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安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32-2433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ACS与Hcy的相关性.方法 将9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5例)并与3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测定各组Hcy值.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36例)以及多支病变(31例)三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Hcy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Hcy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情况呈正比,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男性(年龄≤44岁)共37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18例),双支病变组(84例)和三支病变组(70例),观察BMI、SBP、DBP、Hb、BUN、肌酐、血清尿酸、空腹血糖、TG、TC、HDL-C和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空腹血糖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4±2.1)、(7.5±2.5)和(8.4±3.4) mmol/L,均P<0.05].SBP、TG、TC及HDL-C在单支病变组与其他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LDL-C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TG[4.381(1.221~15.727)]、空腹血糖[1.234(1.117 ~ 1.364)]及SBP[1.035(1.014~1.056)](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是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 UA> 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踝臂指数、脉搏波速度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及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诸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正常组(21例)和冠心病组(85例),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3例)、多支病变组(41例)。结果①ABI水平: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低于正常组、单支病变组(P<0.01)和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低于正常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②baPWV水平: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多支病变组高于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正常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③冠心病组尿酸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ABI值及baPWV值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ABI值越低,baPWV值越高;②ABI及baPWV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病变程度及危险分层评估指标;③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胆红素、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冠状动脉主要血管或分支狭窄≥50%的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狭窄〈50%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亚组(分别为47、41、77例)。比较各组胆红素、血脂等生化指标差异及Gensini评分。结果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及多支病变亚组TG高于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单支及多支病变亚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双支病变亚组低于单支病变亚组,多支病变亚组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亚组,单支及多支病变亚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亚组低于双支病变亚组,双支及多支病变亚组血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亚组和对照组,多支病变亚组低于双支病变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积分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胆红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161~-0.400,P〈0.01~0.05)。结论胆红素水平生理范围内增高是延缓老年高血压病发展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早期干预胆红素水平有可能延缓老年高血压的发展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高大胜 《中国医药》2008,3(11):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不同类型CHD的关系。方法64例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19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例;21例老年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Fg和血脂等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CHD组血浆Fg为(4.07±1.18)g/L,对照组为(3.05±0.78)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F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和UAP组血Fg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Fg在老年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崔寒英 《河北医药》2016,(12):1771-1775
目的 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检验意义,通过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有利于冠心病的诊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保证冠心病患者的利益.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患者共75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50例,多支病变组55例,统计健康对照组患者、冠心病患者及不同病变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结果 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50例,多支病变55例.冠心病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和FFA水平,对照组也明显低于冠心病组(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病变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半胱氨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多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r=0.783,P=0.0385)、胱抑素C(r=0.821,P=0.0352)和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能够作为冠心病的初步诊断指标,并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半胱氨酸的水平含量可以初步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0例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心脏变时功能.运动中最大心率未达最大预测心率(220-年龄)的75%或心脏变时指数(CRI)<0.8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I).结果 以CI为诊断标准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的ST标准(P<0.05),但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传统ST段标准、CI标准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的ST标准(P<0.01)与CI标准(P<0.05),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组CRI及运动中最大心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伴三支病变者未达目标心率者明显多与单支和双支病变者,随着受累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CRI<0.8者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CI是诊断冠心病值得重视的阳性指标;WET中附加心脏变时功能可以提高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心脏变时功能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分支数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apoB和hs-CRP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apoB、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apoB、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4例)及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膜联蛋白A1浓度。结果膜联蛋白A1表达情况:对照组为(3.24±O.16)μ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0.684±0.15)μ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为(0.35±0.18)μ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抑制,其表达水平同冠心病病情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膜联蛋白A1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26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清Hcy、UA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动脉硬化症、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血清Hcy及血UA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及血UA水平较正常组及粥样硬化组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内多支病变组血清Hcy及UA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Hcy及血U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年6-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及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4例青年女性(年龄≤44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患者(46例)和多支病变患者(18例);选取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关系.结果 ①青年女性中,心肌梗死组高血压比例(56.2%,36/64)高于对照组(8.3%,5/60),多支病变患者高血压比例(77.8%,14/18)高于单支病变患者(47.8%,22/46) (P <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女性患者中,高血压[比值比(OR)=16.173,95%置信区间(CI):4.130 ~ 63.328]、血红蛋白(OR=1.039,95% CI:1.002 ~1.078)及尿酸(OR=1.008,95% CI:1.001 ~ 1.016)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③心肌梗死组中,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38.9%,14/36)多于非高血压合并多支病变患者(14.3%,4/28) (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77.8%,14/18)的比例高于单支病变组(46.2%,18/39) (P <0.05).结论 高血压是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的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胸痛发作在12 h内就诊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10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66例急性心肌梗死、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测定IMA、hs-CRP,并与57名近期无缺血性疾病者进行对照。PCI术后以Gensini积分将ACS患者分为3组。结果:ACS患者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的IMA(P〈0.01)、hs-CRP(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ACS患者血浆IMA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62,P〈0.01)。结论:在ACS患者中IMA、hs-CRP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联合检测IMA与hs-CRP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冠心病巾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I)、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巾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比浊方法对13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为急性心梗(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10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TnI、hs-CRP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心梗组的cTnI值较UA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U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s-CRP在心梗组、UA组、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对急性心肌梗塞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尤其在临床表现相同的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型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含量及它们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组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0例,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Hcy的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浓度。结果血中Hcy和UA水平ACS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AMI组显著高于USAP组(P〈0.05),且Hcy及UA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cy、UA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院内发生心衰的原因并分析可预测心衰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资料,按院内是否心衰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心衰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来判断预测效果.结果 AMI患者院内发生心衰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CK-MB)、肌钙蛋白Ⅰ(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OR=1.00030,P=0.033)、TnⅠ(OR=1.016,P=0.039)、Hs-CRP(OR=1.125,P=0.003)是老年AMI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716~0.854,P=0.000).结论 肌酸激酶峰值、肌钙蛋白峰值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老年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反应蛋白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