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WJ  Zhang L  Zhao CM  Zhang N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215-2218
目的 探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RCCS)对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髓核的影响.方法 将兔髓核细胞体外扩增至第3代,以3×107/ml的浓度接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无纺网支架上.实验组在RCCS内培养,对照组静态培养.培养4周后取出细胞与支架复合物,行大体标本观察、扫描电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定量测定糖胺聚糖(GAG)及DNA含量.结果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下构建的组织工程髓核的厚度、大小及组织弹性好于对照组,实验组GAG、DNA含量分别为(211.0±10.9,13.3±2.1),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52.0±14.4,7.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转式生物反应器能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Ⅱ胶原及糖胺聚糖的合成分泌,有利于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2.
离心应力下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离心应力对髓核细胞功能表达和组织工程髓核结构的影响.方法:取兔胸腰段椎间盘髓核组织,经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出细胞,在含15%灭活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体外扩增至第3代,以3×107/ml的细胞悬液种植于PIGA无纺网支架上.实验组在离心力下培养(实验1组相对离心力为134.16g,实验2组相对离心力为301.86g,每天2次,每次离心20 min),对照组静态培养,每组4个标本,培养4周后取出髓核细胞与支架复合物,行大体标本,扫描电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离心应力对组织工程髓核结构及Ⅱ型胶原分泌情况的影响.结果:离心应力下构建的组织工程髓核的厚度和直径大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明显多于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实验1组阳性染色面积为(14.36±2.82)%,实验2组阳性染色面积为(18.71±2.14)%,对照组为(9.13±1.58)%,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2组与实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范围的离心应力刺激髓核细胞增加Ⅱ型胶原的分泌,有利于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3.
张文捷  张亮  赵春明  张威 《吉林医学》2013,34(14):2627-2628
目的:探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RCCS)对髓核细胞功能表达和组织工程髓核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体外扩增培养的兔髓核细胞接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治疗组在RCCS内培养,对照组静态培养。培养4周后取出细胞与支架复合物,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RCCS下构建的组织工程髓核的厚度、大小及组织弹性好于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5.0±4.6比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式生物反应器能促进髓核细胞增加Ⅱ型胶原的分泌,有利于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4.
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鉴定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胰酶和Ⅱ型胶原酶序贯消化法对5~8只3周龄SD大鼠胫骨生长板软骨行体外分离、培养并传至第6代、观察各代软骨细胞形态,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阿力新蓝染色检测各代软骨细胞外基质硫酸糖氨多糖(GAG)含量和结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代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acan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形态由原代的多角形逐渐变为长梭形;MTT比色法显示,4代以前的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S"形,在第4~8天细胞呈对数生长,在第9~10天达平台期,至第11天开始出现生长抑制.4代以前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原代至第6代软骨细胞的GAG含量、长链分子百分比分别为0.35±0.04,(83.0±3.6)%;0.33±0.02,(78.7±4.2)%;0.31±0.06,(77.7±2.3)%:0.30±0.05,(77.0±5.3)%;0.14±0.01,(44.3±4.0)%;0.10±0.01,(39.3±2.5)%及0.07±0.01,(28.0±2.0)%,显示从第4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Ⅱ型胶原和aggreacan 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纯度和高存活率的软骨细胞,第3代及以前的细胞保留了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增殖较快,这一方法为更深入地从细胞水平研究儿童的生长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谭伟  吕海  曹纬  张朋  杨刘柱  周初松 《重庆医学》2015,(23):3176-3179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髓核去细胞基质支架(NPAMS)复合体(rBMSCs-NPAMS)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方法制备若干 NPAMS,接种 BMSCs 至 NPAMS 体外培养分为 NPAMS 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髓核)。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态变化,并行扫描电镜(SE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 PCR(qRT-PCR)、支架的生物力学等检测。结果肉眼下 rBMSCs-NPAMS 形态接近正常髓核;SEM 显示细胞在支架表面大量黏附、并向深部迁移,表面细胞密度比横截面细胞密度大;HE 染色表明随时间延长,rBMSCs-NPAMS 内细胞量递增,分布更广泛;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外基质2型胶原(CollagenⅡ)分泌量随时间递增,且实验组 CollagenⅡ表达量大于 NPAMS 组,小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NPAMS 组未提取到 mRNA,实验组 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 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递增,但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 <0.01),支架与正常髓核在相同位移下的压缩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髓核体外 NPAMS复合 rBMSCs 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传代倍数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为自体MSC修复骨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部分参数。方法:采用全髓直接接种法分离培养胸科手术取下肋骨骨髓,贴壁细胞达90%以上融合时消化传代。传代细胞部分以1×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含100ml/L胎牛血消(FBS)的L-DMEM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传代;部分在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抗坏血酸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如此连续传10代。结果:5代以内成人MSC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以第3代最强,第6代后MSC成骨分化能力逐渐减弱。结论:不同代次的MSC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不同,6代以后明显减弱。