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损害的可能干预效应。方法:采用30只清洁级EB病毒膜抗原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为SLE动物模型,均为雌性,体重30-40g。分为模型组(随机选择模型鼠)、8周龄给药组、10周龄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分别给予6.4ml/kg血必净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然后无菌取血及肾脏,进行抗dsDNA抗体滴度及血清肾功能指标的检测,肾组织采用PASM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远交系昆明种雌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取材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SLE小鼠抗dsDNA抗体滴度、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均职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显著降低8周龄和10周龄SLE小鼠抗dsDNA抗体的滴度,显著降低其血cr和BUN含量(P〈0.05或P〈0.01),并明显减轻狼疮鼠肾脏组织系膜基质的增生,但两不同周龄给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SLE小鼠的肾脏损害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清洁级EB病毒膜抗原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30只为SLE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周龄和10周龄各5只)、8周龄治疗组(10只)和10周龄治疗组(10只)。两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6.4 ml/kg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14 d。治疗14 d后处死,分离脾脏,提取DC和T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细胞孵育上清和脾组织匀浆液IL-2和TNF-α基因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小鼠IL-4、TNF-α含量显著升高,而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脾脏组织及T淋巴细胞IL-2的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而TNF-α基因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狼疮鼠 IL-4、TNF-α含量显著降低,而 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TNF-α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能够将脾脏的Th2细胞转化为 Th1细胞,改变Th1/Th2的比例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影响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和白细胞介素(IL)-10与IL-12分泌的量效-时效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在无或有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1、5、10mg/ml)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培养4、8和24h后收集上清,分别采用Griess和ELISA方法检测NO、IL-10和IL-12p70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能够促进正常细胞IL-10的分泌,同时抑制NO和IL-12p70的分泌(P〈0.05或P〈0.01),这一效应能够持续到24h,随着血必净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增强,其中高浓度抑制NO分泌能力最强,4h和24h较中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中浓度促进IL-10分泌和抑制IL-12p70分泌的能力最强,中、高浓度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诱导自4h便能够促进NO和IL-12p70的分泌(P〈0.05或P〈0.01),而8h才能明显促进IL-10的分泌(P〈0.01),随着时间延长,效应逐渐增强(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各时间点NO的分泌和促进IL-10的分泌,同时随着血必净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增强,其中高浓度效应最强,中、高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血必净抑制IL-12p70的分泌效应最强,而中、高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影响小鼠巨噬细胞NO的分泌和IL-10与IL-12平衡,并存在明显的时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方法体外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尾静脉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在DC免疫前1d腹腔注射PD—L1抗体,共3次)。实验分5组进行:DC/HBsAg+PD—L1抗体组、DC/HBsAg组、DC组、mIg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以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血清HBsAg、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免疫后第3天和第6天,DC/HBsAg+PD—L1抗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诱导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分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增殖:F值分别为25.22和39.01,P值均〈0.01;IFNγ分泌:F值分别为32.35和36.98,P值均〈0.01);而DC/HBsAg组与DC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较仅在第3天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2)。特异性CTL的活性在DC/HBsAg+PD—L1抗体组明显升高。各组血清HBsAg在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P〈0.05)。DC/HBsAg+PD—L1抗体组血清ALT水平与DC/HBsAg组比较在第3天无差异,与其他各组比较在第3和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22和14.30,P值均〈0.05)。各组对HBV DNA的清除能力没有差别,但DC/HBsAg+PD—L1抗体组有1只小鼠病毒载量下降1个数量级。结论封闭PD-1/PD—L1信号通路能通过提高特异性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FNγ能力,进而促进负载HBsAg的DC诱导转基因小鼠抗HBV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血必净组,选取15名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抗生素、营养支持和手术等综合治疗。血必净组给予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滴,每日2次。两组患者分别在人院当天及治疗第2、5、7天检测血中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人院时治疗对照组及血必净组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必净组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在治疗第5、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血必净组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接近正常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进行监测并观察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南对照研究,将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45例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0d。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炎症反应以及预后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治疗后第3d、尿量、Uβ2-MG、U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ALB、血Scr和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肾功能指标以及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遏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恶化及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及5-氮胞苷(5-Aza)对MRL/lpr狼疮小鼠免疫状况和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12周龄MRL/lpr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ATO、5-Aza与生理盐水(NS),疗程为60d。