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抢救呼吸困难、呼吸骤停患者以及对各种大、中型手术麻醉时进行呼吸管理的一种新型气管导管。方法:气管导管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无毒透明塑胶类,在塑胶内加有韧性强的不锈钢细丝,细钢丝制作成间距规则的螺旋形。在气管导管进入患者气管内部分别设计有内、外两可膨胀性充气囊,可交替使用。结果:双气囊气管导管减少了对气管局部的压迫时间,气囊密封性强,避免了重新更换气管导管;防打折性好,导管前端注药实用性强。结论:该气管导管更加完善了临床呼吸管理手段,对减少呼吸管理并发症增加了新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机械通气气管导管理想气囊压力的管理方法。方法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测量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际测得的气囊压力范围为10~42cmH2O,与指南推荐气囊压力25~30cmH2O差异较大。结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个体化测量气囊压力并定时校正,可有效预防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锥形气囊气管导管与传统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其他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 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辅以人工手动检索,严格按照入排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8组研究),共3 858例患者。与传统气囊气管导管相比,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生率(OR=0.52;95%CI:0.39~0.68;P<0.01),降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P均<0.01)。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可以降低VAP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较少、质量欠佳,需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陈敏清 《现代医院》2012,(Z2):104-105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4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肛管低负压吸引,实验组采用气囊气管导管替代肛管持续引流,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气囊气管导管用于抗生素腹泻患者稀水便无需负压吸引,气囊无需常规放气,可用于次数频繁的粘稠便,能有效降低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减少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杨巧龙 《工企医刊》2009,22(6):25-27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套囊的不同充气方法,得出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连续观察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3种不同的方法给套囊充气:指感法;最小封闭压力(MOP)法;套囊测压表法。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方法的操作时间、气道漏气发生率及气囊压力。结果:套囊测压袁组套囊压力控制最理想(28.85±2.3)cm H2O,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囊测压表法简便、有效、安全,应有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3例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气管切开的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监测其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在病情平稳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在保障呼吸机不漏气的前提下,3例患者均存在过度充气,气囊将导管内口部分堵塞情况,在体位变动时阻塞加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分析其原因考虑与气管软化扩张[2-3]、气管套管老化等有关。结论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警惕气囊阻塞导管内口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与否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套囊充气组(C组)和非充气组(N组),每组各10例.充分表面麻醉后经鼻置入螺纹钢丝气管导管,待闻及有气流声自导管尾部传出后,C组向气管导管套囊充气10~15 ml,N组不充气,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寻找声门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C组用时(4.9±2.3)min,N组用时(9.8±5.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清醒下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更安全、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与否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套囊充气组(C组)和非充气组(N组),每组各10例。充分表面麻醉后经鼻置入螺纹钢丝气管导管,待闻及有气流声自导管尾部传出后,C组向气管导管套囊充气10~15ml,N组不充气,置人纤维支气管镜寻找声门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C组用时(4.9±23)min,N组用时(9.8±5.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清醒下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更安全、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应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入组,病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0例,均实施气管导管护理,对照组常规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气压表监测,保持较大气囊压力;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时,利用气囊充气即可无需较大压力;开展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对比两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统计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统计差异明显.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开展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可降低医源性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气管病理学的研究趋势及套囊气管导管在临床通气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气管导管,将现有成熟的塑料制造技术和小套囊充气结合起来,用瓣膜封堵装置代替原有的气管导管套囊,从而避免套囊盲目充气和压迫造成的并发症,解决了气管黏膜压迫和通气封堵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安全有效满足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型气管导管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各种大、中型手术需要麻醉时进行呼吸管理的新型气管导管。方法:选用一次性使用的无毒透明塑胶类.在塑胶内采用材质为不锈钢、韧性强、制作间距规则的螺旋形细钢丝进行加固;管径的粗细根据气管导管的不同型号而变化:在气管导管进入患者气管内部分别有可膨胀性充气囊、出药液口等;在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端设有可调节气管导管前端上、下方向的伸拉线指圈、注入药液接注射器口、气囊注气连接注射器口等。