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癫痫患者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CBZ 和VPA 浓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组中,与单用CBZ 的患者比,联用CBZ+VPA患者的CBZ血药浓度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于有效剂量范围内的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两组患者CBZ血药浓度、有效浓度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用CBZ和VPA、单用CBZ患者不同性别间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使用CBZ和VPA的癫痫患者进行定期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双相情感障碍患儿拉莫三嗪(LTG)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LTG 血药浓度,分析年龄、性别、剂量及联合用药等对患儿 LTG 血药浓度的影响。 结果:150 例患儿服用LTG 后血药浓度为(4. 20±2. 57)μg / mL。 患儿年龄 11~18 岁,11 ~ <14 岁组和 14 ~ 18 岁组的给药剂量、血药浓度、浓度剂量比(CD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 05);女性患儿的给药剂量、血药浓度和 CDR 均高于男性患儿(P 均<0. 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儿的给药剂量、血药浓度、CDR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无联合用药组患儿的 LTG 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均高于 LTG+卡马西平组(P 均<0. 05)。 LTG 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P<0. 05),但相关性较差(r<0. 5)。 结论:临床使用 LTG 控制和治  相似文献   

3.
王锦秋  王民  丰艳梅 《医药导报》2012,31(3):370-372
摘要目的指导癫患者合理用药。方法观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2010年服用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癫患者3 906例,其中抽取100例监测游离药物浓度。结果VPA和CBZ联合用药相比单一用药时,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由72.5%降低至54.8%,CBZ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由58.0%增加至84.3%。单用或联合用药时,在高浓度VPA和CBZ的蛋白结合率明显下降,游离浓度增加。结论VPA和CBZ在联合用药时要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在高浓度时应监测游离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吲哒帕胺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单用氯沙坦、吲哒帕胺及两者联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临床意义,将6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沙坦、吲哒帕胺及两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前及第2、4周后的偶测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等变化,并于用药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用药4周后单药与联用均有明显的降压效益,偶测与24小时动态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但联用的降压效果更明显,与单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用药第2周时单用氯沙坦组较单用吲哒帕胺与联用组降压效果差(P<0.05),显示单用氯沙坦钾降压起效缓慢。实验室检查:单用吲哒帕胺组血钾降低、血尿酸升高(P<0.05),单用氯少坦组血尿酸降低(P<0.05),联用组无明显变化。因此认为,氯沙坦、吲哒帕胺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作用,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迄今为止,大多数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卡马西平(CBZ)和苯巴比妥(PB)是临床一线抗癫痫药物,尤其PB因其作用广、毒性低、易于小儿吸收,被视为癫痫儿童首选药。对于难治性癫痫,医生常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痫药物,有关CBZ与PB联用时影响血药浓度和疗效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结论不尽相同,有报道联用时CBZ血药浓度及疗效下降[1],有报道CBZ血药浓度不变[2]。对于儿童联用CBZ和PB血药浓度相互影响的报道鲜见。本文就312岁的48例患儿联用CBZ与PB的血药浓度进行统计,并与同年龄段单剂量组血药浓度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两药联用时药物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颖  李弘钧 《江苏医药》1992,18(3):139-140
46例癫痫患者,30例单用卡马西平(CBZ)治疗,16例CBZ 合用苯妥英钠(PHT)、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CBZ 的血药浓度与抗癫痫作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本组资料提示CBZ 血药浓度以6~12μg/ml 为宜。加用PHT0.2±0.1/d,CBZ 的血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丙戊酸(VPA)对拉莫三嗪(LTG)在癫痫患儿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并优化LTG给药剂量,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 根据92例口服LTG进行抗癫痫治疗患儿的127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以及其合并使用VPA情况,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VPA浓度对LTG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基于LTG群体药动学最终模型,模拟和评价不同体重患儿暴露于不同浓度VPA时的剂量方案。结果 LTG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本研究群体的LTG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的典型值分别为14.23 L和1.03 L·h-1。LTG的清除率随患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随VPA浓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降低。当患儿体内VPA浓度> 50 mg·L-1时,VPA对LTG清除率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化,最大抑制率为58%,达到最大抑制作用一半时的VPA浓度为26.91 mg·L-1。模拟结果显示,为了达到目标谷浓度范围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LTG维持剂量应随VPA浓度的升高而有所下调;当VPA浓度超过50 mg·L-1时,大部分患者的LTG最佳维持剂量无需继续降低。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LTG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明确了LT...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72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VP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0~100 μg/mL,VPA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时总有效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1)。单用VPA 的患儿中,<3岁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7~16岁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口服溶液组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普通片剂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较高(P均<0.01)。