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述萍  温大翠  周艳琼 《四川医学》2003,24(11):1204-1204
肾切除加腔内电气化切除输尿管及部分膀胱术是治疗尿路肿瘤的新技术。该手术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我院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应用这一手术治疗上尿路肿瘤 16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6例 ,肾盂癌 11例 ,输尿管癌5例。男 12例 ,女 4例。年龄 35~ 72岁。术前均经肾脏B超、CT、IVU等检查证实为肾盂或者输尿管实质占位。术后 16例患者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1 2 术前护理1 2 1 心理护理 :上尿路肿瘤患者 ,因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或只有镜下血尿 ,易延误治疗或漏诊 ,随着症状的不断…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肿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输尿管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膀胱镜、逆行性肾盂输尿管造影、静脉尿路造影(IVU)及超声波检查阳性发现。结果9例均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膀胱刺激征。6例病变上方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8例,膀胱镜检 活检确诊1例,逆行性肾盂输尿管造影诊断6例,静脉肾盂造影诊断3例,超声波检查发现5例不同程度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其中3例探及输尿管肿物。结论输尿管肿瘤早期诊断较困难,持续性镜下或肉眼血尿、腰痛并有原因不明的肾盂、输尿管积水者,应及早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MSCTU可作为诊断早期输尿管肿瘤的一种无创伤性、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我院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肾盂癌8例,输尿管癌4例,其中2例输尿管癌突入膀胱内。术中采用70°健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置5枚套管,首先在肾周筋膜外行患侧肾切除,再游离输尿管至膀胱,其中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未侵入膀胱病例切开部分逼尿肌,将输尿管开口及部分膀胱黏膜拉出膀胱壁外,Hem-o-lock夹毕切断;输尿管癌侵入膀胱病例术前膀胱内保留灌注100 mL稀释后的50 mg羟基喜树碱,切开膀胱前将灌注液自导尿管放出,沿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周围2 cm环形切除膀胱壁及输尿管开口处肿瘤,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结果该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80~150 mL,平均95 mL;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 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患者术后辅以4次GC方案全身化疗。术后随访2~30个月,1例术后7个月因膀胱内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不需要术中更换体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异位输尿管开口的MRU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对异位输尿管开口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平均年龄4.5岁女患儿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IVU)、CT或膀胱镜插管造影检查,同时全部行MRU检查. 结果:B超检查17例,发现发育不良小肾脏3例,单侧肾脏缺如1例,重肾及输尿管积水12例,未见异常1例;IVU检查7例,其中3例肾积水,未显影或显影不清4例.CT检查14例,3例发现发育不良的小肾脏及扩张的输尿管,11例重复肾上位肾积水.膀胱镜检查5例,其中2例发现异位开口;从异位开口插管造影,只显示输尿管扩张段.所有患者行MRU检查,均发现重复肾、异位输尿管形态走行和异位输尿管开口.结论:MRU具有非侵袭性、无肾功能依赖性、能较好地显示尿路解剖情况等优点,其三维结构可展示上尿路病理解剖改变,可作为B超及IVU等未能明确诊断的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首选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B超等初步诊断上尿路存在梗阻或扩张的患者行MRU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 37例患者均能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15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8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伴异位开口4例,输尿管肿瘤3例,巨输尿管症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1例,膀胱出口梗阻致双侧输尿管反流扩张1例.诊断正确率100%,均可显示梗阻部位及尿路扩张的形态.结论 MRU对上尿路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婴幼儿、肾功能不全及不宜行ⅣU检查的患者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显示上尿路梗阻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7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21例,输尿管结石18例,输尿管肿瘤14例,输尿管结核7例,肾盂肿瘤11例,输尿管狭窄16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巨输尿管3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转移灶压迫输尿管8例),MSCTU均显示出梗阻部位及上方尿路扩张的形态,定位诊断准确。手术病理结果与MSCTU比较,术前MSCTU输尿管肿瘤1例漏诊,1例误诊为炎性狭窄,1例输尿管结核误诊为输尿管癌,余84例均获得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6.6%。