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学习记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现象,参与学习记忆的物质以及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虽然研究较多,但是,其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不同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的不同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单位济宁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3/2004-01在济宁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及苏州医学院完成.wistar大鼠40只,15月龄,雄性,体质量580~650 g.干预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大鼠受电击后直接逃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连续10次有9次正确即达到了学会的标准,观察指标有达标所需反应次数及正确反应率.达标所需反应次数低于(或等于)40次者为学习能力好.否则为学习能力差.24 h后重复检验,观察其记忆保持情况.连续3次均能正确反应者为记忆能力好,否则为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好组(10只);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差组(12只).其余被淘汰掉.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5个脑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学习记忆能力均差的大鼠与学习记忆能力均好的大鼠比较皮质、海马、纹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3.82,4.50,6.76,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4个脑区均显著降低(t=4.75,7.06,10.88,17.28,P<0.001);各脑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马、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可能均参与学习记忆过程,这些脑区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区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区.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区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作用及地位,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随机分成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25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30只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10只。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h,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以10g/L海人藻酸0.1—0.2μL损毁人鼠双侧纹状体边缘区;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以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仅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浅层的皮质组织。手术在第2次筛选的次日进行。术后5d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30次迷宫测试中,正确次数≥15即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组别大鼠手术前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结果: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实验过程中有3只死亡,还有32只因未能被准确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到纹状体边缘区而被淘汰,最后共有40只大鼠进入分析,其中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11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9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①手术后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数据的正确次数低于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9.27&;#177;4.29)次.(22.56&;#177;4.25)次,(21.10&;#177;4.68)次,(22.00&;#177;4.89)次,(P=0.000)]。②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也显著低于手术前[(9.27&;#177;4.29)次,(18.27&;#177;3.07)次,(P=0.000)]:③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成绩正确次数与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及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基本一致(P=0.660和,P=0.489),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和手术前也基本一致(P=0.700)。结论:损毁纹状体边缘区大鼠在Y迷宫中的学习成绩明显降低,而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未切断穹窿海马伞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证明纹状体边缘区能用反映较复杂条件反射的电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而海马区则不能,进一步说明两者在调控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别,纹状体边缘区对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Y迷宫中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比较大鼠纹状体边缘区(marginal divrision,MrD)与海马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探讨MrD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别和作用地位。方法:在电Y迷宫训练大鼠后即刻或24h化学损毁大鼠双侧MrD或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fornix/fimbfia,FF),训练后6d再观察化学损毁双侧MrD组、MrD对照组、切断双侧FF组和FF对照组大鼠在电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结果:训练后即刻或24h后损毁双侧MrD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分别为10.11&;#177;3.89和9.27&;#177;4.29,其相应的MrD对照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则分别为22.63&;#177;3.58和22.56&;#177;4.25,损毁双侧MrD组与MrD对照组的正确反应次数相比均呈显著性意义的减少(P均&;lt;0.01);训练后即刻切断双侧FF组大鼠正确反应次数为12.80&;#177;3.99,其相应的FF对照组大鼠则为20.60&;#177;4.88,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但训陈24h后切断双侧FF组大鼠与其相应的FF对照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分别为21.10&;#177;4.68和22.00&;#177;4.89,两者相比差别则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海马仅参与电Y迷宫逃避性学习任务记忆巩固的早期阶段,而MrD则与早、晚两个阶段均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一般认为与空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纹状体边缘区是新近发现的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一个亚区,其学习记忆功能是否和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区别?目的比较纹状体边缘区与海马两个不同脑区在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作用及地位,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和海马在逃避性学习记忆方面的差别.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7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随机分成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25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30只和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10只.应用Y迷宫训练大鼠后24 h,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以10 g/L海人藻酸0.1~0.2μL损毁大鼠双侧纹状体边缘区;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以双侧纹状体边缘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仅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浅层的皮质组织.