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抗dsDNA抗体,治疗后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脾脏、淋巴结、胸腺和血液DNA甲基化水平。结果:(1)治疗后ATO组血清抗dsDNA抗体明显低于NS组与5-Aza组(P〈0.01);(2)治疗后ATO组脾脏及淋巴结重量较NS组与5-Aza组有明显减轻(P〈0.05);(3)治疗后ATO组脾脏及淋巴结的甲基化水平较Ns组有明显升高(P〈0.05),而血液及胸腺甲基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Aza组脾脏、淋巴结及血液的甲基化水平较NS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ATO能够降低小鼠外周血抗dsDNA抗体水平并抑制淋巴组织的增生,明显提高脾脏和淋巴结的基因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延长大鼠移植脾存活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供者来源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在脾移植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以Wista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同种颈部异位脾脏移植模型。(1)分离供者的骨髓细胞,分别采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诱导培养出成熟的DC和耐受性DC,并在光镜下观察两者的细胞形态学差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对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的差异,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比较其在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反应能力。(2)将受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单纯移植组:受者不经任何预处理仅进行脾移植。IL-10DC组:在移植前7d经受者尾静脉注射2×10^6/ml的经IL-10诱导的DC 1 ml。IL-4 DC组:在移植前7d经受者尾静脉注射2×10^6/ml的经IL-4诱导的DC 1 ml。空白对照组:在移植前7d经受者尾静脉注射无细胞的培养液1ml。观察各组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结果 (1)经IL-10诱导的骨髓细胞表现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和特性,细胞体积大,但少见树突状突起,细胞表面低表达CD86分子,不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经IL-4诱导的骨髓细胞为典型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胞体大,并有树突状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可显著刺激T细胞的增殖。(2)IL-10 DC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延迟(P〈0.01);IL-4 DC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较单纯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而单纯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供者来源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能够延缓大鼠移植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0配体(CD40L)对CEA转基因小鼠中的树突细胞(Dc)的激活作用,并进一步评价其对DC诱导的细胞免疫的效能。方法使用CEA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细胞,通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在体外的刺激,贴壁法定向诱导分化出未成熟DC,利用CD40L刺激DC成熟后.体外荷载CEA526-533抗原肽.使DC具备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能力。通过定量测定DC表面分子、DC分泌的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等来研究DC诱导细胞免疫的有效性。结果实验组DC的IL-12分泌量为(937.81±51.99)pg/10^6 DC,明显高于对照组[(83.06±8.58)pg/10^6DC,P〈0.01]。实验组DC的促CD8+T细胞及脾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刺激CD8T细胞增殖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的IFN-γ分泌量分别为(33.900±4.550)和(5.226±0.460)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脾细胞增殖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的IFN-1分泌量为(69.802±11.407)和(2.912±0.562)ng/L,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EA转基因小鼠的动物模型中.体外使用CD40L刺激骨髓来源DC可以促进其分化成熟,该成熟DC能有效增强CEA转基因小鼠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血必净的影响。方法 40例中、重度ACM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和血必净治疗组(B组)2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即刻)、治疗后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CMP治疗前两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较低水平(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ACMP治疗前两组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4h后开始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TNF-α、IL-10参与ACMP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对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生素泰能和中药血必净对降低腹腔重症感染血浆内毒素、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腹腔重症感染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泰能、血必净、泰能加血必净或不予治疗,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泰能血必净联合用药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IL-6/IL-10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腹腔重症感染时使用血必净能降低血浆内膏素、TNF-α、IL-6水平,联合应用泰能和血必净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地降低IL-6/IL-10比值。  相似文献   

12.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和肾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细胞因子的监测来探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除病因,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2次/d。结果: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下降,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上升缓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TNF-α、IL-6水平,具有肾保护作用,可作为脓毒症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抗原——二硝基苯(DNP)修饰的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细胞激活树突状细胞(DC)后,对转移性黑色素瘤小鼠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DNP修饰恶黑细胞B16(H-2^b),在体外激活C57BL/6小鼠(H-2^b)外周血来源的DC,用于激发自体的T细胞,观察其对T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T细胞杀伤功能。在由B16细胞接种产生的荷瘤C57BL/6小鼠实验中,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于左背部注射及于左耳背面涂抹DNP修饰B16瘤苗联合DC(DNP-B16-DC组)、B16激活DC(B16-DC组)、单纯DC(DC组)、单纯DNP(DNP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抑瘤率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经DNP修饰的B16细胞激活的DC,诱发的T细胞增殖能力和对B16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均明显高于未其修饰的B16细胞组和DC组。荷瘤小鼠实验显示,DNP-B16-DC组和单纯DNP组小鼠耳肿胀明显增加,其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强于其他各组。