结论:MSCTU对占位性病变(结石、肿瘤)等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静脉肾盂造影(IVU)与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尿路梗阻患者进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34例患者均行IVU检查,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CTU检查。结果:IVU和CTU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7.1%(16/34)、92.3%(12/13);13例输尿管结石病例中IVU检查诊断准确率53.8%,CTU检查准确率100%,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病例中IVU检查准确率66.7%,2例行CTU检查准确率50.0%;9例输尿管肿瘤病例中IVU检查准确率33.3%,4例行CTU检查准确率100%;6例外源性压迫或侵犯病例中IVU检查准确率33.3%,2例行CTU检查准确率100%。结论:IVU相比较CTU而言,仅在先天性异常等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而CTU在诊断腔内、腔壁、腔外病变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等尿路梗阻性疾病方面准确率明显优于IVU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2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均做了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和CT检查,其中10例另行逆行肾盂造影(RP),13例行MR检查。结果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表现为7例患侧肾不显影,14例显示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B超显示21例肾积水,18例输尿管占位病变。逆行肾盂造影显示输尿管增粗、充盈缺损及梗阻。CT表现为局限性输尿管软组织肿块或输尿管管壁增厚或充盈缺损。MR检查均发现肿瘤。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输尿管癌的定位、定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在IVU检查中上尿路显影不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6例IVU上尿路显影不佳病例的CT重建表现;46例IVU显影不佳病例,均行MSCT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MIP?MPR?CPR?SSD及VR后处理,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结果】 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7例,输尿管炎症狭窄3例,输尿管损伤合并尿漏1例,迷走血管压迫左侧输尿管2例,肾脏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下段移行细胞癌3例,输尿管下段憩室1例,小肾畸形4例(其中一例为马蹄肾合并右肾发育不良),2例双肾萎缩,以上病例均经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 MSCT重建对IVP上尿路显影不佳病变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使输尿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尿路积水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U)、改良IVU、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4种检查方法对肾与输尿管的显示能力。方法:行常规IVU检查中,当肾盂积水或不显影者、输尿管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立即施行改良IVU检查60例,其中55例在IVU30min内直接行CTU检查,47例行MRU检查。由3名专职放射科医生分别进行双盲法阅片,对肾脏和输尿管的显影情况按照相同的评价标准分别评价,取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并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肾脏和输尿管显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IV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常规IVU检查。而MR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最佳。IVU30min内直接行CT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改良IVU检查。结论:改良IVU较常规IV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好,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MRU检查和IVU30min内直接行CTU检查,能提高对输尿管的显示能力,可作为IVU不显影者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上尿路损毁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膀胱扩大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依据上尿路损毁的标准将150例患者分为有或无上尿路损毁2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既往脊柱手术史、膀胱管理方式、影像尿动力学参数是否与上尿路损毁有关进行研究。然后,从中筛选出曾行膀胱扩大术的37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肾功能(以血肌酐值代表)、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来评估膀胱扩大术的疗效。结果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79.3%)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01,OR =2.802,95% CI:1.510~5.199)。膀胱扩大术不仅能改善膀胱顺应性(P =0.000),还能增大膀胱容量(P =0.000)、降低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0.008),进而改善肾功能(P =0.000)、肾积水(94.2%)、输尿管扩张(94.0%)和膀胱输尿管反流(94.1%)。结论脊髓发育不良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中膀胱顺应性降低最为常见,并且是上尿路损毁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膀胱扩大术能阻止、甚至改善或逆转上尿路损毁。  相似文献   

12.
