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治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前提。现从护理角度提出有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燕玲 《天津护理》2012,(5):346-347
近年来,院内感染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问题更加严重,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因此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十分重要。现就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院内感染定义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对照组53例进行ICU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出院后护理质量调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流程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分级护理模式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病死率及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ICU的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李勇 《临床医学》2014,(9):61-63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特点、病原体分布、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老年呼吸重症无院内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感染病原菌、病原体分布、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52例老年患者中33例痰病原学阳性,分离出菌株53株,其中G-杆菌29株(54.7%),G+球菌18株(34.6%),真菌6株(10.7%)。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院内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与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可良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能力,对院内感染有积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 antstaphylo 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肺部感染患者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MRSA菌群感染情况。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的细菌。结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加强特殊护理意识和积极对症处置,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综述当前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风险,围绕院内感染的原因和相关预防护理措施展开描述。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现状,为临床护士及时选择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方法对2000~2002年我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重症监护室的感染率高达22.0 % ,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其次是创口、胃肠道、泌尿道和血液.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等措施可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住院期间造成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造成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重症监护室(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收治的患者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其特殊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卧床、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构成了医院感染众多的危险因素.结论护理重症监护室的高危患者要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做好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侵入性导管的护理,严格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防止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现状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熊敏陈晓红  郑丹芸 《现代护理》2004,10(12):1099-1100
目的 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重症监护室的感染率高达 2 2 .0 % ,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 ,其次是创口、胃肠道、泌尿道和血液。结论 采用预见性护理 ,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等措施可降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晓化  周敏 《现代护理》2005,11(18):1546-154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住院期间造成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造成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重症监护室(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收治的患者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其特殊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卧床、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构成了医院感染众多的危险因素.结论护理重症监护室的高危患者要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做好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侵入性导管的护理,严格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防止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63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有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特点提供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病情,落实氧疗,加强气道管理,注重液体管理,做好肺复张的护理,实施标准预防.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结论 合理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雪玲  吴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667-5667,5766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方法对132例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前的准备、转运途中安全护送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2例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结论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前应评估患者,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转运途中密切监测,默契配合,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性照顾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89例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440例和感染组49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49例感染患儿,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展性照顾护理,两组均干预35 d。对影响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记录两组体质量恢复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5周、体质量<1500 g、5 min Apgar评分<4分及住院时间≥20 d是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OR=0.038、0.629、1.534、1.954,P<0.05或P<0.01)。护理后,观察组体质量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胎龄<35周、体重<1500 g、5 min Apgar评分<4分及住院时间≥20 d是影响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322例次ICU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2015年1—7月对94例次ICU患者实施护理改革。结果 322例次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55例(17.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4%(42/55)。感染原因主要和年龄、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实施护理改革后的感染率为5.3%(5/94)。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加强护理制度管理,注重老年ICU患者护理,能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人院内重症感染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从而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例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AT)活性,D-二聚体,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老年非感染患者比较。结果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vWF、GMP-140、D-二聚体、PAI-1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而AT、t-PA低于非感染患者。结论老年院内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形成DIC或血栓,使病情恶化。因此,对其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集束化预见性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7例ICU重症患者为观察组,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中选择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预见性护理。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定成绩,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情况、病原菌检出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院内感染控制、个人用品防护及总分均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二联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联抗生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验标本均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但两组各类型病原菌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ICU出现的94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诊治护理方法、环境等情况,对比分析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有吸烟史、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性的避免导致感染发生的治疗护理因素、环境因素,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本院高龄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情况,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500例高龄患者进行院内肺部感染调查并总结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500例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高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院内高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6.6%,干预后为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637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78例,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与ICU环境、患者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对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力不够等有关。结论 加强ICU院感管理,改善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薄弱环节,认真执行标准操作流程(SOP),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