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注射液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房扑,心室率≥60次/min且发作在90d以内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伊布利特组,每组均为26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kg者,首次静脉推注伊布利特注射液1mg;停用药后10min仍为房颤或房扑,再次静脉推注1mg。体重〈60kg者,首次0.01mg/kg静脉推注;停用药后10min仍为房颤或房扑,再次静脉给予0.01mg/kg,中途转复则立即停用。普罗帕酮组首次70mg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35mg,中途转复则立即停用。结果2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或房扑的心室率,伊布利特组房颤、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对比42%,P〈0.01)。2组平均转复时间相比,伊布利特组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布利特组3例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组2例出现低血压。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普罗帕酮比较,伊布利特对房扑、房颤的转复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31例持续时间<90 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5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16例应用胺碘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66.7与37.5%,x2=1.98,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1.75±7.39) min与(51.87±9.26) min,t =3.67,P<0.05],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胺碘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88例,按制定的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将88例患者根据是否服用胺碘酮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用伊布利特;试验组:口服胺碘酮后联合伊布利特。口服胺碘酮组负荷量7~15g(3~4周内达到靶剂量)。伊布利特首剂1.0mg,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如给药10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行第2次注射,剂量仍为1.0mg,观察开始给药后4h内转复的成功率、转复过程中用药剂量、用药前后的QT间期的差异及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试验组房扑转复成功率(92%)高于对照组(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而房颤转复成功率试验组(76%)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试验组(80%)与对照组(47%)房扑和房颤总的转复成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②在转复房扑、房颤成功的患者伊布利特使用剂量房扑[(1.1±0.4)mg]低于房颤[(1.7±0.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伊布利特前QT间期(0.49±0.08)、(0.43±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2组使用伊布利特后QT间期(0.52±0.06)、(0.45±0.0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50);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在注药前后QT间期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3;试验组P〈0.01)。④试验组有2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1例在推药过程中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rip),经电复律终止,转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再次房颤继之再发Tdp,静脉注射2.5g硫酸镁终止;1例在转复成功5min后发生非持续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自行终止。2组各发生2例窦性停搏,均在2-3s后自行或经胸外按压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口服胺碘酮联合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成功率高于单一用药,并可预防其复发,联合应用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给予硫酸镁对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64例,随机单盲法分为安慰剂+伊布利特组(对照组)和硫酸镁+伊布利特组(试验组),分别在1 h内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25%硫酸镁20 mL,10 min后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复率分别为50%及8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先静脉给予硫酸镁可显著提高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h1次,连续应用4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德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6.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3例持续时间<90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23例应用普罗帕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0%vs39.1%,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76.9%vs50%,57.1%vs27.3%,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4.62±4.47)minvs(62.74±12.73)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高海拔地区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转复<30d的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相对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8月初发房颤<30d世居海拔3800m以上藏族患者3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6例和普罗帕酮组14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在心电监护下于10min内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可达龙,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或普罗帕酮70mg(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均于30、60min后对于未转复者重复用药,观察用药后8h转复率及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胺碘酮组转复率优于普罗帕酮组。(2)普罗帕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交界性心律、恶心与呕吐。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复律后出现窦缓、血压轻度下降、注射部位静脉炎。结论在海拔3800m以上地区藏族人群中应用胺碘酮的疗效同样优于普罗帕酮,副作用可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盐酸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F患者按就诊及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静脉注射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不同时间点转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4、12、24 h的转复率依次为67.4%、79.1%、86.0和51.2%、60.5%、69.8,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8.228、7.459,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AF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静脉注射序贯疗法对AF转复率高,加以积极适当的护理可提高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28例。密切观察给药前后心律、血压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转复时间和4~8h的房颤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时间在1.8~7.5h,平均(4.1±1.4)h,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0.5~5.0h,平均(1.8±0.8)h,平均转复时间胺碘酮组大于普罗帕酮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普罗帕酮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4h内、4-8h、8hN的转复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3.
依布利特和普罗帕酮治疗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依布利特和普罗帕酮治疗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历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方式,纳入符合标准的依布利特和普罗帕酮治疗房扑或房颤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依次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①房扑/房颤总转复率:依布利特(64.52%)高于普罗帕酮(4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50,95%CI1.64~3.83,P<0.01),漏斗图提示未见偏倚.②房颤转复率:依布利特(61.31%)高于普罗帕酮(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24,95%CI 1.38~3.64,P<0.01),漏斗图提示未见偏倚.③房扑转复率:依布利特(82.69%)高于普罗帕酮(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6.53,95%CI2.65~16.10,P<0.01),漏斗图提示未见偏倚.④不良反应发生率:两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罗帕酮相比,依布利特可以更有效地转复房扑和房颤,两者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别.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butilide and propafenone for treatment of atrial flutter(AFL) and atrial fibrillation(AF). Methods The 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RCTs) concerning the ibutilide and propafen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lutter or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collected in a meta-analysis. The Rev Man 5.0 software of Cochrane Coordination Ne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①total cardioversion rate of ibutilide for AFL/AF (64.5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opafenone(42. 37% ) ( P <0.05). No bias was prompted on the funnel plot. ②cardioversion rate of Ibutilide for AF (61.3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opafenone(41.61% )( P <0.05). No bias was prompted on the funnel plot. ③cardioversion rate of Ibutilide for AFL ( 82.69% )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opafenone(40.82% ) ( P < 0.05 ). No bias was prompted on the funnel plot. ④Adverse reaction rat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medicine.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ropafenone, ibutilide is mor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lutter or atrial fibrillation, but the security of both drugs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可达龙)300mg微泵持续匀速1小时静脉输入,未转复窦性心律者以胺碘酮1mg/分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普罗帕酮组16例: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20ml,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2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者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观察20分钟仍未转复者以普罗帕酮0.5mg/分持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小时。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1.25%(13/16),普罗帕酮组75%(12/16),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转复时间:胺碘酮组(209±133)分钟,普罗帕酮组(166±128)分钟,两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9)。转复后心室率比较:胺碘酮组(69.8±12.2)次/分,普罗帕酮组(83.5±19.7)次/分,两组转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0)。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转复后心室率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