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过程中监测HR、鼻黏膜微循环血流(NBP)等并分别于插管前(T0)、插入SLIPA喉罩或气管插管后3min(T1)、拔管前3min(T2)、拔管后3min(T3)、记录各时点HR、MAP。结果两组麻醉后HR及MAP水平均有所上升;与S组比较,T组T1时HR及MAP均显著增高,余时间点两指标接近。结论 SLIPA喉罩通气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咽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乳腺癌根治手术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乳癌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均分为气管插管(TT)组和SLIPA喉罩(SLIPA)组,观察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即刻和苏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时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置管的、拔管前及SLIPA组(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较气管捅管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可以安全、舒适、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3.
曹慧茹  张雷波  胡毅平 《江苏医药》2012,38(21):2567-2569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1)、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3 min(T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3)及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T4)的BP及HR.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T0比较,T组T2及T5时,SBP、DBP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S组各时间点SBP、DBP、HR变化不明显.T2及T5时,S组BP低于T组,HR慢于T组(P<0.05).S组拔除喉罩时的呛咳和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低于T组(P<0.05).结论 与常规气管插管比较,SLIPA喉罩用于前列腺电切术麻醉,操作方便,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杜伏扬 《安徽医药》2013,34(6):766-76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ETT)使用对心血管和气道反应的影响,探讨SLIPA喉罩在LC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8例LC包括喉罩麻醉患者50例(SLIPA组)和气管插管麻醉患者48例(ETT组)。全麻诱导后分别记录5个时间点插管(罩)前(T0)、插管(罩)即刻(T1)、插管(罩)后5 min(T2)、拔管(罩)后即刻(T3)和拔管(罩)后5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气腹结束前即刻和气腹结束后10 min的平均气道压(Pmean)和气道峰压(Ppeak)。观察术后拔管时有无血迹,患者有无躁动、呛咳、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 SLIPA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相对平稳,SBP、DBP、MAP和HR均低于ETT组(P<0.05),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和气腹结束前即刻的Pmean和Ppeak也明显低于ETT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T0时间点比较,ETT组T1、T2、T3和T4时间点的SBP、DBP和MAP升高明显(P<0.05),而SLIP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气腹后10 min和气腹结束前即刻的Pmean和Ppeak明显高于气腹前即刻(P>0.05)。各监测时间点PetCO2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LIP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TT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咽喉及气道的刺激反应低,术后咽部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周庆九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20-2921
目的 探讨全麻合并连硬外手术中置喉罩和气管内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及口腔分泌物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疾病、无重要脏器疾患、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合并连硬外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罩组和插管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患者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1)、诱导后(T2)、1 min(T3)、3 min(T4)、术中(T5)、拔罩(管)时(T6)、拔罩(管)后1 min( T7)、拔罩(管)后3 min(T8)的SBP、DBP、HR、SpO2.结果 喉罩或气管插管前的SBP、DBP、HR差别不大;拔管T6、T7、T8的SBP、DBP、HR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组T6 SBP( 138±35) mm Hg,DBP(92±16)mm Hg,HR(96±19)次/min高于喉罩组T6(P<0.05).结论 喉罩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操作方便、简单、咽部不适、声嘶发生低而且口腔分泌物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方闻  齐娟 《福建医药杂志》2012,34(2):105-107
目的 比较应用SLIPA喉罩与气管导管两种气道管理方式对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评价SLIPA喉罩在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优越性.方法 选取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喉罩观察组和气管插管对照组,记录诱导后喉罩/气管插管前(T0),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即刻(T1),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前(T4),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5 min(T5)HR、MAP的变化值.结果 对照组在T1、T3、T4时点HR、MAP明显增高,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T3、T4时点与观察组同时点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使用SLIPA喉罩优于气管内插管,麻醉诱导与苏醒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轻,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气道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惠琼  姚向国 《河北医药》2012,34(6):863-865
目的 探讨双腔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与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30例.观察插管(喉罩)前后以及拔管(喉罩)即刻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均压(Pmea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并记录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L组在置入期和拔除期HR、MAP的变化均较T组小(P<0.05).2组Pmean、SpO2、PetCO2在气腹前后变化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并发症少于T组(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全庥相比,双腔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杨梦晨 《黑龙江医药》2010,23(5):805-808
目的:评估OPLAC喉罩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两组:OPLAC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分别记录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成功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患者入室时(T1)、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T2)、建立后10min(T3)、拔管(喉罩)前即刻(T4)、拔管(喉罩)后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观察术中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如声嘶或咽痛等。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在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成功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Pmean、Ppeak、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T1时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在T2~T5时的MAP、HR明显低于同时点的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间点SpO2均为100%。喉罩组术中未发现1例反流误吸患者。两组术后各发生3例轻微咽痛,均未见声音嘶哑。结论:全麻OPLAC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喉罩和传统的气管插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喉罩组(H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监测并记录麻醉药物注入前(T0)、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3 min(T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3)MAP(平均动脉)、HR(心率)、P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气道峰压(Ppeak)等情况。