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0例,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精神病性和偏执症状改善,但不明显(P0.05),其余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SCL-90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可有效转变患者症状,帮助患者从慢性功能障碍中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合并改良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双号顺序法将7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改良森田疗法39例)和对照组(单用药物39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SCL-90各项因子分[分别为(1.14±0.41)分,(1.81±0.44)分,(1.27±0.41)分,(1.20±0.54)分,(1.49±0.66)分,(1.25±0.42)分,(1.09±0.48)分,(1.07±0.42)分,(1.16±0.42)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46±0.44)分,(2.19±0.50)分,(1.56±0.40)分,(1.54±0.56)分,(1.85±0.48)分,(1.47±0.44)分,(1.33±0.54)分,(1.38±0.58)分,(1.38±0.4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EPQ各因子分[研究组E(内外向性)(7.02±4.06)分,N(神经质或情绪)(12.7±3.89)分],较对照组[E(8.97±4.32)分,N(14.8±4.3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2.05%,56.41%,差异有显著性(x2=4.875,P<0.05).结论 抗抑郁药合并改良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纯用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gson’s disease,PD)患者冻结步态与躯体转化形式障碍是否相关及是否有相互促进作用,以期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体征尽早地进行干预治疗.方法选取(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同时伴有冻结步态及躯体转化形式障碍的患者20例,给予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加心理暗示治疗(森田疗法),同时给服抗帕金森病药(多巴丝肼及普拉克索等)共6周,继而采用改良Hoehn-Yahr分级量表评价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症状及冻结步态体征有无变化.结果 20例患者中抗帕金森病治疗联合抗躯体转化形式障碍治疗后,18例患者由改良Hoehn-Yahr分级评估4级转为2.5-3级,有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而停止治疗,1例患者药物依从性不好,放弃治疗.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与躯体形式障碍相关,与焦虑抑郁障碍相关,躯体形式障碍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规范化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症状.抗帕金森病治疗应重视情绪障碍治疗,该治疗能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认知疗法合用药物与单用认知疗法的治疗方法,对5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合用组不仅在早期控制靶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方面优于单用组(P<0.05~0.001),而且在全面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方法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汤颗粒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单纯使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以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HAMD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合并血府逐瘀汤颗粒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较单纯使用盐酸帕罗西汀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森田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有效性。 方法 :对 98例经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差的IBS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 ,并与全国常模比较[1 ] ;应用氟西汀合并门诊森田疗法治疗 ,总疗程 6个月 ,分别于治疗 3个月、6个月时各评定一次疗效。 结果 :IBS患者SDS、SAS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 (P <0 0 1) ,氟西汀合并门诊森田疗法治疗 3个月后减分显著 (P <0 0 1) ,IBS的有效率为 65 3 % ,治疗 6个月后IBS有效率为 83 6%。氟西汀不同疗程对IBS的效果有显著差异P <0 .0 1)。 结论 :IBS患者 ,尤其是经内科常规治疗无效的IB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情绪障碍 ,采用氟西汀合并“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能很好的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 ,继而使躯体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片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片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照组患者单用度洛西汀片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周。采用疼痛量表(MOSP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MOSPM、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片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度洛西汀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3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30例),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 及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及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是辅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认知疗法合用药物与单用认知疗法的治疗方法 ,对 5 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合用组不仅在早期控制靶症状 ,改善不良情绪方面优于单用组 (P <0 .0 5~0 .0 0 1) ,而且在全面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用组 (P <0 .0 5 )。结论 认知疗法合用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方法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俊峰  罗志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486-2487
目的:观察住院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住院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神经症56例,治疗(51.76±1.12)天。结果:痊愈40例,显著进步14例,无效2例。焦虑、抑郁均明显改善(P<0.01),远期疗效基本稳定。结论:住院森田疗法对躯体化障碍有较好疗效,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黄晓雷 《当代医学》2016,(35):69-7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障碍伴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诊治的抑郁障碍伴躯体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与盐酸度洛西汀口服,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时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HAMD评分结果 ,服药抗抑郁药物平均治疗剂量.结果2组治疗前SCL-90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SCL-90中躯体化、抑郁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抗抑郁药物平均治疗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障碍伴躯体症状时能明显有助于改善躯体症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观疗法联合森田疗法治疗伴功能性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78例伴功能性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接受内观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森田疗法,治疗时间均为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HAMD-17)、躯体症状严重程度(PHQ-15)及生活质量(SF-1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和PHQ-15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12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疗法联合森田疗法治疗伴功能性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内观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中躯体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社区门诊诊断及治疗的63例躯体形式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社区门诊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女性居多(90.48%),合并躯体疾病10例(15.87%),临床表现为多样性的躯体不适,5种亚型均有诊断,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基础上的单用或联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短期疗效较好(8周),总有效率可达88.93%,除极少部分病例外,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社区门诊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表现多样,诊断上同躯体疾病相鉴别是关键,合理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抑郁障碍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纳入抑郁障碍患者11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进行对比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42例完成20天的干预。干预后研究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P均<0.001),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7)。结论 改良森田疗法能有效改善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其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以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第2,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L-90、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0%,对照组53.8%,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见效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均表现较轻,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用帕罗西汀疗效好,起效快,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晓秋 《中外医疗》2009,32(10):62-63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36例服用文拉法辛,另一组32例服用阿米替林,疗程6周,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以临床总体量表(CGI-SD,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项目评定,并与治疗第1、2、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结果文拉法辛治疗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较轻,疗效与阿米替林治疗组相仿。结论文拉法辛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并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度洛西汀合并喹硫平治疗39例,单用多洛西汀组39例为对照组,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喹硫平后无力、困倦等不良反应增加,但多在1周内减轻。结论:度洛西汀合并喹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可提高有效率,叠加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及其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QLI-74、SAS、SDS,对7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除物质生活维度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都有明显下降。药物及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积极关注,及时的心理及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及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两组均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A、HAMD比较差异不显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SCL-90躯体化参数、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SF-36PCS与MCS评分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