手术在第2次筛选的次日进行.术后5 d观察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的行为表现(30次迷宫测试中,正确次数≥15即为学习记忆能力正常).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组别大鼠手术前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结果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9只,经两次Y型迷宫实验筛选后获得合格动物75只,实验过程中有3只死亡,还有32只因未能被准确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到纹状体边缘区而被淘汰,最后共有40只大鼠进入分析,其中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11只,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9只,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双侧穹窿海马伞组10只.①手术后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数据的正确次数低于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9.27±4.29)次,(22.56±4.25)次,(21.10±4.68)次,(22.00±4.89)次,(P=0.000)].②损毁纹状体边缘区组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也显著低于手术前[(9.27±4.29)次,(18.27±3.07)次,(P=0.000)].③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组的大鼠Y迷宫学习成绩正确次数与双侧穹窿海马伞对照组及纹状体边缘区对照组基本一致(P=0.660和P=0.489),手术后Y迷宫学习的正确次数和手术前也基本一致(P=0.700).结论损毁纹状体边缘区大鼠在Y迷宫中的学习成绩明显降低,而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未切断穹窿海马伞大鼠比较无明显变化,证明纹状体边缘区能用反映较复杂条件反射的电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而海马区则不能,进一步说明两者在调控大脑学习记忆功能上的区别,纹状体边缘区对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各种奋性氨基酸在学习记忆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针刺可特异性地调节某些氨基酸的含量,使之在脑内重新分布,本实验观察调神益气针法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完成。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7只、针刺组9只和非穴位组8只。通过栓子注入法对模型组、针刺位组和非穴位组大鼠制作为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方法同模型制作,只在注射时以生理盐水0.3mL代替栓子溶液;正常组未进行手术及造模。针刺组、非穴位组于造模2周后开始针刺,1次/d,治疗6d,休息1d,3周共治疗18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进行与针刺组和非穴位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刺激。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不同脑区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含量。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谷氨酸含量变化: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在海马区,模型组及非穴位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lt;0.05),而针刺组谷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5)及非穴位组(P&;lt;0.05)。②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在皮质区及海马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模型组纹状体区明显高于正常组(P&;lt;0.01),而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1)。③天冬氨酸含量变化:在各脑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除外皮质)及非穴位组均明显升高(P&;lt;0.01);而针刺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5或.P&;lt;0.01)及非穴位组(P&;lt;0.01)。④天冬酰胺含量变化:模型组及非穴位组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明显高于正常组(P&;lt;0.01);针刺组皮质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1)及非穴位组(P&;lt;0.01),在纹状体亦低于非穴位组(P&;lt;0.05);在海马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调神益气针法可调节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代谢,从而降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所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趋于正常水平,这可能是针刺改善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的改变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离体条件下,给予μ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可以调节阿片受体水平。但不同的实验结果差别很大。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为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0—220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成瘾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诱导戒断24h,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不同脑区μ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结果: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t=11.54,17.82,15.80,8.35,13.78,P&;lt;0.01),下降幅度分别为22%,49%,21%,28%,39%;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t=3.72,7.77,5.84,3.06,11.24,P&;lt;0.01),上调幅度分别为10%,38%,12%,13%,58%。但除下丘脑外(t=1.64,P&;gt;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t=6.76,11.73,10.19,5.46,P&;lt;0.01)。结论: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成瘾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在郑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为三四月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Y迷宫筛选对电击敏感并逃避迅速)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每组8只,大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聚合态淀粉样β蛋白1-40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Y-型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①学习测试:规定大鼠受电击后从起步区直接逃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以连续10次中有9次(9/10)正确反应前所需的电击次数(即尝试次数)表示其学习获得能力。若尝试次数超过100次则不再测试:并以100次为最大值计数。以正确反应数占总测试数的百分比计算正确反应率。②记忆再现测试:大鼠休息24h后,同法检测其记忆力。以达9/10标准前的尝试次数表示记忆再现能力,并计算其正确反应率。随后处死大鼠,行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择海马CA1区利用捷达801系列形态分析系统测定突触素免疫产物的平均吸光度,并以其代表突触素的量。每例标本检测4张切片,求其平均值,再计算每组动物的均值。结果:各组大鼠无意外死亡,全部结果进入结果分析。①光镜下观察突触素的产物呈颗粒状,主要分布在海马CA1、CA3区多形层和分子层及齿状回,呈点状沿多形层和分子层长轴分布。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海马CA1区多形层和分子层突触素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浅。②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268&;#177;0.01),(0.270&;#177;0.01),t=1.549,P〉0.05];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176&;#177;0.01),(0.270&;#177;0.01),t=2.875,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学习记忆获得尝试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正确反应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淀粉样β蛋白1-40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淀粉样β蛋白1-40所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减退与海马CA1区突触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海马各区及额、颞叶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疗效。