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药保健杂志》2009,(14):63-63
我今年42岁,却有绝经期的症状,请问绝经年龄提前对女性有害吗?  相似文献   

2.
《云南医药》2004,25(4):280-282
目的 了解新平县彝族傣族妇女的绝经年龄及其相关情况 ,探讨其与居住地区环境、民族、年龄之间的关系 ,为做好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平县扬武、新化、戛洒、漠沙四个调查点 ,再随机选择自然或人工绝经 1~ 2 0年或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彝族妇女作为调查对象 ,专职人员采用自制统一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和检查。结果 ①扬武彝族组、新化彝族组、戛洒傣族组、漠沙傣族组的绝经年龄分别为 4 6 74± 5 0 3、4 6 12± 7 4 5、 4 8 2 3± 3 5 1、 4 7 0 4± 3 5 3岁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居住地区的海拔高度、气候、种族、劳动强度、烟酒接触情况有明显的关系 ,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 臀围比值有一定的关系。②夫妻感情、初孕产年龄与绝经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结婚年龄、性生活和谐与否、末次孕产年龄、绝育情况与绝经年龄有一定关系。③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症状以关节痛、手足抽搐、老年斑、皮肤感觉异常、皮肤瘙痒、步行困难多见 ,随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症状程度与种族、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新平县彝族傣族妇女绝经年龄及其影响因素随着不同地区、种族、个人等相关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必须因地、因民族、因人等制宜 ,做好其围绝经期妇女的咨询保健工作 ,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苏斌  秦勤  李杨 《天津医药》2015,(3):292-295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将283例女性按是否患CHD分CHD组154例,对照组129例;按绝经与否分绝经前组78例(绝经前CHD组34例,绝经前对照组44例),绝经后组205例(绝经后CHD组120例,绝经后对照组85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病史和月经情况。检测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 LDL-C)、载脂蛋白(Apo)AI、Apo B、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 CHD组的年龄、CHO、TG、LDL-C、v LDL-C、Lpa、Apo B、hs CRP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后CHD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CHO、TG、LDL-C、v LDL-C、Lpa、Apo B、hs CRP水平均分别高于其对照组;绝经后CHD组HDL-C低于绝经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LDL-C是绝经前CH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CHO是绝经后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绝经后CHD组高血压比例、CHO、LDL-C高于绝经前CHD组。结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血压异常和血脂紊乱较绝经前更为普遍,应积极控制上述因素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妇女绝经年龄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女性绝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调查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60岁女性300例,并以问卷形式收集其一般资料。结果济宁地区女性平均绝经年龄(49.21±2.36)岁,以抠体症状发生率87.4%最高,最常见的症状为肌肉关节症状、潮热出汗、睡眠障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个层面的症状发生率及MRS评分明显高于生育晚期。固绝期女性心理症状发生率及MRS评分最高,而泌尿生殖道症状在绝经后期女性中发生率及MRS评分最高。结论济宁地区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病率高,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探讨围绝期女性保健需求,建立绝经门诊,从而为提高女性对疾病的意识程度、早期识别及治疗相关症状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女性在围绝经期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情况,对本地区202名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的有关围绝经期的知识需求、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一次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式统一讲解单独作答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一次现况调查,所得数据经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有74.26%渴求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围绝经期的HRT知识的需求26.74%,其他方面需求仅占0.49%,认为不欠缺6.43%。相关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其次是医务人员;影响这些主要有文化程度,减压方式、群体活动等。结论:处于围绝经期的绝大多数妇女均有对保健知识需求的渴望,知识的来源主要途径是报刊杂志,影响围绝经期知识掌握的程度与围绝经期症状无关,围绝期知识来源与文化程度和是否参加群体活动、减压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综合征的非激素治疗途径。方法 147例绝经综合征患者,给予黛力新口服,1次/d,每次1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结果对绝经综合征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治疗有效率〉90%。结论小剂量黛力新治疗绝经综合征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用于治疗绝经综合征尤其是无调经需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卢丹 《首都医药》2011,(9):49-51
女性围绝经期的定义女性围绝经期(在国内俗称"更年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医学上定义为: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  相似文献   