联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患儿(联用组)总有效率74.85%,低于单用VPA(单用组)的 89.24%,且联用组VPA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患儿比例高于单用组(29.34% vs 9.36%,P均<0.01)。结论:VPA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剂型、联合用药等),临床上个体化给药时不能仅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依据,应综合考虑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预测癫痫患者血浆中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浓度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8年5月300例长期服用LTG治疗癫痫患者信息,将患者性别,年龄,BMI,血红蛋白计数(HGB),红细胞计数(R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R),服药剂量,合并用药数据作为输入层,LTG血药浓度数据作为输出层,采用METLAB R2016a构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法预测LTG血药浓度,计算影响血药浓度各因素的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并对2018年6月10例患者进行体内血药浓度预测。结果:本研究建立了预测LTG血药浓度的BPANN模型,性能验证结果MSE为0.004 28,梯度幅度为0.000 506 9,验证检查数为0,相关系数为0.957。对MIV进行分析,服药剂量、合并用药和肌酐清除率是影响LTG血药浓度的重要因素,将BPANN模型应用到患者血药浓度预测中,预测值与测量值相关系数为0.972,预测偏差在-13.26%~25.41%之间,预测准确度为9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TG血药浓度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血药浓度,为癫痫患者个体化给药提供了一种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0.
抗癫痫药物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分别服用4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及其中毒原因,特点,方法:对942例癫痫患者所服抗癫痫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高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1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病例在服用常规治疗剂量情况下,血药浓度就已高于有效范围,并出现中毒症状,单一用药时PHT的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种药物(P<0.01)。联合用药中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联用的中毒比较较高。结论: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可避免抗癫痫药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单药及丙戊酸钠和托吡酯(TMP)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时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癫痫患儿单用VPA及VPA联用TMP治疗癫痫的病例,对VPA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血药浓度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179例单用VPA的患儿中VPA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127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95例(74.80%),无效的有32例(25.20%),在50-100μg/ml 之间的有52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7例(71.15%),无效的有15例(28.85%),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0例(5.59%);69例VPA联用TMP 的患儿中VPA的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的有46例(66.7%),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34例(73.9%),无效的有12例(26.09%)。在50-100μg/ml之间的有23例,其中已控制+基本控制的有17例(73.92%),无效的有6例(26.08%),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5.80%)。结论当VPA与TMP联用时,与单用VPA相比,VPA的血药浓度对两组之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26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沈鸿  方子正 《安徽医药》2008,12(7):643-644
目的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丙戊酸钠(VPA)178例、苯妥英钠(DPH)45例的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卡马西平(CBZ)37例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PA、DPH、CBZ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分别有93例(52.2%)、14例(31.1%)、29例(78.4%)。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3年3月国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CEI和ARB联用组842例患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114例,ADR发生率低于单用A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AR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ADR发生率和单用贝那普利或氯沙坦相当(P〉0.05);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ADR发生率低于单用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相当(P〉0.05);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咳嗽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单用贝那普利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CEI和ARB联用组ADR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其他(高血钾、血肌酐升高)为主,分别占47.37%、29.82%、16.67%。结论ACEI和ARB联用组ADR发生率相当于单用ARB组,低于单用ACEI组。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比联用氯沙坦更为安全,但限于研究数量及质量,以上结论仍需更多、更详实的数据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焦洋  魏立明  邱雯 《中国药房》2013,(43):4057-4059
