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促进血清中瘦素(Leptin)释放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9)、肠I/R组和EP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设立缺血45min再灌注15、30、60、180、360min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9只大鼠。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Leptin、IL-6、IL-10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EP治疗后外周血Leptin水平再灌注180min后显著增高,IL-6水平再灌注180min后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有增高的趋势。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假手术组几乎无损伤、I/R组各时间点均有明显的坏死,EP组早期有明显的坏死,后虽仍有坏死但坏死显著减轻,无明显出血。结论:EP对大鼠I/R造成的肠道局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因子Leptin释放,上调IL-10,下调IL-6,维持机体的抗炎/促炎平衡,有助于减轻I/R损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肝I/R组,牛磺酸预处理+肝I/R组;采用阻断肝动脉、门静脉30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肝I/R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6,24h分别采血,测定二胺氧化酶(DAO)数值,检测小肠功能;同步切取小肠,测定肠道组织中的SOD及MDA含量,评价肠道自由基损伤程度;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I/R组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肠病理损伤严重,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caspase-3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与I/R组同时间点比较,牛磺酸预处理+I/R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牛磺酸对肝I/R后小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线粒体作为“能量工厂”提供细胞生长及代谢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同时也是细胞存活与否的重要信号管理者.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横跨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允许相对分子质量1.5 kD以下的分子自由通过的孔道.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线粒体是研究的焦点,而mPTP作为线粒体的门户更是影响着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线粒体Ca2+超载及促细胞死亡物质释放等一系列过程. 目的 对mPTP在I/R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内容 整理和阐述了mPTP的结构、mPTP与I/R损伤的机制和预防与治疗I/R损伤的可能方法. 趋向 随着mPTP在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其将成为治疗I/R损伤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小肠局部损伤,甚至休克和心肺功能障碍。丙酮酸和甘氨酸已被证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局部组织器官有保护作用。本文研究其对小肠缺血再灌注之后全身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麻醉后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建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丙酮酸组(再灌注前给予丙酮酸50 mg/kg,n=6);甘氨酸组(再灌注前给予甘氨酸20 mg/kg,n=6);林格组(再灌注前给予林格氏液1 mL,n=6);假手术对照组(n=6)。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肺动脉压等,并估计循环血管阻力。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心肌标志物检测。观察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小肠、心脏、肺脏、肝脏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丙酮酸和甘氨酸均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维持较好的心功能。其中甘氨酸组复苏所需晶体体积显著少于对照组。丙酮酸、甘氨酸对代谢性酸中毒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林格氏液(P<0.01)。甘氨酸组的小肠、肺、心、肝病理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低于林格组(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丙酮酸组、甘氨酸组CKMB、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林格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丙酮酸和甘氨酸能在严重的局部缺血再灌注之后稳定全身循环状态,改善休克的复苏效果,既可减轻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保护心肺等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假手术(S)组、小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肠I/R)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 h检测各组小肠组织TLR4mRNA的表达,门静脉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TLR4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肠I/R组TLR4mRNA表达上调,于I/R12 h最强,阳性细胞主要是小肠黏膜细胞;(2)I/R组门静脉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与N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增高(P<0.01);在I/R24 h后达到峰值,与S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01);(3) 肠I/R组门静脉IL-6及TNF-α浓度的增高与小肠TLR4mRNA表达的上调呈正相关(r=0.752,r=0.812;均P<0.01);(4)免疫组化法显示小肠黏膜细胞表面TLR4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大鼠小肠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也可能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过量产生、钙超载、线粒体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发现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也参与心肌I/R损伤。目的现主要针对GJ连接蛋白(connexin,Cx)43与心肌I/R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内容Cx43在心肌I/R损伤中参与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超载、在线粒体中的分布及细胞凋亡等因素相关。趋向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Cx43与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银杏叶提取物EGb7...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I/R)可致远隔器官如心、肺、肾、消化道和血液系统的组织学及功能损伤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危及生命。高压氧(HBO)对治疗I/R损伤有益,但其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迄今尚无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对大鼠肢体I/R模型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HBO对急性下肢I/R致远隔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Z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I组),I/R组(Ⅱ组),I/R+生理盐水组(Ⅲ组),I/R+rHuEPO组(Ⅳ组)。取血浆测定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取骨骼肌标本测定髓过氧化酶(MP0)活性、湿重/干重比(Wet/dry)。[结果]Ⅱ组与I组比较,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P〈0.01);IV组血浆及骨骼肌各项测定指标较Ⅱ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Ⅲ组和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HuEPO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SB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组和SB组夹闭SMA 1 h再灌注6 h,SB组缺血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 100μg/kg。于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组织TNF-α含量、p38MAPK、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在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并进行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浆TNF-α浓度、DAO活性及小肠组织p38MAPK、ICAM-1表达、TNF-α含量、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升高,SB组血浆DAO活性、小肠组织ICAM-1表达、TNF-α含量及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B组血浆TNF-α浓度、DAO活性及小肠组织p38MAPK、ICAM-1表达和TNF-α含量、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降低(P〈0.05)。结论p38MAPK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缺血再灌注(I/R)是指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供,引起组织细胞再次损伤的临床症状。肠道是I/R损伤发生的常见器官,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及多样性,临床难以精准预测及有效预防,因此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再灌注期的症状缓解及组织保护策略上。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肠I/R损伤的过程,本研究综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在肠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肠I/R相关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缺血预处理对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受到时机以及伦理学的限制.