方法:健康清洁级老龄Wistar大鼠110只分为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组、大蒜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应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计数海马各区及额、颞叶皮质神经细胞。结果:4VO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yoidance response.AAR)比率在术后明显下降(P&;lt;0.01),大蒜素治疗组大鼠在手术1周后AAR比率为(76.00&;#177;8.70)%,明显高于4VO组(69.67&;#177;6.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大蒜素治疗组术后3dCA1区及CA3区神经细胞丧失率(loss rate,LR)明显小于4VO组(P&;lt;0.05),在术后1周以后与4VO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大蒜素治疗组额叶皮质神经细胞LR在术后3d以后低于4VO组(P&;lt;0.05)。齿状回及颞叶皮质神经细胞LR在术后1周以后低于4VO组(P&;lt;0.05)。结论:大蒜素可减少实验大鼠海马各区及额、颞叶皮质神经细胞的丢失,可改善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具有调节人脑认知活动中突触功能和结构的作用,观察复方金思维干预实验动物致密区蛋白95表达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与安慰剂及盐酸多奈哌齐干预相对照。方法:实验于2004-11-15/2005-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理实验室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组。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注入2μL生理盐水,其他3组大鼠缓慢注入2μL淀粉样B蛋白1~42(5g/L),复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3d开始给药,盐酸多奈哌齐组按0.92mg/kg的剂量灌胃;复方金思维(由中药人参、肉苁蓉、石菖蒲及郁金等组成)配置成0.36g/mL的浓度,按0.7μL/g的剂量给药;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给3mL的双蒸水,均1次/d,共4周。4周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期间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以及记忆测定中的记忆能力,评价行为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皮质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补充后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测试结果: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及记忆能力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lt;0.01),盐酸多奈哌齐组、金思维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及记忆能力较模型组高(P&;lt;0.05),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组无差异(P&;gt;0.05)。②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质的表达少于生理盐水组(P&;lt;0.01);盐酸多奈哌齐组、金思维组大鼠海马、皮质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lt;0.05),但盐酸多奈哌齐组与金思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模型组大鼠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减少,说明脑突触功能弱化和受损,而金思维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大鼠脑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表达较模型组增加,说明突触的功能及可塑性有所恢复。提示复方金思维对实验动物脑突触功能和结构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和环境干预对子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孕21dSD大鼠16只。结扎SD孕鼠的一侧子宫角血管。建立宫内HIBD模型,分为HIBD干预组与HIBD非干预组;另一侧子宫角血管不进行结扎。其胎鼠选为正常非干预组与正常干预组。采用早期刺激和丰富环境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各14d,干预结束后对4组实验鼠进行“Y”臂迷宫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并在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学习分辨能力、记忆保持率、F-VEP主波P1潜伏期正常组好于HIBD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P&;lt;0.01);HIBD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明显,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存活神经元总数,正常组多于HIBD组。干预组多于非干预组(P均&;lt;0.01),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宫内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与额皮质及海马CA2区、CA3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突触联系和脑神经纤维髓鞘发育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与基底前脑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神经元的关系。方法:切断老年SD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imbria-fornix,FF),侧脑室注射Neurturin和NGF,用Y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Neurturin,NGF对大鼠基底前脑PV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结果:损伤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lt;0.01);NGF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改善(P&;lt;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联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差异显著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PV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Neurturin和NGF的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NGF更好改善老年FF损伤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及5-羟色胺转运体信使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诱导实验大鼠的神经毒性及大鼠各脑区5-羟色胺转运体信使RNA的表达,寻找有效的神经保护性药物。 方法:实验于2002—08/12在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甲基苯丙胺[20mg/kg,腹腔注射,每天两次(8:00,20:00),连续4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潜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脑区的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的改变,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羟色胺转运体信使RNA的表达。 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末次给药后第7天,实验组大鼠额叶应质、海马和纹状体的5-羟色胺均有下降(P〈0.05),在3个脑区的下降率分别为58.09%,56.76%和25.51%;额叶皮质和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有一定降低(P〈0.05),下降率分别为16.58%和22.28%,而海马的多巴胺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2)末次给药后第7天,实验组大鼠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的5-羟色胺转运体信使RNA的表达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分别下降60.87%,72.59%和36.50%。 结论:甲基苯丙胺对实验大鼠的中枢5-羟色胺.多巴胺系统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并导致5羟色胺转运体信使RNA表达的下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中,动物模型的记忆力和脑组织游离氨基酸与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关系。方法:实验在兰州军区精神病防治中心完成。将8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浓度为0.6mg/kg,注射量为5μL/g的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简称MK801)镕液注射于大鼠左侧腹腔,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治疗,治疗组以石杉碱甲片进行治疗。