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舒适是一种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上缩短或减轻人不愉快或达到某种超越的状态,其与医疗护理有相通之处,对手术室护理有促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本文从舒适护理概念出发,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跃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2-14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也是患者最希望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2010年,本院在手术室开展了舒适护理,将舒适护理模式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分别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我科自2005-2008年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远位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舒适护理是贯穿整个护理过程的整体化行为,强调护士以患者的舒适作为考虑重点。以往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方法是在手术间配合手术为主,这种方法只是机械的配合手术,而忽视手术患者全过程的整体护理。若将舒适护理融入到术前准备、术中关怀、术后回访的整体护理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院手术室自2004年以来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患者开展舒适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本院手术室开展舒适护理的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时段为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以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的43例患者为实验组,而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舒适度明显较高、焦虑评分明显较优、手术配合度明显较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2组各项对比数据分析结果均P<0.05。结论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一般性手术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手术护理,并比较、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SDS和SAS的评分改善度、护理满意度、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手术室临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90例手术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室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心率监测值、平均动脉压;感染、低体温等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室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心率监测值、平均动脉压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心率监测值、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感染、低体温等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出现,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并实施护理标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对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过程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手术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手术室工作时,舒适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手术室工作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好,但手术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生理上、心理上的创伤,而对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则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尽快康复出院的关键.舒适护理是护理人员针对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各种因素而研究出的一种个性化、人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及社会交往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或减低不愉快的程度[1].近年来,我院对4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满意度等进行分析,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增加了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42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04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乙组患者220例,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HAMA评分、护理满意度评价和患者配合度。结果乙组患者HAMA评分、护理满意度评价和患者配合度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护理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显著增强患者信任度和配合程度、显著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宜手术室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643-644
目的研究并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400例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00例手术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进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力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无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护理满意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尚玉红 《河北医药》2012,34(18):2863-2864
临床内科所接收的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合并患有多种疾病,而且有些疾病采用现在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特别是一些接受期待疗法和患有癌症的患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与患者病症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个体化、创新化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该项护理服务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提供一个最舒适的状态,主要的临床护理干预内容是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达到最愉快的心理状态或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愉快程度降低,达到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多个方面使患者感到舒适的最终服务目的[2].本研究对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内科病房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内科病房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保持良好心态保证治疗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舒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转变。舒适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减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住院患儿由于日常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发生改变,而且患儿处理应激能力有限,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满足患儿的舒适护理尤为重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临床分析和观察.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心理、生理上获得了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了不愉快的程度,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9.39%.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重点满足其舒适的需求,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四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将其运用到老年骨折患者中、有效考虑患者需求,进行个性化护理,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临床舒适感、预后效果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院8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43例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舒适程度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且临床舒适程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运用舒适护理能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全面更高效的手术室全程护理方案以及舒适护理的重要意义。方法对观察组59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对照组59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理状态。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对照组稳定,汉密尔顿量表的得分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