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预处理以及后处理对组织器官I/RI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其既不损伤器官又能产生与缺血预处理相同的效果,是更为可行的治疗措施. 目的 在将阿片类药物处理推广至临床应用前,仍需进行更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拟就阿片类处理减轻I/RI的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内容 阿片类药物处理I/RI的几种方式及其机制. 趋向 阿片类药物处理比较其他损伤性处理方式更易操作,且对I/RI同样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日后治疗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加生理盐水处理组和I/R加白藜芦醇处理组。观察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3,6,12h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示肝脏I/R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前用白藜芦醇15 mg/kg者,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时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时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缺血再灌注组(P+I/R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 h,再灌注2 h,制备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和I/R组缺血前10 min开始经股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0 ml·kg-1·h-1,P+I/R组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以后持续输注异丙酚10 mg·kg-1·h-1.取空肠组织3 cm,常规制备全层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计数凋亡细胞及总细胞,计算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P+I/R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增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增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0.01或0.05);与I/R组比较,P+I/R组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减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论 异丙酚可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R组)和牛磺酸保护组(T组)。T组术前30min经鼠阴茎背静脉注射2%的牛磺酸200mg/kg。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阻断1h后复流行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肠I/R模型。除S组外,其余2组分别于再灌注1.5,3,6,12h抽血测定ALT,AST,BUN及Cr值,评定肝、肾功能。肝、肾切片行HE染色,比较组织病理学差异。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肝、肾细胞凋亡百分率,评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I/R组与S组相比,血清ALT,AST,BUN及Cr值均明显升高(P<0.05 ),3h最高,以后开始下降,12h仍高于S组;肝、肾病理损伤I/R组也相应严重,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 (P<0.05)。T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BUN及Cr水平明显减低 (P<0.05),病理损伤也相应较轻;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肝缺血预处理 (IP )对缺血再灌注 (I/R )致肝外主要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IP ,I/R组及S(假手术 )组 ,每组 2 4只。建立IP及I/R模型后观察术后 2 ,2 4h及 1周时小肠、胰腺、心肌、肾、肺、脑及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1)小肠组织损伤程度 :在 2h及 2 4h时IP组及I/R组显著高S组 (P <0 .0 1) ,且I/R组显著高于IP组 (P <0 .0 1)。 (2 )肾脏组织损伤程度 :I/R组在 2 ,2 4h及 1周时均显著高于S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5 ) ,IP组 2 4h及 1周时显著低于I/R组 (P <0 .0 1,P <0 .0 5 )。 (3 )IP组胰腺和肺组织损伤虽较I/R组有所以改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IP组及I/R组均显著高于S组。 3组的脑、心肌及骨骼肌组织未见明显损伤。结果 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及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牛磺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6只)、生理盐水再灌注组(I/R组,24只)和牛磺酸保护组(T组,24只)。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h后行再灌注。制作小肠热缺血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再灌注1.5、3、6和12h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同步切取小肠、肝、肾、肺,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组织细胞凋亡。结果I/R组与S组比较,DAO、AST、ALT、BUN和Cr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小肠、肝、肾、肺病理损伤相应严重。T组与I/R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多器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 1,Sirt1)是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的第3类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酶,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Sirt1不仅在抗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在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时保护受损细胞.目的 对Sirt1在心肌I/R中的保护机制以及几种激活Sirt1活性的方法进行综述. 内容 Sirt1能使活性氧清除剂产生增加、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内自噬、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胞内正常线粒体合成等而减轻I/R的心肌细胞损伤.通过多种方法提高I/R时Sirt1的活性,是减轻损伤的重要措施. 趋向 随着Sin1在心肌I/R中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其将成为缓解心肌I/R损伤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Bcl-2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葛根素对其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选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即刻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I/R1h)、缺血30min再灌注2h组(I/R2h)、30min再灌注4h组(I/R4h)及葛根素预处理组(PUE+I/R4h组),每组8只。观缺血察各组肝、脑HE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c-fos、Bcl-2的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脑细胞凋亡。结果:I/R2h组、I/R4h组肝组织中散在分布大量炎症细胞,肝细胞明显肿胀,有的呈空泡状变性,肝脏结构紊乱;PUE+I/R4h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I/R2h、I/R4h组脑组织水肿明显,PUE+I/R4h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脑组织c-fos表达均增高﹙P〈0.01),I/R4h组水平最高,PUE+I/R4h组较I/R1h组、I/R2h组、I/R4h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脑组织Bcl-2表达增高(P〈0.01),I/R4h组与I/R2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E+I/R4h组较对照组、组表达增多(P〈0.01),较I/R1h组、I/R2h组、I/R4h组明显降低(P〈0.01)。I组、I/R组细胞I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加。PUE+I/R4h组较I/R2h组、I/R4h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及脑细胞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中c-fos表达增高,脑细胞凋亡与c-fos的表达有关。Bcl-2在缺血期发挥了抑凋亡的作用,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减弱,脑细胞凋亡指数增加。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发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N—WIP)中对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N-WIP及经典缺血预处理(C-IP)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法中内源性NO对兔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效应。将40只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I/R组、C—IP组和NWIP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及肺组织中NO2^-/NO3^-、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肺湿/干重比。结果N—WIP组和C-IP组的兔肺再灌注后NO2^-/NO3^-含量均高于I/R组(P〈0.01),甚至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缺血预处理组SOD活性均高于I/R组(P〈0.01),肺湿/干重比和MDA含量均低于I/R组(P〈0.05,P〈0.01)。结论N-WIP与C-IP对移植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同等强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发内源性一氧化氮(NO)舒张血管,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