁行气管切开术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导致并发症的13个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手术后并发症42例(52.5%),常见并发症为气管软化22例(27.5%)、出血16例(20.0%)、伤口感染8例(10.0%),少见并发症为气管狭窄4例(5.0%)、套管堵塞4例(5.0%)、脱管3例(3.8%),皮下气肿3例(3.8%)、气管食道瘘2例(2.5%)等。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有带管时间过长、凝血障碍、糖尿病和阶段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 老年患者多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其中气管软化的发生与带管时间过长、出血与凝血障碍、伤口感染与阶段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糖尿病关系密切。气管插管后择期行气管切开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将64例ICU急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1周并发症也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P<0.01).认为ICU急危重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有效,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TST)、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5年5月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55例,按照气管切开方式分为TST组45例、PDT组59例、MPDT组51例。TST组患者采用TST进行气管切开,PDT组患者采用PDT进行气管切开,MPDT组患者采用MPDT进行气管切开。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周并发症情况。结果 PDT组、MPDT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直径、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TST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ST组(P0.05);PDT组与MPDT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MPDT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ST组(P0.05);MPDT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DT组(P0.05)。结论 MPDT较TST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手术创伤,且较PDT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PT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军  肖丽 《山东医药》2009,49(35):77-78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T)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PT.结果 成功55例、手术时间(7.6±2.0)min;改行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行PT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创伤小、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80岁以上老年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0岁老年人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岁因各种病因行气管切开术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分析肉芽肿形成的可能因素及发病机制,总结诊疗经验。结果 12例患者使用的气管套管均为一次性带气囊无内芯的硅化聚氯乙烯套管,带管时间最长为6~41月,平均为9月。气管内肉芽肿多发生在气管切开术后3~9月,平均6月左右。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憋气、气道压力增高、心率增快、痰中带血。2例活瓣样肉芽肿在纤支内镜下手术摘除。另2例更换自制长气管套管治愈,7例行保守治疗治愈。1例因大咯血致气道阻塞引起窒息死亡。结论长期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有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可能,应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时诊断治疗。大多数较小肉芽肿可用保守方法治愈,对于较大肉芽肿应尽早手术摘除。当具备拔管条件时应尽早拔管。对长期带管,但有较长时间不需要机械通气病人,应使用较少引起肉芽肿的带有内套管的金属套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T型硅酮支架治疗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需要置入T管的患者(治疗组)和15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不行T管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嗓音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呼吸困难情况、嗓音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嗓音评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采用T型硅酮支架治疗,效果肯定,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行Montgomery T管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并分析20例因"声门下气管狭窄"行Montgomery T管植入术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等资料。结果:狭窄原因:气管插管12例,颈部气管外伤4例,气管内外肿瘤等3例。狭窄程度:Myer-Cotton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7例;9例患者术前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塌陷。所有病例术前行气管切开,术中经硬镜操作,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过程平稳,麻醉通气方式转换顺利。术后出现咳嗽(80%)、咽痛(45%)、发热(45%)、排痰困难(40%)、呼吸困难(25%)、感染(10%)、气道梗阻(5%)和误吸(5%)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可改善。结论:声门下气道狭窄行Montgomery T管植入术时,全凭静脉麻醉能够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和循环;根据手术步骤转换气管切开管、T管、喉罩控制通气或高频通气可保证氧气供应;围术期密切沟通、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手术安全和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我科行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42例,男41例,女1例)以及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组88例,男83例,女5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传统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最低值为55×109/L,平均手术时间为(30.74±5.06)min,出现并发症13例次.PercuTwist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最低值为13×109/L,平均手术时间为(5.44±1.81)min,出现并发症6例次.PercuTwist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快速、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微创气管切开术,适合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朱福明 《山东医药》2008,48(15):16-16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共行小儿气管切开术36例,其中18例在麻醉插管引导下进行,与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4岁.气管切开原因:颈部手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18例,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喉水肿、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2例,颌下、颈部感染致喉梗阻5例,颈、口咽部烫伤6例,小儿喉乳头状瘤4例,气管异物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ICU 38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PDT组),与同期40例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患者(OT组)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D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OT组(P〈0.01 ).术后并发症比较也明显优于OT组(P〈0.05).结论 PDT较OT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和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 对36例心外脏科实施的气管切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36例重症心脏病患者均为术后机械通气5天以上,长时间应用呼吸机,难以脱机,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 对于一些重症心脏术后长时间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气管切开术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辅助措施, 为提高心脏外科的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ICU 38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PDT组),与同期40例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患者(OT组)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D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OT组(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也明显优于OT组(P0.05)。结论 PDT较OT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其国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44-1344
目的分析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42例ICU病人采用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操作时间为3~10min,平均(5.2±2.4)min,141例成功,1例术中寻找气管困难改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5例切口少许渗血;1例切口感染发生;6例术后创口有渗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安全、简单、快速、创伤小、花费低廉的优点,可在ICU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80岁及以上危重病肥胖患者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特点和应对措施.方法 我院2006年7月到2011年8月60例危重病肥胖患者,年龄80~99岁,同期60例年龄60~79岁危重病患者作为对照,在气管插管成功,病情稳定后,根据高危肥胖老人特点择期顺利完成了气管切开手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机、术前准备、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0~99岁组与60~79岁组手术后并发症比较,脱管分别为1例(1.7%)与0例、气囊漏气3例(5.0%)与4例(6.7%)、伤口渗血4例(6.7%)与3例(5.0%)、皮下气肿5例(8.3%)与7例(11.4%);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例(21.7%)和14例(23.3%)(x2=1.00,P>0.05). 结论 80岁及以上危重病肥胖患者的气管切开手术有其自身特点,但时机选择恰当,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安全可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后迟发性无名动脉出血是致死性并发症。常由于发病迅猛、临床抢救不及时而致患者死亡,其发病率约为0.3%~2%,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出血及急性气道阻塞。此症可发生于气管切开后任何时间,高峰一般在术后1~3周,术后1个  相似文献   

17.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戢文利  张骅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61-1562
目的总结我科3年来50例经皮气管切开的经验和教训。方法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行50例经皮气管切开术,与我院常规进行的50例气管切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颈部瘢痕的大小、拔管后切开愈合的时间比较,P〈0.01。并发症经皮气管切开组1例,常规气管切开组11例,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小,是ICU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一项成熟技术,在ICU需行气管切开时应首选此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及时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3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及时的气管切开术,观察术后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没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3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2例死亡,死亡率为8.70%。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7.5±6.1)分和(21.9±5.2)分。结论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救治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行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采用VATS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B组采用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术后24 h、72 h、1周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VATS下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72 h疼痛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较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31例行气管切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1例患者中,28例(5.27%)是紧急气管切开,为了解除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其余均为选择时机行气管切开术。其中3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出血12例、皮下气肿6例、纵隔气肿1例、气胸1例、气管套管脱出8例、感染1例、肉芽形成1例、气管食管瘘2例、拔管困难1例。结论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宜行紧急气管切开,其余可选择时机进行,并发症多为出血和气管套管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