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7):1433-1435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肺部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间肺部严重感染患者94例资料,按照就诊顺序号奇偶数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为72.34%(P<0.05),以及临床症状(肺部严重感染症状、肺功能指标)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为17.02%(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肺部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张琳琳 《抗感染药学》2019,16(6):988-990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美罗培南对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行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22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7.21%)高于对照组(44.26%()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6,(8):563-566
目的:比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延长输注时间(2 h)和常规输注(30 min)两种给药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单盲研究。将2014年8月1日—2015年8月31日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ICU经临床评估需要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10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剔除不合格病例,最终纳入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药方案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溶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输液泵匀速静脉滴注,维持2 h,6 h给药1次。对照组给药方案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溶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输液泵匀速静脉滴注,维持30 min,6 h给药1次。两组至少用药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病情严重度评分的改善程度和药物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8 d生存率明显升高。生存率:81.6%(31/38)比60.0%(24/40),χ2=4.364,P=0.037];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明显改善[CPIS差值(分):-3.47±2.48比-1.50±2.48,t=-3.513,P=0.001]。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天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肝酶升高和腹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酶升高:28.9%(11/38)比30.0%(12/40),χ~2=0.010,P=0.919;腹泻:7.9%(3/38)比10.0%(4/40),χ~2=0.000,P=1.000]。结论:与30 min常规输注给药方法相比,2 h延长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液时间给药,可以提高ARDS患者的28 d生存率,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国产美罗培南治疗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1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美罗培南治疗泌尿系结石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感染诊断标准的本院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性院病例118例,分别接受美岁培南(n=60)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n=58)治疗,以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查结果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93.1%,细菌清除率为93.02%和95%,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泌尿系结石感染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络酮与小剂量甘露醇联合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纳洛酮+甘露醇治疗)30例和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2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变化情况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与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美罗培南组48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42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美罗培南组痊愈30例,显效14例,无效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痊愈32例,显效7例,无效3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精神症状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超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51-1153
目的:比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相同浓度不同输注时间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严重病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80例资料,按不同输液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时间为30 min,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延长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时间为3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重症监护时间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重症监护时间(4.05±1.15)d短于对照组(5.64±1.02)d(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稍低于对照组(17.5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浓度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采用适当延长输注时间治疗ICU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有效提高了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广谱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在特殊状态人群[本文特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病情危重的烧伤患者以及新生儿和儿童]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制订中缺乏相应指南和专家共识.本文总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特殊状态人群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推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相似文献   

9.
鄢楠 《抗感染药学》2020,17(4):573-575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静脉滴注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静脉泵注对重症肺炎(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SP患者10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体温等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值、肺功能指标即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原(PC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WBC、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值、CRP、IL-1β和PCT测得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PaO2/FiO2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持续静脉泵注治疗SP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疗效,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恶性血液病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进行治疗,并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9%;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0.00%,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9.47%;两组患者均出现4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43%、12.12%。三组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恶性血液病细菌感染进行治疗,既安全又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凯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29-1231
目的:探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急诊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治的急诊重症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于治疗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络酮合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纳络酮+清开灵注射液治疗)28例和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好转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络酮合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6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三英  蔡怡芳  彭定凤 《医药导报》2010,29(9):1166-1167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其中氨茶碱为持续微量泵静脉输入)、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3 d,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0.4 mg+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以40 mL&#8226;h 1静脉注入,再以纳洛酮1.6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以2 mL&#8226;h 1持续微量泵输入,观察两组意识状态及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意识状态及咳嗽、咯痰、喘息、动脉血气分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微量泵持续输入纳洛酮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蒲定琪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71-237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慢性阻寨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40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加强基础对因、对症等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0.8 mg静脉注射,2~3次/天.观察其疗效并做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PaCO2明显下降,PaO2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H值,PaCO2、PaO2、Sa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对COPD并发肺性脑病结合规范的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国产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治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照组)治疗100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51例治疗有效率64.70%,细菌清除率73.19%,不良反应发生率7.84%;对照组49例治疗有效率63.26%,细菌清除率73.00%,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国产美罗培南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衡  关动  院江丽  郑蓉 《抗感染药学》2019,16(2):245-247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阿奇霉素联用对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体温、咳嗽与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为73.53%(P<0.05),临床症状体征(体温、咳嗽与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71%稍高于对照组为8.82%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症状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丁晓兰  倪春艳 《抗感染药学》2021,18(9):1265-1268
目的:分析医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的原因.方法:抽取2019年10月-12月医院临床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患者387例病历资料,分析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临床使用的相关指标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的原因.结果:387例临床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患者中,其中用药不适宜59例(占15.24%);使用量TOP 6的科室中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患者256例(占66.15%),用药前送检标本微生物送检率为29.46%,治疗后送检率为51.94%;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以二联用药的方式为主;用药期间产生不良反应75例(占19.38%,以皮疹和瘙痒为主).结论:医院临床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使用尚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合理用药的教育与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许俊 《抗感染药学》2019,16(2):321-323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其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59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血清PCT、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治疗败血症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CRP、PCT水平,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彭莉虹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48-1750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8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交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温、咳嗽、肺部啰音)复常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前疗后血清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用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静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肺性脑病患者分成3组:纳洛酮大剂量组(n=15),纳洛酮2mg,iv,q2b;纳洛酮常规剂量组(n=16),纳洛酮首次0.8mg,iv,以后2mg 5% GS 500mL,iv gtt;尼可刹米对照组(n=17),尼可刹米1.5~2.25g 5%GS 500mL,iv gtt,qd。疗程均为3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大剂量组中15例肺性脑病患者有14例神志清醒,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得以改善,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纳洛酮常规剂量组(62.5%)和尼可刹米对照组(41.2%)。大剂量纳洛酮静注过程中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尼可刹米和常规剂量纳洛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