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四项指标,并对60例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进行西洛他唑治疗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糖尿病患者MPV、PCT、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CT、PDW增高更明显。2.西洛他唑治疗后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DW明显下降。结论:西洛他唑改善血小板参数,预防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洛他唑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属于喹啉类衍生物,其抗血小板作用的特点是可逆地抑制多种化学和物理刺激(ADp、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凝血酶等)诱导的血小板初期和二期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并呈剂量相关性。西洛他唑最初的适应证是治疗间歇性跛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洛他唑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也不断拓展。为规范医院医嘱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我们对西洛他唑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医嘱点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严金玲  严文华  林金海 《中国药房》2012,(20):1916-191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西洛他唑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西洛他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西洛他唑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内皮恢复、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实用性价值。结论:西洛他唑既可以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也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4.
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第一周50mg bid,后100mg bid和双嘧达莫(潘生丁)组,每一周25mg tid,后50mg tid,疗程十二周。观察发现西洛他唑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减少血栓素B2和血浆GMP-140的浓度,减少血小板表面GMP-140的表达和降低血液粘度,明显缓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 检索SCI,PubMed,CNKI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评价西洛他唑用于预防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三联治疗及特殊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与结论 RCTs及Meta分析显示,西洛他唑用于PCI术后治疗有效;三联治疗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发生率更低,可减少氯吡格雷抵抗,且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西洛他唑治疗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同时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48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组)和30例同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糖尿病组)以及30例健康同龄人(对照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BPC),观察西洛他唑治疗前后12例糖尿病足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MPV比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增大(均P〈0.01),BPC比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减少(均P〈0.01);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MPV和BP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西洛他唑治疗后BP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MP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除了感染、血管和神经的因素外,血小板在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也起了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熠 《中国医药》2013,(12):1823-1824
我国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率高,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及首选药物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西洛他唑,通过二联或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是临床常用的应用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的自身生理特点,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有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因此应给予综合评估、出血的紧急护理以及加强医患沟通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西洛他唑高剂量(27 mg?kg-1?d-1)和低剂量(9 mg?kg-1?d-1)组。西洛他唑治疗12周后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西洛他唑能显著降低ICAM-1和VCAM-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西洛他唑治疗后,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结论:西洛他唑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和VCAM-1表达的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通心络组,C组西洛他唑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TXB2;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组别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均可使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西洛他唑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更明显。②通心络和西洛他唑治疗后均可使脑梗死患者TXB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尽管西洛他唑组使TXB2下降更明显,但与通心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A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西洛他唑高剂量(27 mg.kg-1.d-1)和低剂量(9 mg.kg-1.d-1)组。西洛他唑治疗12周后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西洛他唑能显著降低ICAM-1和VCAM-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西洛他唑治疗后,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结论:西洛他唑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和VCAM-1表达的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犹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已被全球心内科医生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PCI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 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 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本文拟综述TAPT在PCI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陈俊  章萍  王岳松  李娟  李春坚 《安徽医药》2016,20(6):1034-103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PCI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笔者综述TAPT在PCI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许斐 《河北医药》2009,31(7):842-84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也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西洛他唑治疗心动过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果  林克江  尤启冬  高署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42-1746
磷酸二酯酶Ⅲ(PDE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血管舒展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稳定性间歇性跛行,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治疗心动过缓的作用。现综述西洛他唑治疗心动过缓的机制,认为西洛他唑对PDEⅢA的抑制是产生治疗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进而讨论其与PDEⅢ的结合模型,通过结合模型总结了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曾志复 《海峡药学》2010,22(12):131-132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西洛他唑片100mg1日2次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单用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有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固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服用西洛他唑后献血者的筛选以及延期献血期限的设定.方法 根据两洛他唑的药理学和药动学性质以及血小板的生理学性质确定其安全献血期限.结果 服用过西洛他唑的献血者应该延期献血,期限为7 d.结论 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献血者延期献血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丹红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斐 《河北医药》2009,31(6):710-711
我科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90例,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西洛他唑(cilostazol,商品名Pletaal)是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血小板聚合抑制剂,可用于活动性脉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和系统性硬化症等。这些疾病的皮肤表现多种多样,如皮肤溃疡,发凉、麻木和失去知觉,以上表现可能是由于皮肤动脉慢性供血不足所致。本研究目的为评估西洛他唑对各种皮肤血管病变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洛他唑(Cilostazol)为一种新的抗血栓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扩血管作用。本文以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人32例,女22列,男10例;年龄50~65岁。随机分成两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型5例,2型27例。32例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