采用主动回避反应,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空间分辨记忆3种模式对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各8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的差异:对照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治疗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对照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消退明显慢于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治疗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消退明显慢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各组大鼠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差异:对照组步入潜伏期最长,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短,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各组大鼠空间分辨记忆的差异:对照组最佳,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差,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各组大鼠各脑区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谷氨酸含量在海马、皮质和纹状体观察区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天冬氨酸含量在海马和纹状体观察区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而氨基丁酸仅在纹状体区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伴有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石杉碱甲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内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元型一氧化氮(NO)与突触可塑性有关,为正常学习记忆的关键递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是神经元内NO的生物合成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nNOS活性特别是颞叶皮质和海马CA1区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尚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自发老年性痴呆模型大脑nNOS活性特别是颞叶皮质和海马CA1区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并观察天泰1号对其nNOS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二级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65只昆明种小鼠。方法:实验动物饲养至21个月龄,按国际通用标准和方法从老龄动物中筛选老年性痴呆小鼠;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老年痴呆组、西药对照组、天泰1号小剂量组、天泰1号大剂量组、另设老年学习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下同),每组13只。西药对照组给以Hydergine 0.6mg/kg,天泰1号小、大剂量组分别予天泰1号6.80g/kg及20.41g/kg,连续60d,老年正常和老年痴呆组均灌以等量双蒸水;用跳台实验(step-down test)检测学习记忆成绩;脑组织冷冻切片,NBT组织化学法示大脑nNOS活性,全自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天泰1号不同剂量对自发老年性痴呆鼠学习记忆的影响。②大脑nNOS活性的检测。结果:老年痴呆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lt;0.01),其nNOS阳性反应较正常老年鼠明显减弱,首次发现痴呆鼠颞叶皮质和海马CA1区nNOS阳性神经纤维面密度(分别为9.48&;#177;2.09,5.11&;#177;2.74)明显低于正常老年鼠(分别为17.75&;#177;3.47,11.95&;#177;2.00)(P&;lt;0.01);同时,首次发现皮质、海马nNOS活性与学习记忆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天泰1号能显著增强老年痴呆鼠皮质及海马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面密度,其中天泰1号小剂量组的值分别为11.57&;#177;2.44,8.18&;#177;2.92;天泰1号大剂量组的值分别为12.59&;#177;2.88,9.33&;#177;2.18(P&;lt;0.01~0.05)。结论:老年痴呆鼠中枢nNOS活性低下,大脑皮质和海马nNOS阳性神经纤维显著减少;颞叶皮质和海马CA1区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面密度与学习记忆成绩显著相关;天泰1号可明显改善自发老年性痴呆模型的学习记忆障碍,增强其大脑皮质和海马nNOS活性。  相似文献   

15.
穆军山  杨渤生  林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402-5403,i003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及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目的:研究脑室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抗体阻断内源性BDNF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研究室。实验对象为健康雄性SD大鼠13只。干预:大鼠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1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大鼠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状况,并用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定位航行试验: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为(33.46&;#177;2.64)s,对照组为(17.71&;#177;1.86)s,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733。P&;lt;0.01);空间探索试验:实验组大鼠在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为(28.89&;#177;6.31)%,对照组为(41.99&;#177;7.4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3907,P&;lt;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38.37&;#177;5.23)明显少于对照组(49.53&;#177;5.74)(t=8.200,P&;lt;0.01):实验组DG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48.77&;#177;5.51)明显少于对照组(60.40&;#177;7.39)(t=7.091.P&;lt;0.01)。结论: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以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表明BDNF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可能与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与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背景:通过竞争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m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可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表明NO/NOS对维持正常的学习记忆功能是必需的,但有关学习记忆障碍时NOS神经元的变化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NOS神经元与学习记忆障碍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研究地点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系,材料为健康昆明雄性小鼠32只,6~8周龄,体质量20—25g,购于湖南医科大学动物学部。干预:3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取7d和14d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小鼠。采用辐射式三等份Y型迷宫测试装置,检测动物的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学习记忆障碍小鼠脑中NOS神经元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动物的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切片NOS神经元形态并计数。结果:随训练次数的增加,对照组小鼠在Y型迷宫中的正确次数逐渐增加(术前第1天8.3&;#177;1.2,术后第7天10.1&;#177;1.0),而模型组小鼠术后在Y型迷宫测试中的正确次数较术前(8.3&;#177;1.2)明显减少(术后第7天4.7&;#177;2.4,P&;lt;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但术后14d模型组小鼠在迷宫测试中的正确次数渐有增加(9.3&;#177;0.7)。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海马CA1-4区NOS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梨状区皮质外颗粒细胞层内出现大量新的NOS神经元。