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的总胆固醇将其分观察组(非高胆固醇患者)与对照组(高胆固醇患者),对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24 h的监测。结果在n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dD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以及24 h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 h SBPSD(收缩压标准差)以及d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dSBP(日间收缩压)、24 h SBP(收缩压)、24 h PP(脉压均值)以及dPP(日间脉压均值)方面,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变异同血脂异常为正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7-30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30 d,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针刺治疗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连续RR间期标准差、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连续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改善心率变异性,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5例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为纳入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入选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24hABPV)和 CAG,并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冠状动脉 SSS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24 h 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 h 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各 BPV 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冠心病组 SSS 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越重,其 SSS 评分越高。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 CHD 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68-177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 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0例为杓型血压,78例为非杓型血压,35例为反杓型血压。随年龄增长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老年组(≥60岁)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60岁)高,而老年组患者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男性高,但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通过24 h ABPM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提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LVH)影响。方法:对确诊的60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EH伴LVH与无LVH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及昼间平均S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夜间平均SBP、平均舒张压(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24h收缩压负荷(SBP load)及舒张压负荷(DBP load)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ABPVs)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ABPVs及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明显增大。夜间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药物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药物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LVH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进行血压水平控制,也要注重通过选择有效的药物调节血压昼夜节律,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降低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142例年龄大于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81例无左室肥厚,61例有左室肥厚, 对两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昼夜间比较,并对各参数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收缩压水平、脉压与LVMI呈强相关,左室肥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②两组之间血压变异无差异;③所有患者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收缩压变异白昼大于夜间,而昼夜间舒张压变异、脉压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较小,主要与收缩压水平与脉压水平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变异与脉压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脉压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血压记录仪将24 h动态血压准确记录下来,分析其变异特点,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CV)、收缩压-CV和收缩压-SD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血压变异性指标是独立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应该在加强对血压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血压的变异性,针对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原崇文区)和石景山区抽取≥60岁非脑卒中人群,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随访血压值,分析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特点,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高血压人群(593例)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老年非高血压人群(801例)[收缩压变异性为(13.8±2.1)mmHg(1 mmHg=0.133 kPa)比(12.0±2.1)mmHg,t=-13.89,P<0.01;舒张压变异性为(9.3±1.7) mmHg比(8.6±1.8)mmHg,t=-8.45,P<0.01].男性收缩压<120、120~139、140~ 159、160~179、≥180 mmHg者分别为93、322、74、9、6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0.8±2.4)、(12.4±1.9)、(13.6±2.4)、(16.1±2.4)、(23.9±4.5) mmHg,女性分别为463、310、86、28、3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1.6±2.4)、(12.7±2.0)、(14.2±2.4)、(17.5±2.6)、(26.2±1.8) mmHg.男性舒张压<80、80~89、90 ~99、100~ 109 mmHg、≥110 mmHg者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4±1.9)、(8.7±1.7)、(9.6±1.5)、(10.2±1.3)、(13.5±5.0) mmHg,女性分别为(8.8±1.7)、(8.9±1.6)、(9.6±1.3)、(10.7±1.0)、(15.6±0.8)mmHg.男性60~64、65 ~69、≥70岁者分别为172、129、203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1.9±2.7)、(12.1±2.1)、(13.2±2.7)mmHg,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5±1.8)、(8.6±1.8)、(9.1±1.9)mmHg;女性60 ~ 64、65~69、≥70岁者分别为248、270、372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2.3±2.7)、(12.8±2.1)、(13.4±2.6) mmHg,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7±1.6)、(8.9±1.6)、(9.3±1.8) mmHg;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P<0.01),65 ~69岁组血压变异性高于同龄男性(P<0.05).