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防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有效措施,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注射部位外加保鲜膜,B组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注射部位,C组采用50%硫酸镁湿纱布块外敷注射部位.观察3组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时间.结果 A组静脉留置时间>5d者明显多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注射部位外加保鲜膜持续外敷静脉输液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有效措施,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40例,A组: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注射部位外加保鲜膜,B组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注射部位,C组采用50%硫酸镁湿纱布块外敷注射部位。观察3组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时间。结果 A组静脉留置时间〉5d者明显多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注射部位外加保鲜膜持续外敷静脉输液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翠平 《上海医药》2014,(12):34-36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社区应用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和老年病房接受输液治疗患者121例,分为A组58列和B组63例。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B组采用一般静脉头皮针输液,比较两组的穿刺结果。结果:A组渗血、渗液、肿胀、静脉炎例数明显少于B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社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景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27-22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20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固定方法等,观察组患儿实施改良的穿刺、固定、封管方法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5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儿中发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19例,发生率为19.0%,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3例,II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2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患儿中Ⅰ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13例,II度静脉留置针静脉炎6例。结论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和封管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小娟  李静 《河北医药》2016,(23):3669-3671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于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将2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套管移位、液体渗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于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套管移位和液体渗漏减少;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和静脉留置针护理知识学习,护士对可能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和严重程度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静脉留置针和穿刺血管的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正确穿刺和有效固定,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灵活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卫生宣教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士对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套管移位和液体渗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建议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无菌操作,灵活掌握留置时间,正确的封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输液质量,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鲜芦荟外敷预防营养液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有效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将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注营养液196例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8例采用鲜芦荟外敷注射部位,对照组98例未采用芦荟外敷,观察2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鲜芦荟外敷静脉留置针注射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降低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1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预见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二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后,预见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08。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浅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12月500例使用留置针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减少产妇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在定时给药和抢救过程中都起了重大作用。结论熟练地掌握留置针穿刺技术,缩短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及合理选择静脉,能够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新生儿94例,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总发生率(6.38%)及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2.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Ⅰ度、Ⅲ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对其实施针对性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74例首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本人意愿随机分成实验组A88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B86例,采用常规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①两组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静脉炎的发生与不同化疗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相关(P〈0.05);③静脉炎与静脉化疗时间呈正相关,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同样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尤其对条件限制无法做PICC和深静脉穿刺者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对穿刺护理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A、B、C、D组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各30例。A1和A2组分别采用3、5ml生理盐水封管;B1和B2组分别采用5ml生理盐水、5ml肝素液封管;C1和C2组均采用5ml生理盐水,分别以10、5ml/min的推注速度进行封管封管;D1和D2组均采用5ml生理盐水按5ml/min的推注速度封管,D1组推注完毕后直接拔针,D2组剩余1ml封管液时边推注边旋转退封管针头。观察并比较对应组72h内堵管、浅静脉炎和肿胀的发生率,以及留置针保留天数。结果 A2、B2、C2、D2组封管情况分别优于对应的A1、B1、C1、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可以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用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输注甘露醇前30min和输注后1h给予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00,P<0.05),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半边莲加醋湿热外敷能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比较同一医疗组于2011年2~11月期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TAC方案化疗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7天开始第一次化疗。对照组:70例,采用留置针穿刺化疗,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除留置针常规护理外,拔针后用康惠尔透明贴(康乐保公司生产,规格10×10cm)沿穿刺点覆盖穿刺部位,保持3~5天。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8例(54.29%),观察组发生静脉炎18例(25.71%),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头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手术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头静脉前臂下段进行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用头静脉前臂中段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观察组,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选择头静脉前臂中段留置留置针,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邱德玉  莫霖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25-2127
目的:了解目前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家庭护理的现状,为护士开展静脉留置针家庭护理与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临床观察、访谈等方法,对523例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留置针患儿的家庭护理状况,99.4%家属接受留置针静脉滴注及留置针价格、80.5%使用前理解并知晓留置针的护理、40.5%家属对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满意、39.6%留置针被患儿抓扯、36.9%家属满意护士对留置针并发症的处理、23.3%家属认为留置针适宜家庭护理、99.0%家属担心脱针。留置针并发症中,渗漏占14.3%、堵管占6.1%、脱管占7.3%、红肿占12.2%、静脉炎占0.3%。结论目前,门诊静脉滴注患儿留置针家庭护理现状不理想,护士应加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以及系统的健康教育,保证留置针家庭护理安全性,有效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127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开展治疗的患者,按是否发生静脉炎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出现静脉炎, 96例)和观察组(出现静脉炎, 31例)。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吸烟、穿刺不当、应用高渗药物、平均日输液量),通过分析结果对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占比25.8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20 h占比54.84%)、吸烟(占比58.06%)、穿刺不当(占比64.52%)、应用高渗药物(占比67.74%)以及平均日输液量(>1500 ml占比70.97%)与对照组(17.71%、30.21%、21.88%、12.50%、11.46%、47.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20 h、吸烟、穿刺不当、应用高渗药物以及平均日输液量>1500 ml均会加大静脉炎发生率,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并提升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留置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经静脉给予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静脉留置针给药(实验组),另一组经普通静脉输液针给药(对照组),每组30例。经过3个月后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化疗时应用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且因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