做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成人MSC体外培养不宜超过5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活化CD4 T(CD4+/CCR5+T)淋巴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16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4+/CCR5+T淋巴细胞,剔除CD4+/CCR5+T及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分别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培养,比较培养后细胞集落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前后髓系细胞抗原和克隆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①MDS组剔除CD4+/CCR5+T较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细胞集落显著增加(P<0.05),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无细胞集落形成.而正常对照组剔除CD4+/CCR5+T和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细胞集落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MDS组剔除CD4+/CCR5+T的BMNC培养后,红系集落计数与Th1(CD4+/IFN-γ+)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55,P<0.05).③细胞培养前后,MDS组CD34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下降[(1.8±2.4)% vs (1.4±1.6)%](P>0.05),CD33和CD13阳性细胞比例均有显著下降[(20.3±5.8)% vs (12.1±3.7)%和(21.1±6.4)% vs (17.1±5.4)%](P<0.05);而正常对照组CD34、CD33及CD13阳性细胞比例在培养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④FISH分析5例核型异常MDS患者培养前后克隆细胞比例变化,+8及20q-克隆细胞比例增加,而-7克隆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选择性剔除骨髓CD4+/CCR5+T淋巴细胞,可以增加某些类型MDS骨髓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并改善MDS骨髓早期髓系细胞堆积现象,促进分化.增加的集落细胞以异常克隆细胞或残存正常细胞为主尚不能定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活化CD4 T(CD4+/CCR5+T)淋巴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16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4+/CCR5+T淋巴细胞,剔除CD4+/CCR5+T及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分别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培养,比较培养后细胞集落生长情况,以及培养前后髓系细胞抗原和克隆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①MDS组剔除CD4+/CCR5+T较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细胞集落显著增加(P<0.05),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无细胞集落形成.而正常对照组剔除CD4+/CCR5+T和加回CD4+/CCR5+T(4倍)的BMNC培养后,细胞集落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MDS组剔除CD4+/CCR5+T的BMNC培养后,红系集落计数与Th1(CD4+/IFN-γ+)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55,P<0.05).③细胞培养前后,MDS组CD34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下降[(1.8±2.4)% vs (1.4±1.6)%](P>0.05),CD33和CD13阳性细胞比例均有显著下降[(20.3±5.8)% vs (12.1±3.7)%和(21.1±6.4)% vs (17.1±5.4)%](P<0.05);而正常对照组CD34、CD33及CD13阳性细胞比例在培养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④FISH分析5例核型异常MDS患者培养前后克隆细胞比例变化,+8及20q-克隆细胞比例增加,而-7克隆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选择性剔除骨髓CD4+/CCR5+T淋巴细胞,可以增加某些类型MDS骨髓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集落形成,并改善MDS骨髓早期髓系细胞堆积现象,促进分化.增加的集落细胞以异常克隆细胞或残存正常细胞为主尚不能定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脐带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自然杀伤(NK)细胞在体外大体系扩增培养的增殖能力及细胞表型分析。方法无菌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孕产妇脐带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诱导NK细胞,细胞计数法检测比较其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NK细胞的表型。结果加入IL-2诱导体外培养15 d后,外周血、脐带血来源的NK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187.87±7.57和165.80±9.24,外周血来源的NK细胞扩增倍数高于脐带血来源的(P<0.05)。培养前,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脐带血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中CD3~-CD16~+CD56~+表型的NK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8.37±3.16)%和(13.2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培养15 d后,外周血、脐带血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中CD3~-CD16~+CD56~+表型的NK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91.32±5.38)%和(84.26±4.11)%,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来源CD3~-CD16~+CD56~+表型的NK细胞所占比例稍高于脐带血来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因子IL-2诱导后,外周血和脐血来源诱导的NK细胞的增殖能力、CD3~-CD16~+CD56~+表型细胞所占比例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不同代数之间细胞形态、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变化;制作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的退变模型.方法 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光镜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P1、P3代细胞培养液中NOS活性和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 ①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②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NO分泌增加,但细胞总蛋白含量却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并进行自然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髓核细胞呈现自然退变现象,为髓核细胞退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独立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实验室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构建适合医科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实验室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以期探索一种既实现资源共享,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实验室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学校三个年级学生使用“基础医学课程国家试题库”后的情况分析,认为教考分离是今后考试工作的一个趋势。但目衣使用的试题库在知识点的构成,个别试题质量以及适应性方面有待改进。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校的,反映最新学科进展的试题库,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