结论:海马内NOS神经元与小鼠学习记忆有重要关系;梨状区皮质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出现新的NOS神经元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后的代偿性反应。它们可能在随后的学习记忆功能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依赖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症状,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取大鼠不同脑区(包括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进行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分析大鼠依赖及戒断前后μ阿片受体数目及分布的改变.结果(1)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P<0.01);(2)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丘脑、海马、纹状体、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P<0.05或0.01).但除下丘脑外(P>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依赖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痴呆模型鼠脑海马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学习记忆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密切相关。目的:探讨痴呆模型鼠海马的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过程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5在广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10只/组。方法:损伤组大鼠切断左侧穹窿海马伞,建立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通路受损的痴呆模型。造模4周后,用三等分Y型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大鼠学习成绩以连续10次测试中有9次达到正确反应(2min以内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时所需的训练次数来表示,记录每只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训练次数少说明学习能力强。训练结束24h后测试记忆能力,以10次训练中的正确反应次数代表记忆保持能力的优劣,正确反应次数少则记忆能力低。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实际吸光度值进行比较,以避免染色过程中的非特异性染色导致的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行为测试中学会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所需的训练次数。②两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检测结果。③两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结果:实验纳入大鼠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学会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所需的训练次数:损伤组学习能力达到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98.40&;#177;4.51),(62.21&;#177;2.43)次,P〈0.01;而记忆能力达到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则明显低于正常组(3.82&;#177;0.64),(8.81&;#177;0.32)次,P〈0.01。②两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检测结果: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呈板层分布,神经元胞体、胶质细胞、血管及白质不被染色。神经毡内免疫反应产物呈持异性颗粒状或点状。海马CA1区以多形层和辐射层染色较深,腔隙分子层次之,锥体层和颗粒层细胞的轮廓边缘有点状标记。齿状回染色较浅,突触素免疫反应物分布稀疏。③两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和齿状同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均明显降低(80.34&;#177;433,4340+2.57;78.25+548,40-2l&;#177;3-22;30.01&;#177;4.05,12.37&;#177;1.78;60.50&;#177;3.80,26.63&;#177;2.36;P均〈O.01)。经相关分析表明,大鼠穹窿海马伞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多形层:r=0.739,P〈0.01;辐射层:r=0.624,P〈0.05;腔隙分子层:r=0.892,P〈0.01;齿状回分子层:r=0.853,P〈0.01).结论:痴呆模型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吸光度明显下降,并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海马突触素含量减少与学习记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背景: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考虑到纹状体参与了对下丘脑摄食中枢、植物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的调控。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为主的实验研究。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南京人口管理学院生殖医学教研室。材料:本实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体质量50~70g,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级别为清洁级。干预: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人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min,持续14d。采用神经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体脂及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③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NOS活性与体质量和Lee’s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和体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8.86,9.99,8.31,P均&;lt;O.01);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48,4.37,P均&;lt;O.01);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与体质量和Lee’s指数呈负相关(r=-O.78,-O.7l;P&;lt;O.01)。针刺治疗能使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明显回升,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74,3.48,P均&;lt;O.01)。结论: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针刺对肥胖机体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功效的人参对老年大鼠不同脑区母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的影响,分析该作用是否有剂量依赖性。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2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寨的脑研究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400~600g,18~20月龄。接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高剂量人参水煎液组、低剂量人参水煎液组.每组10只。②高剂量人参水煎液组:灌胃含生药1.5g/(kg&;#183;d)人参水煎液(吉林生晒参.均购于广州药材公司。分别第1次用8倍水分煎2h,第2次6倍水分煎1.5h,浓缩至含生药2kg/L)3mL;低剂量人参水煎液组:灌胃含生药0.5g/(kg&;#183;d)人参水煎液3mk对照组:灌胃蒸馏水3mL,连续3周。③3周后,麻醉大鼠,开颅分离前额皮质、海马、小脑皮质、丘脑、下丘脑、脑桥、脊髓颈段。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前额皮质、海马、小脑皮质、丘脑、下丘脑、脑桥、脊髓颈段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④先行单因索方羞分析。再用Student—Newman-keals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老年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枢皮质结构各脑区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给药3周后,高、低剂量人参水煎剂组大鼠前额皮质、海马、小脑皮质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14.21,P〈0.05,0.01),其中高剂量人参水煎剂组作用更为明显。②中枢皮质下结构各脑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给药3周后各组大鼠丘脑、下丘脑、脑桥、脊髓颈段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人参可选择性提高老年鼠前额皮质,海马、小脑皮质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含萤,且高剂量人参水煎液]含生药1.5g/(kg&;#183;d)]作用更为明显。但对丘脑、下丘脑、脑桥、脊髓颈段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