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如何改进小儿输液穿刺部位的外周固定,以防止针头刺破血管壁.提高工作效能,降低成本.方法 将4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输液固定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结果 两组重复穿刺率,单次穿刺固定时间及患儿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静脉输液时使用输液固定板可大大降低输液中途重复穿刺率,增加患儿的舒适度,确保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工作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措施:1.加强制度化管理;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3.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4.提高穿刺技术水平;5.加强职业安全教育;6.强化沟通与健康宣教.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发生护理差错例次由所改进.结论 加强医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减少纠纷投诉,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输液非正常拔针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减轻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 对我院输液室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发生的非正常拔针的经验总结.结论 合理选择静脉,妥善固定,提高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注意刺激性药物的输入,加强巡视,加强健康宣教对于减少重复穿刺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楼翰霞 《当代医学》2008,(7):109-109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输液非正常拔针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减轻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 对我院输液室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发生的非正常拔针的经验总结.结论 合理选择静脉,妥善固定,提高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注意刺激性药物的输入,加强巡视,加强健康宣教对于减少重复穿刺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如何掌握小儿浅静脉头皮针静脉输液技术及护理方法,可以使患儿和护理人员配合更加融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质量,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使药物及时地用于患儿体内,最终达到药到病除、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均满意的良好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因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输液材料浪费,给医院带来一定经济效益.方法 将2012年1月1日-2012年3月1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4500例1-5岁患儿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250人.观察组注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并传授必要的护理常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采用一定的持针方法,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并采用灵巧、牢固的固定方法,输液过程中加强巡回观察指导,切实做到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未严格按照规范步骤操作,且静脉穿刺成功后未提供跟踪护理服务.结论 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输液质量,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输液技术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及相关护理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本院小儿静脉输液的845 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相关的操作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护士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和用物,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对策.结果:本组密切观察输液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通过提高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技能,同时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时的配合度.本组845 例患儿静脉1 次穿刺成功723 例(85.56%).结论:注意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护理,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佐宁 《包头医学》2011,35(3):175-176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方法:改善输液环境,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查对,巡视,责任心的意识,加强护士的培训,结果:本方法不但能减少了患儿输液的护理缺陷,结论:可避免多次穿刺不良,提高患儿的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输液护理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其发生的作用. 方法 通过对小儿输液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其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小儿输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小儿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与药物、护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干预前后小儿输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 结论 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小儿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在输液时的穿刺次数、配合度、不良事件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静脉输液小儿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穿刺次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配合程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穿刺的要点.方法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做好穿刺后的护理,妥善固定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难题的原因.结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针穿刺的成功率和家长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操作前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可减少负面影响,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小儿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与输液相关护理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本院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在成立2年来的1 245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相关的操作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本组1 245例患儿静脉1次穿刺成功1 213例(97.43%),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结论 注意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学龄前儿童的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方法对需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输液方法,观察组:针对儿童的特点,让患儿主动配合输液结果观察组的患儿较对照组的患儿能主动配合输液,大多数能顺利完成输液结论为学龄前儿童输液时,针对儿童的特点,用小儿能接受的方式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输液基本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自制固定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产生的弊端,我们自制了头部固定带,其优点是固定作用好,针头不易松脱,而且操作简单、节省材料、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减少重复穿刺、减少患儿痛苦、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的目的.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目前固定小儿头部静脉输液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以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随机抽样的400例婴幼儿(2岁以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小儿输液的给药途径,手背静脉是首选的血管之一,由于门诊患儿多为短期注射,用静脉留置针费用高且输液后小儿活动不方便,许多家长和小儿多选择一次性静脉穿刺输液。如何提高小儿输液质量,降低复穿刺,减少患儿痛苦避免护患纠纷,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就显得十分重要,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好动、哭闹,若固定不牢,针头极易滑出血管致药液漏入皮下,常需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使用就诊卡对5个月~5岁采用手背静脉输液进行固定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采用常规护理的41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将其作为对照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41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将其作为研究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的成功率好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用护理干预后,医护人员对于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其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与患儿自身的顺从性都获得了提升,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蔡玉新 《吉林医学》2011,(32):6905-690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液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即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输液中舒适护理、拔针时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儿哭闹情况、主动配合情况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患儿哭闹,并提高配合程度和穿刺成功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舒适度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住院患儿为实验组,2010年3月~2010年6月的住院患儿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法.结果 两组患儿在输液全过程中,实验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故障发生率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在输液的全过程中,护士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及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对策.加强护士法律意识,严格查对制度,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陪关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不但减少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1-3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的例数为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措施、精细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输液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舒适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穿刺后10 min和输液结束时的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中文版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较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输液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轻其疼痛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手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手板辅助输液,对照组给予简易的硬纸板辅助输液。结果:治疗组的重复穿刺率为3.3%,对照组为23.3%,治疗组的重复穿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在输液过程中的重度烦躁率与不敢随意变动体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手板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降低重复穿刺,提高输液中患儿的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