结果:气管导管防打折性好.上、下方向可进行调节,前端可进行注药,密封性强。结论:该气管导管更加完善了临床操作的不足,为困难气道的处理增加了新的手段,增加了气管内给药途径,非常符合临床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喉罩与气管导管在全麻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置入行全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首次置入成功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咽部刺激症状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全麻诱导后A组采用气管导管置入,而B组使用喉罩,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喉罩与气管导管置入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首次置入成功率以及术后患者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和咽部刺激症状。结果喉罩组在心率及血压变化、首次置入成功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咽部刺激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导管组。结论全麻诱导后喉罩置入血流动力学稳定,首次置入成功率高,对咽部刺激小,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和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形成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成状况,明确相关性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2例老年患者的25个气管导管各留置时间段与细菌培养结果.结果:25个气管导管细菌培养阳性22个,占88%,培养阴性的3个,占12%.结论:细菌密度与气管插管时间密切相关,随着插管时间的延长,细菌计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观察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了27例施行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患者拔除的气管内导管,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形成,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 结果 27例气管导管中培养阳性25例,占92.6%,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均呈高度耐药,但与痰培养结果差异无明显性;扫描电镜观察26例均可见膜状物,并可见细菌团状聚集,其间可见纤维样物质交联,膜状物中可见网状裂纹,其上附着大量细菌. 结论机械通气时气管内导管表面易黏附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VAP的发生有关,并常常导致难治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6,(2):216-218
目的提高气管内导管清洗包装质量。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气管内导管清洗包装质量不达标的原因,找出影响气管内导管清洗包装质量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RCA应用前后,气管内导管的清洗消毒合格率8号内导管由90.34%提高到98.44%,9号内导管由91.39%提高到98.97,差异显著(2=103.72;P<0.01,2=40.10;P<0.01);气管内导管的配套包装正确率8号内导管由93.11%提高到99.77%,9号内导管由94.92%提高到100%,差异显著(2=36.76;P<0.01,2=21.71;P<0.01)。RCA的应用提高了气管内导管清洗的质量。结论应用RCA管理工具能够提高气管内导管清洗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气管插管时常出现短暂而剧烈的心血管副反应,为预防和抑制这种应激反应,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目的是观察小剂量芬太尼诱导后行气管内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减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 2 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3例 ,每 4~ 6h采用套管内注入抗生素混合液 5~ 10ml,对照组 7例 ,采用传统方法行气管套管内滴药 ,即每 4~ 6h滴入抗生素溶液数滴[1] ,两组进行效果观察对比。结果 置管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缩短9 5d ,无发生肺部感染 ;白细胞下降至正常平均快 9d ,体温恢复正常平均快 9d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套管内较大量注药可促进患者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缩短了置管天数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林红  张东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59-1661
目的:探讨在分娩中使用Spinocath导管鞘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对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妇产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年龄22~30岁,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无明显产科病理因素,足月头位单胎拟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4例,对采用Spinocath导管鞘内注药分娩镇痛的54例产妇的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失访5例,50例产妇中对镇痛效果满意46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达98.00%(49/50)。术后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头痛6例,占11.11%(6/54),给予天麻素治疗1~3天后好转;腰胀痛4例,占7.41%(4/54);穿刺针眼疼痛1例,占1.85%(1/54)。无尿潴留、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反应。出院后3例产妇诉偶有腰胀,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及工作。结论:产程中使用Spinocath导管鞘内注药分娩镇痛效果明显,术后产妇不良反应少,无不良远期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管内导管致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气管内导管致气管食管瘘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 22例患者中20例死亡.气管食管瘘发生与气管内导管类型、气囊压力、导管留置时间、不稳定活动及导管更换等因素有关.结论 选择合适的气管内导管、常规监测气囊压力、妥善固定、对躁动患者适当镇静、缩短机械通气及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能最大限度减轻气管黏膜机械性损伤,降低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位置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动脉瘤位置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起源于前交通动脉(AcoA)的动脉瘤为80个,大脑前动脉(ACA)的10个,颈内动脉(ICA)的61个,大脑中动脉(MCA)的46个,椎基底动脉(VBA)的15个.不考虑年龄,AcoA瘤多出现在男性,ICA瘤多发生在女性.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发生率和动脉瘤位置无关.脑积水的发生率在VBA、AcoA、I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高,在MCA动脉瘤患者中相对低.临床预后最好的是MCA动脉瘤,其次是ACA动脉瘤,而这些结果 和入院Hunt-Hess分级相一致.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多见,临床特征依动脉瘤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