9.
女性围绝经期的定义 女性围绝经期(在国内俗称"更年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医学上定义为: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它是生育期结束的标志.围绝经期在绝经前及绝经后均有10余年的时间,总共约20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围绝经期Greene量表对7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8例健康体检的女性(对照组)进行综合对比评估。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学历高低和是否有配偶比例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reene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症候群1~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症候群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低、无配偶、症候群1~3评分是发生严重更年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由多因素作用结果,要想有效预防,需要制定综合性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1.
康云鹏  刘文娴  张维君 《中国医药》2013,(12):1681-168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对冠脉疾病发生及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入选因胸痛、胸闷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患者45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40例)和非冠心病组(11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TG、TC及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8)岁比(60±9)岁,(149±28)mmHg(1mmbig=0.133kPa)比(128±14)mmHg,(88±16)mmHg比(78±8)mnlHg,(61±22)mmHg比(50±12)mmHg,(2.2±1.2)mmol/L比(1.8±1.0)mmol/L,(4.6±1.7)mmol/L比(4.8±1.0)mmol/L,(3.1±0.8)mmol/L比(2.1±0.8)mmol/L;均P〈0.05]。②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脉压、TG、LDL—C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危险度依次为TG、LDL—C、脉压、收缩压。③340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者103例,2支病变者114例,3支病变者123例。冠状动脉病变1、2、3支数者间年龄、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1±8)、(62±8)、(64±8)岁;LDL—C:(2.9±0.7)、(3.0±0.7)、(3.2±0.8)mmol/L;均P〈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女性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效地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是开展女性冠心病一级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张超  景丽伟  李淑杏  陈长香 《河北医药》2013,(21):3301-3302
围绝经期的女性会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等问题,引起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者占87.15%[1]。围绝经期妇女受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严重困扰,而出现的情绪障碍,使其痛苦不堪[2]。因此,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现状研究,尤其是可干预因素的探讨对实施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湘西少数民族1380妇女围绝经期的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城镇社区和7个县农村社区1380名围绝经妇女(40~60岁),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卷调查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80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妇女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6.9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6.73%。其发生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精神创伤、夫妻关系、经济收入、孕产次、月经、是否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围绝经妇女的保健工作,尤其是心理保健,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入选2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年龄4183岁,分为中年组(4183岁,分为中年组(4165岁)和老年组(66岁以上),其中中年组患者102例(46.8%),平均年龄(52±8.5)岁,老年组116例(53.2%),平均年龄(74±5.1)岁。结果在传统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史对老年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要高于中年组女性冠心病患者(P<0.05);BMI、超重及家族史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非传统因素中,血清尿酸(SUA)和超敏反应C蛋白(hs-CRP)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均有所不同(P<0.05);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总胆红素(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不同年龄的女性群体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曹连元 《首都医药》2011,(21):50-5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更年期女性数量正逐年增加,更年期女性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入50岁以上的女性近1千万。目前我国有1.6亿更年期女性,每年有超过1.2亿女性深受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我国社会上一直不重视女性更年期  相似文献   

17.
吴一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02-2202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紊乱,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而产生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症状多种多样,可涉及多个系统,属中医郁证、脏躁、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本研究从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人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年龄与生理、病理及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82例,按照绝经中位年龄将患者分为>50岁(A)和≤50岁(B)两组.检测并分析相关的生理、生化和心理指标.结果 A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B组.臀围、体重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绝经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O.05);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评分与绝经年龄呈负相关.臀围、HDL-C和空腹血糖是绝经年龄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臀围、HDL-C和空腹血糖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绝经年龄较晚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45~55岁的女性,约有2/3的人可能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各种不适症状,如月经周期紊乱、潮热、出汗、心悸、失眠、精神过敏和情绪不稳定等,也可伴随骨质疏松或易于骨折等情况,临床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当不适症状严重甚至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治疗以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