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6例单纯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术中双侧髂前上棘及髌骨上缘反复测量验证,骨盆标准X线正位片股骨头模板运用确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假体试模反复运用验证,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避免下肢不等长引起跛行。结果术前6例患肢短缩2.0~4.7cm不等。术后测量4例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短缩0.3cm,1例患肢延长0.2cm,无跛行。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骨盆X线正位片上模板运用设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适当软组织松解及假体试模运用,双下肢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长度再次测量印证,可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避免下肢不等长引起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96例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并作回顾分析.结果 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术前评分:35 ~45分,平均40.2分,术后评分:70~90分,平均86.6分,优良率92.3%.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晚期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细操作,并合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方法。方法3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单侧置换术前标记健侧两条线为股骨头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和经过小粗隆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用卡尺测量二者之间的距离,根据x线片放大率计算两者的真实长度,术前根据所用假体的品牌及型号计算截骨平面。术中将试模插入股骨干后用卡尺实际测量,指导实际的截骨平面及假体型号,假体安装完毕后测量结果与预测一致后再将假体复位,从而控制假体的长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完成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例双下肢长度差控制在3~5mm,7例在5—8m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8.4分。结论通过术前测量和术中综合运用上述方法,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曹文  薛桂松 《天津医药》2012,40(9):942-943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及相关手术经验。方法 髋关节髋前入路双切口法行微创THA患者30例30髋,男22例22髋,女8例8髋;年龄42-74岁,平均64.2岁;体重指数19.2-26.7 kg/m2,平均23.4kg/m2。疾病分类:股骨头缺血坏死7髋,骨关节炎7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16髋。术前Harris评分25-37分,平均31.9分。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THA患者30例30髋,男19例19髋,女11例11髋;年龄47-70岁,平均62.4岁;体重指数21.1-25.8 kg/m2,平均23.2 kg/m2。疾病分类:股骨头缺血坏死6髋,骨关节炎9髋, 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15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7-40分,平均32.2分。两组病例均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功能康复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24个月,平均23.2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感染、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常规手术组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术后2个月发生假体脱位。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值<0.01),手术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P值<0.05)。微创组术后3天疼痛发生率、下地负重时间均显著小于常规手术组(P值均<0.05),术后1、6个月的患髋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值均<0.05),但术后一年患髋Harris评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通过减少软组织的损伤,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加快术后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鲍海星  严清  孙俊  李徽  俞胜宝  黄定安 《安徽医药》2014,(12):2312-2314
目的:探讨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对51例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1例,平均54.2岁(20~79岁),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原发骨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本组均为单侧关节置换,采用Link公司提供的直径36 mm股骨头BIOLOX Delta复合陶瓷对陶瓷(四代陶)界面,髋臼外杯及股骨柄均为生物型。结果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n(55~1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20 mL(100~1000 mL),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7.6月)。随访内容包括Harris评分及X线摄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6分(28~55分),术后改善至91.2分(82~97分),该组无术后脱位、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X线未见异位骨化及假体松动表现,无陶瓷碎裂及髋关节异响。一例并发术中股骨干骨折,行钢丝固定;1例并发臼底骨折,因髋臼假体稳定未做特殊处理,术后3月骨折愈合;1例Crowe Ⅱ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术后自觉有髋关节不稳,仍在进一步随访之中。结论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大,脱位率低,界面磨损率低,更加适合年轻、对髋关节使用要求较高的有关节置换指证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8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对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7例病人进行 30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取得良好成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7例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34岁 ,平均 5 8岁。其中 6例类风湿关节炎 (8个髋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激素或酒精引起骨性关节炎 2 0例 (2 1个髋 ) ,外伤性髋臼粉碎性骨折 ,股骨颈粉碎性骨折 1例。手术最长时间 4小时 ,最短时间2 .4小时 ,平均输血为 6 0 0 ml。下地行走最早为术后半个月 ,最晚为术后 1个半月。术前髋关节活动度总和 ,最大为 110°,最小为 0°;…  相似文献   

7.
