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经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2周和6个月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及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经过了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治疗后,头痛症状好转,后凸畸形得到恢复,椎体高度也有所恢复,此手术成功还表现在避免了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老年单纯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后凸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vs 41.86%)(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程度,矫正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血肿、神经根损伤及相邻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微创特点.PKP可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PVP安全性高,但费用较高;PVP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方法89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2例),将术后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为对照组(67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结果两组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密度值、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高度恢复增加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临床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在C臂X线机引导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PKP均由右侧椎弓根穿刺,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 min,术中填充骨水泥1.2~3.0 mL,平均2.8 mL。1例渗漏至椎间隙。结论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承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及老年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12日~2016年11月12日我院收治的椎体肿瘤及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组患者施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椎间隙渗漏及椎体周围渗漏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骨水泥总渗漏率为8.8%,参照组患者术后骨水泥的总渗漏率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3个月ODI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及老年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显著,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PT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PVP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PKP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t=-19.779 5、-19.218 4,均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 0.05),但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t=7.165 6、-7.557 4,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7%(x2=3.4186,P< 0.05);观察组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2 3,P> 0.05).结论 PVP和PKP均能安全、可靠并显著地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而PKP在改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形态、降低骨水泥渗漏上优于PVP.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80-183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1个椎体,其中20例31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另有20例30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PVP组和PKP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情况及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P,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增加与术后1年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4%,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25%、2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PKP复位效果良好,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与PKP无明显差异,但其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明显,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比手术前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率11.63%(5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良好,在手术后也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106例,其中52例行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A 组),5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B 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高于术前、椎体后凸 Cobb 角及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 P ﹤0.05)。两组之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操作时间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短(P ﹤0.05)。结论采用高粘度椎体成形系统在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与传统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效果相同,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7例,26例采取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为PVP组;39例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PKP组;32例采取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改良PVP组,记录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及渗漏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1周时间、手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改良PVP组的cobb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VP组(P0.05);改良PVP组的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和PKP组(P0.05);PVP组和PKP组渗漏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能缓减疼痛,同时可降低渗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智  周雪明  朱文雄  梁皓华  江铭 《中国医药》2012,7(11):1407-140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2d、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记录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随访6 ~ 12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2 d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2.4±0.4)分、(4.4±0.5)分比(9.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7、4.9427,均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2 d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为2.9~4.5 ml,平均3.4ml.所有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导致的临床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轻中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45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3个月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明显低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两组患者Cobb's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vs20.00%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以缓解疼痛,恢复活动能力,经皮椎体成形术更为简便,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各具优劣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市东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178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107例;年龄69~89岁,平均79.6岁。术前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并分组,行椎体成形术81例(椎体成形术组),椎体后凸成形术9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渗漏分布。结果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1.5~7.0 ml。其中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4.57%(28/81),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2.37%(1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体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8例,椎体前缘渗漏13例,椎旁静脉渗漏2例,椎弓根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椎体前缘渗漏7例,椎弓根渗漏2例。两组均未发现骨水泥向后方及椎管内渗漏。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较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10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行PKP);B组57例(行PVP)。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结果10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1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术后的椎体后凸角分别为(9.5±5.0)o和(12.2±3.5)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术后的椎体高度分别为(2.04±0.41)、(1.33±0.26) 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A组的椎体后凸角改善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P<0.01)。结论 PKP与PVP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在后凸畸形矫正,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方面,PKP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中有一定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不同损伤时期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并研究最佳的手术时机。方法90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 PKP 进行治疗。按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及 MRI 表现分为 A 组(急性期骨折)、B 组(修复期骨折)及 C 组(陈旧期骨折),每组30例。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伤椎椎体高度及 Cobb’s 角等,对三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患者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术后1周及6个月时 ODI 评分及 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两个随访时间点患者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1w 及6个月时伤椎椎体高度及 Cobb’s 角较术前均明显好转(P <0.05),各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及 B 组在上述两个随访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 C 组(P <0.05)。结论 PKP 手术对不同损伤时期椎体压缩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后早期行 PKP 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进行椎体后凸畸形的矫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的优良率(92.50%)明显高于参照组(82.50%);试验组的手术时长、椎体增加高度均比参照组多,其骨水率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时间与参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减少了术中并发症发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30例病理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两组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更好的促进患者椎体功能与椎体高度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采用X线片观察骨水泥分布形态,并根据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A组(致密型,n=118)和B组(弥散型,n=62).术后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A组和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且B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目测类比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PKP的弥散型骨水泥分布形态可增加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近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