目的:研究血脉通胶囊与卡马西平(CBZ)联用对癫痫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第1、3、5、8、10天腹腔注射戊四唑(PTZ,45mg/kg),第12天腹腔注射PTZ(75mg/kg)以复制小鼠癫痫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CBZ(120mg/kg)组、联合用药(CBZ120mg/kg+血脉通胶囊500mg/kg)组。除第12天外,每次腹腔注射PTZ前30min灌胃给药。计算小鼠轻、重度发作率和死亡率,记录小鼠癫痫轻度发作潜伏期、重度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等级,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BZ组与联合用药组小鼠重度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降低,轻度发作潜伏期显著延长,重度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0.01),小鼠脑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与CBZ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脉通胶囊和CBZ联用对小鼠PTZ慢性点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有限采样法(limited sampling strategy,LSS)估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用茶碱缓释片及联用加替沙星时稳态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0-12^ss)。方法测得16名COPD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稳态时(单用及联用加替沙星)的血药浓度,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AUC0-12^ss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的关联数学模型,并用Jackknife法进行验证。结果单点预测时可以采用给药后2h或4h的血药浓度值预报药-时曲线下面积,单用茶碱回归方程为:AUC0-12^ss=-3.01+11.15C2(R^2=0.97,P〈0.05)或AUC0-12^ss=-1.34+10.91 C4(R^2=0.97,P〈0.05)。联用加替沙星的回归方程:AUC0-12^ss-3.14+10.27 C2(R^2=0.90,P〈0.05)或AUC0-12^ss=-9.68+11.74 C4(R^2=0.96,P〈0.05)。二点预测可用给药后2h及12h的血药浓度值,单用茶碱回归方程为:AUC0-12^ss=-0.28+8.47 C2+3.18 C12(R^2=0.98,P〈0.05)。联用加替沙星回归方程为:AUC0-12^ss=5.74+3.64 C2+8.54 C12(R^2=0.99.P〈0.05)。结论考虑到给药后2h为药物的达峰时间,推荐单点预测时用给药后2h的血药浓度值;用2个浓度点进行预测采用给药后2、12h的血药浓度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拉莫三嗪(LTG)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1月的LTG治疗药物监测相关文献,从治疗窗、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特殊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药动学特征及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总结LTG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结果 LTG是治疗癫痫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需参考最新治疗窗;临床监测样本以血浆为主,头发和唾液也可作为非入侵样本;血药浓度检测的主要方法为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正逐渐被应用。LTG生物利用度约为98%,蛋白质结合率约为55%,达峰时间不受给药剂量限制;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要注意调整剂量。有潜在生育能力的癫痫女性用药首选LTG,用于老年癫痫时更适用于新发患者,对于癫痫患儿应重点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糖基转移酶是参与LTG代谢的主要酶,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也是血药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采用合适的样本和方法检测LTG血药浓度,并关注不同人群及不同基因型,以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服用卡马西平患儿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根据血药浓度数据,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卡马西平血浆药物浓度;依据癫痫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对卡马西平的疗效进行评定;分析血药浓度、每日剂量(mg&#183;kg^-1&#183;d^-1)、日总剂量(mg&#183;d^-1)与临床疗效关系。结果:卡马西平的血药质量浓度在4.0-12.0mg&#183;L^-1。范围时,疗效较好。结论:临床用药时宜控制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最佳治疗范围为4.0~12.0mg&#183;L^-1,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大于剂量(按公斤体质量计算)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PB)被视为小儿癫痫首选药 ,常与其他抗癫痫药联用治疗难治性癫痫。有关联合苯巴比妥用药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已有一些报道。但儿童联合用药对PB血浓度的影响报道未见。本文就 1~ 12岁的 117例联用苯巴比妥与丙戊酸盐 (valproate ,VPA)和 3 4例联用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CBZ)的患儿血浓度进行统计 ,并与同年龄段单剂量组比较 ,以反映药物间相互作用对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5 1例联合用药者和 10 4例单一用药者 ,均系癫痫…  相似文献   

19.
詹峰 《中国药师》2020,(2):299-302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对117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谷浓度和峰浓度区间患者的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性别、年龄和肾功能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统计各浓度区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117例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处于有效范围(10~20μg·ml-1)的占29. 06%(34/117),处于有效峰浓度范围(20~40μg·ml-1)的占67. 52%(79/117)。平均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在不同年龄段人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 05),>75岁患者的血药谷浓度>20μg·ml-1和峰浓度>40μg·ml-1比例显著高于<60岁组和60~75岁组(P<0. 05)。不同性别患者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肌酐清除率(Ccr)<40 ml·min-1组和Ccr 40~60 ml·min-1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Ccr≥60 ml·min-1组(P<0. 05),且易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 53%(17/117),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14例,很可能2例,可能1例。结论: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和肾功能对血药浓度影响显著,应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特别应加强75岁以上老年人及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监护,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郑智鑫 《中国基层医药》2010,(22):3048-304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与胸腺肽a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乙肝病毒(HBV)的疗效。方法67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成联用组和单用组。联用组34例,联用ADV及胸腺肽a1治疗26周,随后继续单用ADV至52周。单用组33例,单用ADV治疗52周。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DNA、HBeAg、抗-HBe,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CT、TBil)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用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41.2%、HBVDNA阴转率67.6%均明显高于单用组(均P〈0.05)。结论ADV联用胸腺肽a1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优于单用ADV。显示ADV与胸腺肽a1联用能增强抗HBV的效力,有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