长期吸食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吸食氯胺酮导致的泌尿系统损害及其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6例。吸食K粉半年-10年。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和(或)血尿症状,3例排尿困难,2例急迫性尿失禁。尿培养阴性,尿抗酸杆菌检测阴性。19例行B超提示双侧上尿路积水,16例行静脉尿道造影(IVU)及7例行CT检查均提示双侧上尿路积水扩张、膀胱挛缩,10例行膀胱镜检示不同程度膀胱急性炎症状态。均合并不同程度肝肾功能损害。嘱患者戒断毒品并予抗炎、抗胆碱受体等药物。结果:在停止吸食氯胺酮后,14例症状好转,6例予抗胆碱受体药物后缓解,6例口服戊聚硫钠及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后缓解。结论:长期吸食氯胺酮会造成渐进性的泌尿系统损害,其中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并逐渐发展至膀胱挛缩,上尿路积水,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尚不明确,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接受PCNL治疗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肾结石10例,双肾结石8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双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10~40 mm。术前均经B超、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梗阻。结果 20例患儿共26侧肾接受PCN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5±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5)ml。术后全部留置肾造瘘管,2~5 d后拔除,患侧留置双J管,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术后住院时间为2~6 d,从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复查B超,15例患儿肾和输尿管未发现结石,无复发,肾盂积水消失或减轻;4例有结石残留;1例复发。结论 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3~2008-08收治的2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9—36岁,症状分别为:腰腹部胀痛或包块10例,漏尿5例,反复发热4例,膀胱刺激征4例。辅助检查:超声23例,静脉肾盂造影(IVU)23例,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RPC)13例,CT检查16例,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4例。明确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23例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结果23例全部经手术治疗康复出院,17例获随访6个月~5年,其中1例出现后腹腔尿性囊肿,经再次手术切除剩肾而治愈,2例仍出现轻度肾积水,予观察肾积水未加重而未处理。结论对于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临床表现结合超声、IVU检查对部分病例可明确诊断,而对肾积水严重、肾功能低下IVU显影淡薄或不显影,仅显示正常肾管道系统,易造成误诊或漏诊;RPG可明确重复肾输尿管积水原因和部位,但为有创检查;CT检查快速、简便,可显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部位,为手术方案和切口选择提供依据;MRU诊断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对其作出较好诊断。治疗上应视畸形的病变部位及并发症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5月余,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原位新膀胱吻合处狭窄伴肾积水,遂行左肾穿刺造瘘术1月余。左侧顺行肾盂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长段狭窄(约10 cm),于2019年1月行开放左侧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4周拔除尿管,术后6周拔除左侧输尿管单J管。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腰痛、发热,复查血清肌酐正常,未出现代谢性并发症。术后70天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显示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液,术后4个月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左肾轻度积水、原位新膀胱残余尿20 mL,术后6个月行MRU检查显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液。本病例术后随访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吴舟  王坚  廖惠花  唐媛 《河北医学》2003,9(8):675-676
目的:探讨输尿管插管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插管治疗,同时行KUB和逆行造影,发现结石者行ESWL未发现结石输尿管通畅者拔除输尿管导管。结果:90例患者插管成功86例,肾绞痛消失者87例,发现结石52例并行ESWL,l周内结石排净,肾绞痛时患肾IVU不显影者40例,3个月内复查IVU患肾均显影。结论:肾绞痛时应尽早施行输尿管插管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同时行KUB和逆行造影,发现结石可立即行ESWL。  相似文献   

17.
高剑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884-88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C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CM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腰痛及肉眼血尿,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及腹部肿块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异常及尿培养阳性等。B超均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肾积水13例,肾脏不显影5例。磁共振泌尿系成像示肾积水5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整形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4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造瘘3例,其中1例1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3个月后行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16例,患侧肾积水均减轻,肾功能好转或正常;先后期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3例,术后对侧肾代偿良好;置入双J管的1例,肾积水减轻。结论 B超、IVU等检查是成人CM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为及早手术以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成人CM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肿瘤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MSCTU)在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手术病理诊断的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234例,其中肾盂癌82例、输尿管癌152例,多数患者行泌尿系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及MSCTU。各项检查的阳性率和符合诊断率的比较采用多重卡方检验。结果:行B超检查者215例,发现异常152例,检查阳性率70.7%,明确诊断58例,符合诊断率为27.0%;行IVU检查者193例,发现异常132例,检查阳性率68.4%,明确诊断65例,符合诊断率33.7%;行逆行造影者132例,发现异常115例,检查阳性率87.1%,明确诊断93例,符合诊断率70.5%;行MSCTU检查者226例,发现异常220例,检查阳性率97.3%,明确诊断214例,符合诊断率94.7%。逆行造影对输尿管肿瘤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B超和IVU检查(P<0.001),MSCTU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逆行造影(P<0.001)。结论:血尿患者行B超检查后怀疑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宜首先考虑行MSCTU检查,以缩短诊断时间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