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年龄、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预后与梗死部位及面积有关。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或言语困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与梗死面积有关,临床预后差,早期预防是控制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所选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结局是死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存活者,对照组为死亡者。分析两组的年龄、生活习惯、既往史、病情、并发症情况,分析上述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饮酒、吸烟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灶大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功能不全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心房颤动、梗死病灶面积较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均可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了解上述因素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与非大面积组(对照组)患者在危险因素、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死亡例数等的差异。结果 280例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42例(15%);大面积梗死组女性比例、房颤(fibrillation atrial,AF)比例、出院NIHSS评分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及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我院94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析其梗死类型、梗死面积、血糖及溶栓治疗与HI发生的关系,比较出血发生时间、出血类型与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与梗死机制、梗死面积、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有关;其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愈早则预后愈差,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治疗是H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55例设为试验组,另选同期的5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的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糖、血脂水平。结论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容易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掌握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选取92例患者,入院后对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进行收集记录;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2组;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P=0.004,OR=2.162)、血糖(P=0.003,OR=2.281)、D-二聚体(P=0.018,OR=2.404)、LDL-C(P=0.020,OR=0.58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颤病史、高血糖、D-二聚体水平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冯桂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48+50-48,5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3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出血性转化组(63例)及非出血性转化组(17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26.7%,高血糖(OR值为2.35,95%CI7.21~12.36)和低胆固醇(OR值为2.14,95%CI3.86~5.35)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血脂越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越容易发生出血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与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CT检查患者脑部梗死情况,并统计其梗死部位及经常规内科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小脑梗死的发病率较左、右脑半球的发病率高,分别高38.34%、31.67%。经内科常规治疗后,左大脑半球病变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人数较生活能自理的人数与死亡人数高,分别高63.49%、80.15%;右大脑半球病变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人数较生活能自理的人数与死亡人数高,分别高53.33%、66.66%;小脑生活病变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人数较生活能自理的人数与死亡人数高,分别高64.70%、7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以小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数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心源性栓塞12例,动脉源性栓塞7例,颅内动脉狭窄3例,来源不明的或非栓塞性16例。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27例,死亡3例,均为严重脑疝患者。8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好转7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对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应尽早转外科行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朱琳  王真  罗中明  舒丹  张颖  秦鸣 《河北医药》2016,(17):2694-2696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379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后循环梗死组( n =172)和前循环梗死组( n =207);按入院时Barthel指数,17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为可能预后良好组( n =56)和可能预后不良组( n =116)。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HBA1C≥8.5%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房颤史为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8.5%、纤维蛋白原≥4 g/L、年龄>60岁是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后循环脑梗死发生与HBA1C≥8.5%关系密切,纤维蛋白原、年龄、HBA1C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度收治的130例急腹症的患者,其中有65例患者合并的有急性脑梗死,分析这65例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统计其年龄、饮食习惯、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水电解质平衡及白细胞的危险因素。结果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再合并有饮食不规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电图异常、水电解质紊乱、白细胞升高的高龄患者其预后情况与不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并发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饮食习惯、血压、血糖、心电图、水电解质及白细胞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是否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进一步分为50例研究组(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和50例对照组(未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收集两组患者详细资料,如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血糖、血压、血脂等),头颅影像学表现等。对可能影响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中性别、年龄、饮酒史、高血脂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高血压、糖尿病、昏迷、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糖尿病、昏迷、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为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昏迷、心房颤动、大面积梗死,积极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9例中合并出血性脑梗死12例(30%),全组病例死亡7例,病死率17.95%,存活的32例患者经早期综合治疗及配合高压氧康复治疗遗留严重神经功能丧失者4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11例,临床基本痊愈者17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易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早期综合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对内科治疗效差的尽早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梗死(HI)指脑梗死区内继发出血,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并发症,具有一定治疗矛盾性,直接影响患者病程和预后。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就我院488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 I)的危险因素,出血时间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血糖、血压、梗死面积、出血时间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高血糖、高血压是H I主要的危险因素,出血时间发生越早,预后越差。结论对于有出血转化的脑梗死患者,及时复查头颅CT,早期诊断H I,针对出血类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H 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急性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死亡,死亡与如下因素有关: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以及梗死面积大小、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如昏迷、肺部感染、出血性梗塞有关(均为P<0.05)。结论 发病年龄,既往血管病史,梗死面积大小、部位及主要并发症是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罗柱文  汤建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03-2603
我科于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救治大面积脑梗死25例,就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8例,女7例,年龄55~86岁,平均59岁。全部病例均为发现后24小时内就诊,其中有高血压病16例,既往有脑梗死11例,糖尿病12例,房颤3例。  相似文献   

18.
<正>大面积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该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抢救成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低。本文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玉宝  张琼  王晓燕 《河北医药》2012,34(11):1654-1655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按Barthel指数(BI)分成正常组(32例)和障碍组(28例),均于入院1周内行定量脑电图检查,进行功率谱分析.功率谱按频率分为δ(1.0~3.9 Hz)、θ(4.0~7.9 Hz)、α(8.0~12.9 Hz)、β(13.0~24.9 Hz)4个频带,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及(δ+θ)/(α+β)值并以此值作为患者预后评判指标,进行2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 功能正常组的δ+θ/α+β值为4.3±2.7,功能障碍组的(δ+θ/α+β)为7.7±4.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P<0.05).60例患者的BI和δ+θ/α+β值呈负相关(r=-0.617,P<0.05).结论 定量脑电图作为一种客观、快速的脑功能评价手段,可反映大面积脑梗死损伤程度,准确地评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70例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作为观察组;其余122例未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饮酒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病史,饮酒,收缩压降低,血糖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均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