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5岁.以长期消化不良和腹胀感、近日加重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和胃贲门部各有约3.0 cm×2.5 cm 和3.5 cm×3.0 cm大小的黏膜隆起型病变,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在全麻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阔韧带低分化腺癌一例皋岚湘,丁华野患者女,21岁,未婚。上腹部胀满、小便困难3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月余,于1990年3月1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下腹部可触及一15cm×14cm×12cm包块,质硬,表面不平,不移动,无压痛...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6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1个月,进食后加剧,伴有暖气、返酸、饱胀感,无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黑便及放射痛等伴发症状.查体:T 36.5 ℃,P 76次/min,BR 20次/min,BP 120/80 mmHg.全身皮肤、内脏查体均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粪便隐血实验(+),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片、腹部B超等检查基本正常;腹部CT示胃窦壁局部增厚,余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胃窦有1.5 cm×1.2 cm溃疡,边界不清,表面糜烂,无明显出血;活检示胃窦黏膜中少量低分化腺癌浸润,部分为印戒细胞癌.后予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超高分化腺癌(very 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VW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诊断的胃VWDA 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范围47~80岁)。胃上部6例,胃中部2例,胃下部4例。肿瘤中位直径17 mm(范围5~65 mm)。构成肿瘤的细胞类似吸收细胞、Paneth细胞、小凹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细胞单层排列,核轻度增大位于基底侧,核呈纺锤形至轻度不规则形,核极向紊乱。早期胃管状VWDA 9例,肿瘤腺管类似肠上皮化生的腺管,其中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黏膜深部及黏膜下层的病变表现为腺管囊性扩张、弯曲、分支、尖角,以及流产型腺管。早期胃乳头状管状VWDA 1例,癌局限于黏膜层内,由小凹型上皮细胞构成。胃进展期乳头状管状VWDA 2例,由小凹型上皮、幽门腺或颈黏液细胞构成,且伴有淋巴管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背景黏膜均见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肠型1例,胃肠混合型9例,胃型2例。仅局限于黏膜内的8例胃VWDA Ki-67阳性指数40%~70%,2例浸润到黏膜下层的癌和2例进展期癌Ki-67阳性指数10%~25%。所有肿瘤均显示p53蛋白呈野生型表达模式、HER2阴性。在术前活检中被诊断为腺癌或高级别异型增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7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范围12~72个月),10例早期癌未见复发;2例进展期癌中1例发生肺转移,另1例死亡。结论胃VWDA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分化腺癌的结构特征和极低度的细胞学异型性。结构异型性的诊断价值显著大于细胞学异型性,黏膜深部和黏膜下层的不规则腺管浸润性生长是诊断的可靠依据。黏膜内VWDA诊断具有挑战性,活检标本中的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宫内膜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一例马捷印洪林患者女,30岁,因产后第三次行经量多、经期延长伴腹部隐痛就诊,经消炎、对症处理无效,遂行宫内膜诊刮术,术中探宫腔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示宫内膜印戒细胞癌,于1996年7月5日入院。入院后妇检示子宫孕2个多月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74岁,因上腹不适、纳差1个月入院,胃镜示胃体见一2 cm×2 cm大小的溃疡隆起性病变。胃镜活检示腺癌。病理检查眼观:远端胃大部,大弯长17 cm,小弯长11cm。沿大弯打开,于胃体部小弯侧距幽门切缘4 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1.8 cm×1.5 cm×0.4 cm,切面灰白色,质脆,似侵及黏膜下层。小弯侧脂肪组织内查见淋巴结5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超高分化腺癌(very 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VW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诊断的胃VWDA 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范围47~80岁)。胃上部6例,胃中部2例,胃下部4例。肿瘤中位直径17 mm(范围5~65 mm)。构成肿瘤的细胞类似吸收细胞、Paneth细胞、小凹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细胞单层排列,核轻度增大位于基底侧,核呈纺锤形至轻度不规则形,核极向紊乱。早期胃管状VWDA 9例,肿瘤腺管类似肠上皮化生的腺管,其中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黏膜深部及黏膜下层的病变表现为腺管囊性扩张、弯曲、分支、尖角,以及流产型腺管。早期胃乳头状管状VWDA 1例,癌局限于黏膜层内,由小凹型上皮细胞构成。胃进展期乳头状管状VWDA 2例,由小凹型上皮、幽门腺或颈黏液细胞构成,且伴有淋巴管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背景黏膜均见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肠型1例,胃肠混合型9例,胃型2例。仅局限于黏膜内的8例胃VWDA Ki-67阳性指数40%~70%,2例浸润到黏膜下层的癌和2例进展期癌Ki-67阳性指数10%~25%。所有肿瘤均显示p53蛋白呈野生型表达模式、HER2阴性。在术前活检中被诊断为腺癌或高级别异型增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7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范围12~72个月),10例早期癌未见复发;2例进展期癌中1例发生肺转移,另1例死亡。结论胃VWDA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分化腺癌的结构特征和极低度的细胞学异型性。结构异型性的诊断价值显著大于细胞学异型性,黏膜深部和黏膜下层的不规则腺管浸润性生长是诊断的可靠依据。黏膜内VWDA诊断具有挑战性,活检标本中的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全膀胱切除胃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术前访视和宣教,熟悉手术步骤,制定周密的手术护理计划,术中强调无菌技术及主动配合,对27例多发和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楔形胃代膀胱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中病情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顺利完成这一新的大型复杂手术的一个重要保证,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2例膀胱肿瘤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12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加强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唐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2):253-254
患者男,79岁,因吞咽困难,吃饭时有哽噎感就诊.胃镜检查见距离门齿35 cm处食管下段有巨大卵圆形肿块延伸至胃贲门.肿块表面光滑,胃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和正常胃黏膜,未能钳夹到肿瘤成分.入院后行食管下段和上半胃切除,随访4个月健在.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是来源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高发年龄50~70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重要疗法,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以来共实施该手术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观察护理配合在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实施针对性手术配合的48例膀胱癌患者。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新膀胱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48例患者手术时间5~9 h,平均手术时间(5.98±0.45)h,术中出血量200~1000 ml,平均出血量(398.50±20.64)ml。术后2~3 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3周回肠代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双肾良好,无输尿管反流、梗阻,充盈良好。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尿失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28例,一般1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83%。结论 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配合,可促进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且术后膀胱功能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回盲部肠管代胃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回盲部肠管代胃重建消化道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乳胶灌注尸体标本和14具新鲜尸体铸型标本上对回肠末端、右半结肠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点及分布类型、各分支间吻合,极其肠管长度与血管分支的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可分割型血管分布切取肠段长度根据乳胶灌注标本观察可达13—16cm,根据铸型标本观察可达10—15cm;②不可分割型血管分布根据铸型标本观察可利用肠段切取总长度达12—13cm。结论:无论属于那一类型的血管分布,可切取肠段的长度都能满足再造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全胃切除术后“0”形空肠环代胃术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颇多,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本文报告我院于1992年3月至1997年10月对胃的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全胃切除,“0”形空肠环代胃术1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