实验中DNP组有1只小鼠用药后20d死亡,其余小鼠DNP-B16-DC组抑瘤率(96.16%)明显高于B16-DC组(50.11%)、DC组(22.12%)和DNP组(57.79%,P〈0.01),显示DNP-B16-DC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结论:DNP修饰B16所激活的DC可以诱导更强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种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内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方法 用尼绒毛法分离不含脾脏细胞灌注模型(C57/BL)源脾脏T淋巴细胞,CFSE膜荧光染料标志的胞进行细胞标记,按2×107/只与C57/BL来源的MSC(1×105~1×106/只)共输注给γ射线照射的雌性BALB/c(5Gy).不同时间段取受体的脾脏细胞,以单纯输注T淋巴细胞组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状态.结果 与体外结果明显不同,MSC输注对外源淋巴细胞比例没有影响,共输注不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 异体MSC在组织工程构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选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布洛芬(Ibu)对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Babl/c小鼠行创伤性截肢手术后分为Ibu组(腹腔注射Ibu1mg/kg,n=28)和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n=28),正常小鼠作为对组。手术后1、3、5、7天分别每组取7只小鼠测其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 创伤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下降(P〈0.01),于第7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的影响及与效应T细胞(Teff)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于术组、肓肠结扎穿孔(CLP)组和血必净治疗组,每组8只;于第3天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大鼠脾脏CD+4CD25+Treg和CD+4CD25-T细胞.CD+4CD25+Treg培养12 h后检测凋亡率、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和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及门细胞介素(IL)-10的分泌.将Treg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并以刀豆素A刺激后观察Treg对Teff增殖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IL-2/可溶性IL-2受体α(slL-2Rα)含量的影响.结果 CLP组CD+4CD25+Treg细胞凋亡率<对照组和假于术组(P<0.01),而血必净治疗组明显>CLP组(P<0.01).与CLP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CD+4CD25+Treg细胞Foxp3、CTLA-4表达和IL-10分泌显著下降(P<0.01).同时,CLP组Teff增殖反应抑制率明显>对照组,而血必净组其抑制率CLP组,sll-2Rα低于CLP组(P<0.01).结论 脓毒症病理过程中CD+4CD25+Treg细胞对Teff抑制效应明显增强,而血必净注射液能诱导Treg细胞凋亡,减轻Treg对Teff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T淋巴细胞激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融合疫苗激活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特点,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方法 (1)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分化获取成熟DC。(2)SGC7901胃癌细胞-DC经PEG诱导融合、HAT/HT筛选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融合细胞疫苗激活效应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按上述方法,可获得具备典型特征的DC及纯净的融合细胞。融合疫苗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与T淋巴细胞在1:1效靶比时刺激能力最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具有较亲代DC更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可能是其发挥更强抗肿瘤生物学效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2×10~6/ml),以植物血凝素诱导细胞体外增殖后,采用不同剂量(0、1、10、100、1000 ng/ml)重组人HMGB1(rhHMGB1)刺激12~48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观察HMGB1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12、24 h不同rhHMGB1剂量组间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差异;rhHMGB1刺激48h后不同剂量对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 =0.0453),500、1000 ng/ml rhHMGB1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1、10 ng/ml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较高浓度HMGB1长时间刺激后体外T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HMGB1可能是诱导T细胞功能亚群从促炎免疫应答优势向抗炎优势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诱导产生的CD8+ 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取SD大鼠骨髓,培养分离树突状细胞(DC),设计、合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小片段干扰RNA(siRNA),以MHC Ⅰ siRNA转染DC.先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刺激转染MHCI siRNA的DC,然后将DC与从SD大鼠脾脏分离得到的CD8+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磁珠法分离出Ts细胞.分别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反应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刺激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数量不等的Ts细胞,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和卵白蛋白(OVA)刺激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再按不同比例加入Ts细胞,检测各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可溶性重组白细胞介素2(rrIL-2),观察IL-2对Ts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s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实时PCR检测Ts细胞上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 Ts细胞对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之问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OVA之间的MLR则无抑制作用.在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rrIL-2后,SD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增加(P>0.05).与CD8+CD28+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比较,Ts细胞的TGF-β和IFN-γ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CD2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经MHC I siRNA干扰的DC能够诱导CD8+T淋巴细胞产生CD8+ CD28-Ts细胞;Ts细胞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不被外源性IL-2所逆转,且其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维拉帕米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血必净组(c组)、维拉帕米组(D组)及血必净和维拉帕米联合治疗组(E组),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缺血45min再灌注0h、2h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其他组明显;在再灌注0h、2h时B、C、D、E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再灌注2h时C、D、E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但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E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维拉帕米能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保护作用,效果更明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