邓信昌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43-354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患者,其中双侧髋关节病变10例,单侧病变6例,对26个病变部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治疗,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未出现骨折及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患者出院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达到预期目标,行走不受限,基本恢复了日常生活。肢体长度延长3~5 cm,平均3.4 cm。 Harris评分由术前36.2分恢复至术后90.1分。结论对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 ̄2006年12月间收治的8例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致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延迟诊断及漏诊的原因及其补救治疗方法。结果5例因器械因素及术中粗暴操作所致,3例系术后不合理的锻练所致。平均随访33个月(12~48个月),7例及时发现股骨颈骨折者骨折均愈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下肢功能恢复满意。1例3年后确诊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股骨颈骨折是股骨交锁髓内钉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术前应将此并发症常规告诉患者。术前常规拍股骨颈正位片防止漏诊,术中常规透视髋关节以早期发现并发的股骨颈骨折。选用钉体直径上下一致的髓内钉,术中避免使用暴力,取钉应使用撞锤顺钉方向用力是减少此并发症的关键。术后指导病人合理锻练避免外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经关节囊穿针引导复位内固定术后再采用介入治疗方法-经供应股骨头颈血运的旋股内、外动脉给抗凝药尿激酶和血管活性药654-2和罂粟碱,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术后1、3、6、12、24个月复查拍片,观察骨折愈合进展情况及股骨头是否发生坏死,术后6个月、12个月各查髋关节核磁1次观察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结果本组25例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骨折不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率4%;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头坏死率8%。采用Harris髋关节等级评分标准:优19例,良3,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结合介入方法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并可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25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例定期进行髋关节摄片检查、髋关节功能测定、临床症状评定。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X线片显示,人工关节与股骨、髋口结合紧密。大部分病例功能能恢复良好,术前平均评分6分,术后平均评分16分。结论: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各类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头颈型骨折、髋关节的类风湿关节谈、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先天性发育不良等髋病均可实施该种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行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随访6-28个月,平均2.1年,无一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依据Harris评分标准,5例患者术后评分平均85.4分(术前48.3分),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全髋表面置换术对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心钉锁定板治疗中青年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9月采用牵引复位,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65例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29例,Ⅳ型20例;术后1、2、3、6、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观察骨折(内固定)位置,骨折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不愈合4例(Garden Ⅲ型1例,Ⅳ型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例(Garden Ⅲ型1例,Ⅳ型2例,继发骨不愈合4例),骨折愈合时间6~11.2个月,平均9个月;未见骨折移位、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情况;Harris评分术前(40.83±9.27)分,术后(89.39±6.29)分,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钉锁定钢板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势,治疗中青年Garden 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锥面螺旋臼及Zweymuller柄对75例80髋骨质疏松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26例,股骨颈骨折36例,髓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3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3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髓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行走能力明显改善,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6-95分。结论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骨质疏松THR术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999年2月~2000年2月,我科共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翻修术)46例,术后辅以全面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8~81岁,平均63.5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13例,股骨颈骨折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4例,髋臼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头颈切除术后1例。手术固定方式:12例采用非水泥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其中CroweIV型4例4髋,CroweⅢ型7例8髋,CroweⅡ型2例2髋,手术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其中2例行转子下截骨。结果 13例中失访0例,13例14髋获得平均37.2个月(5~45个月)随访。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1.1(0.7~18)cm,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完全骨性覆盖,无髋臼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7±5.7)分(15~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6)分(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THA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充分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65岁)移位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及术式选择.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10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5~90岁,平均76.8岁,全部骨折为Garden Ⅲ或Ⅳ型.全髋关节置换(THA组)62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BH组)46例,随访36~60个月,平均45.6个月.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作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34例,股骨颈骨折5例,均为头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改良Evans-Jesen分型,Ⅲ型12例Ⅳ型17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21例,女13例;年龄65岁-88岁,平均(65.3±5.7)岁。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8.2±3.8)min,平均出血量(182.4±6.7)ml。3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平均(20.7±4.8)个月,期间X线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术后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1个月因脑出血死亡。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在术前术后进行评价,术前均为差,术后优9例良19可6例差1例优良率占82.4%,评分由术前平均42.3分增加至术后平均89.6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最常用的成人髋关节重建手术,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并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自我科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64~78岁,平均7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出现了许多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用传统的下肢皮牵引或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其感染、畸形愈合、髋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以及各种卧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主要手段。2002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23例.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正确合理的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选用L形测径器术中测量及均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3例,男49例,女34例,年龄46~82岁。术前常规模板X线测量及预测髋关节假体型号、位置,术后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及随访观察。结果 83例术后均获3~29个月随访,平均18.5个月。术前肢体长度差异≤5mm的患者占7.2%;5mm<差异≤10mm的占20.5%;10mm<差异≤15mm的占38.6%;15mm<差异≤20mm的占25.3%,差异>20mm的占8.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5mm的比例提高到34.9%,5mm<差异≤10mm的比例为42.2%,10mm<差异≤15mm的比例为14.5%,15mm<差异≤20mm比例为6.0%,差异>20mm的比例为2.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L形测径器均衡下肢长度,结合术前模板测量,可有效地预防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