结果 T组在T1、T3时的MAP、HR明显高于H组(P〈0.05),两组PETCO2及气道峰压(Ppeak)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通气效果无差别。结论喉罩可以安全应用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30例)和气管导管组(T组,30例).记录入室后(T0)、麻醉诱导时(T1)、置罩或管即时(T2)、置罩或管后3 min(T3)、气腹后20 min(T4)、拔罩或管前(T5)、拔罩或管后即可(T6)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数值.对两组插罩或管成功率及拔罩或管期、术后24小时的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①与T0相比,两组T1时HR减慢,SBP、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T组T2时HR增快,SBP、DBP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5相比,T组T6时HR增快,SBP、DBP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SPO2、PETCO2随体位和气腹的影响变化一致,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两组一、二次置管(罩)和置管(罩)总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恶心呕吐、咽痛、声嘶、咳嗽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LIPA喉罩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相同的通气效果,术后副作用少.SLIPA喉罩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第四代喉罩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E组,40例).记录基础值(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拔管前即刻(T5)和拔管后即刻(T6)和拔管后3 min (T7)的HR、MAP及SpO2变化.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L组MAP和T2、T4时T组MAP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L组T3、T4、T5、T6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拔管期E组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误吸.结论 第四代喉罩可安全应用于侧卧位神经外科手术,可达到和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且插管与拔管期间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小,拔管期呛咳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roseal喉罩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P组)和气管导管通气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行相同方法的麻醉诱导、维持和呼吸参数调节.分别记录两组插管(喉罩)前、插管(喉罩)即刻、后2 min及头伸后仰居中体位前后,拔管(喉罩)前、拔管(喉罩)后2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道不良反应.结果 P组HR、MAP在插入喉罩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无明显变化(均P>0.05);T组HR、MAP在插管即刻、后2 min与插管前比较,拔管后2 min与拔管前比较明显升高(均P<0.05),P组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发生率较T组低(均P<0.05).结论 Proseal喉罩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 min(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 min(T3)和拔出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4)的SBP、DBP、HR及T2、T3时点的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Pmean),记录术后拔管(喉罩)时间、复苏时间,拔管(喉罩)后气道痉挛、胃胀气、声嘶和低SpO2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T1、T4时点SBP、DBP、HR较A组及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3时点B组PIP和Pmean均高于A组(P〈0.05)。B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拔管后气道痉挛、声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胃胀气的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4.
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均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2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或放置喉罩后即刻(T1)、插管或放置喉罩后5min(T2)、术后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3)、拔出导管或喉罩后5min(L)的SBP、DBP、HR和SpO2。观察和随访两组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和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T1、L的SBP、DBP、HR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拔管期躁动、呛咳和术后咽痛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麻醉相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胡明权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78-3379
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疝气腹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60例。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Y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min(T3)、拔管后即刻(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同时监测并记录患儿'-3时的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并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组T2与T4时SBP、DBP、HR较R时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明显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点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及麻醉用药量均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术中,喉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侯振环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70-3272
目的:比较苏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苏芬太尼组( S组)和芬太尼组( F组),各39例。在麻醉诱导期,苏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μg/kg。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2 min(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同时间点相比时,F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S组(均P<0.05)。在T1~T4各时间点,F组患者NE、E、Cor的浓度均高于T0及同时间点S组的浓度(均P<0.05);S组患者各时间点NE、E、Cor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苏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期的应激反应,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塞米松组(D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①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四个时点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②拔管后反应:镇痛及舒适度情况(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①各时点MAP与HR比较:①组间比较:T1、T2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其中,C组与P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②组内比较:各组MAP、HR均在T1时点最高,T2、T3时点有所下降;D组在T1,T2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时点MAP、HR高于其余时间点(P〈0.05);P组、N组四个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四组患者拔管后反应比较:P组、C组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明显高于D组和N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及地塞米松均可减轻全麻患者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帕瑞昔布钠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各组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置入后、拔除前、拔除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L组置入喉罩后和拔除喉罩后的MAP、HR低于T组(P〈0.05),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L组低于T组(P〈0.05),术中肢动人数K组高于L组及T组。结论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