无论男性、女性,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有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女性收缩压< 120 mmHg组、120 ~ 139 mmHg组及舒张压< 80 mmHg组血压变异性高于同龄男性(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水平、高龄、女性、体重指数增加、高脂血症是收缩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舒张压水平、高龄、体重指数增加是舒张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少量饮酒则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平均血压水平、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脂血症、少量饮酒是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控制血压水平是降低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田颖  陆锐  董蕾  刘肆仁 《中国医药》2013,8(7):893-89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行24h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64例)和非斑块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7例)和非冠心病组(49例),分别比较血压变异系数与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①颈动脉斑块组S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与非斑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平均值:(145±15) mm Hg比(116±10)mm Hg(1 mm Hg=0.133 kPa),变异系数:(0.09±0.03)比(0.07±0.01),P<0.05],而组间D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SBP变异系数和DBP平均值与非冠心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变异系数:(0.09±0.02)比(0.07±0.02),DBP平均值:(68±6)mm Hg比(71±6)mm Hg,P<0.05],组间SBP平均值及DBP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BP变异系数与冠心病相关(r=3.719,P=0.025).结论 血压变异系数尤其是SBP变异系数是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在其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随机抽样2007年1月~2009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行心脏超声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根据超声中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分为无钙化组(76例)和无钙化对照组(8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排除对血压和瓣膜钙化有影响的疾病。观察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情况。结果 SDHVD总检出率为47.6%;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HVD与高血压病程相关;随着收缩压变异系数增大,SDHVD发生率增大加,而舒张压变异系数与SDHVD无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减小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动态血压的特点、发生机制及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6例重叠综合征、30例COPD患者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PSG监测,记录24hMSBP、24hMDBP、24hMHR、dMSBP、dMDBP、dMHR、nMSBP、nMDBP、nMHR及AHI、Lapnea、LSaO2、SaO2<90%时间。结果重叠综合征24小时动态血压整体水平、白昼水平、夜间水平及AHI、Lapnea、SaO2<90%时间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LSaO2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下降;重叠综合征患者24hMSBP、24hMDBP、dMSBP、dMDBP、nMSBP、nMDBP与AHI、SaO2<90%时间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后,24小时动态血压整体水平、白昼水平、夜间水平及AHI、Lapnea、SaO2<90%时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压昼夜节律改善;LSa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结论重叠综合征较单纯COPD患者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低氧明显;血压升高与呼吸暂停、夜间低氧有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重叠综合症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国产厄贝沙坦150mg,每天1次,每周随访1次,若降压效果不理想,则加量至每天300mg,治疗2个月,监测治疗前及治疗中24h动态血压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结果厄贝沙坦治疗后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及尿β2-MG明显减少(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良好的平稳降压效果,而且对其肾功能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 (BPV) 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血压小卒中患者 200 例,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稳定组 (182 例) 和恶化组 (18 例), 比较 2 组患者 24 h 动态血压监测的 BPV, 24 h 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24 h CVSBP )、 24 h 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 (24 h CVDBP )、 白昼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dCVSBP )、 白昼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 (dCVDBP )、 夜间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 (nCVSBP )、 夜间舒张压血压变异系数(nCVDBP )。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 BPV 相关因素。结果 与稳定组比较, 恶化组 24 h CVSBP 为 17.75% (17.54%, 19.26%)vs 12.78% (10.67%, 14.39%)、 24 h CVDBP 为 25.48% (20.77%, 27.87%)vs 17.95%(14.88%, 21.46%)、 dCVSBP 为 18.61%(17.65%, 20.65%)vs 12.30%(10.10%, 14.75%)、 dCVDBP 为 25.65% (21.25%, 29.78%)vs 17.76% (14.89%, 22.19%) 均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1)。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24 h CVSBP、 dCVSBP 是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24 h BPV 和白昼 BPV 增加可能与高血压小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在卒中急性期和二级预防中应关注 BPV。  相似文献   

17.
张雨  许邦龙 《安徽医药》2016,20(8):1506-150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高血压患者68例,分成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n=33)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n=35),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连续记录24 h、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数值,通过SPSS软件计算24 h、白天及夜间每半小时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即为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SBPV);计算起床后2 h内收缩压平均值与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 h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血压晨峰值。结果 通过对A、B两组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区别。同时将代谢综合征定义中包括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与24 h SBPV,白天SBPV,夜间SBPV及血压晨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对照组(n=61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研究组(n=8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以及左心室功能特点。结果研究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流速减慢,二尖瓣E峰值和二尖瓣A峰值的比较(E/A)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者,更容易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