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兴兰  陈晓理  张正 《四川医学》2000,21(7):587-589
目的探讨组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单层CaCo-2细胞和失血感染大鼠模型为对象,细菌易位数量为指标,观察组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经1×10-6mol/L、1×10-7mol/L和1×10-8mol/L三种不同浓度的组胺处理过的CaCo-2细胞液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8.2×106CFU/ml、4.8×106CFU/ml和14.3C×106FU/ml,其细菌易位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83.8×106CFU/ml)(P<0.05).②动物实验提示,组胺(浓度为1×10-6mol/L)治疗组大鼠肝、淋巴结平均组织含菌量分别为0.88×106CFU/g1.69×106CFU/g.而对照组肝、淋巴结平均组织含菌量分别为82.62×106CFU/g和48.46×106CFU/g.其组胺治疗组肝、淋巴结平均组织含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组胺有抑制细菌进入上皮细胞,抑制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model of CaCo2 cell monolayer system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as a standard method for in vitro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pithelium and microbial invasion. In this study, we set up the model with a simplified method and used it to observe if histamine,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flammatory factor in gastroenteric tract, can offer some barrier protection from E. coli invasion. After two weeks' routine incubation, the established CaCo2 cells monolayer systems were co-cultured with 1 x 10(-8) mmol/L, 1 x 10(-7) mmol/L and 1 x 10(-6) mmol/L histamine DMEM for 2 hours, and with frank DMEM as control for the same length of the time. For observation on time course effect of histamine, the co-cultures with 1 x 10(-6) mmol/L histamine DMEM were kept up for 0.5, 1.0, 2.0, 4.0 and 18.0 hours. Bacterial invasion ws assessed by quantitating the number of E. coli within the coultured epithelial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stami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vasion of E. coli to epithelial cells(P < 0.05). The colony counts in co-cultures with 1 x 10(-7) mmol/L and 1 x 10(-8) mmol/L histamine DMEM were 52.5, 30.3 and 91.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563 in control group. In the study of the time course effect of histamine, the colony conuts of co-culture with histamine DMEM for 0.5, 1.0, 2.0, 4.0 and 18.0 hours were 135.5, 64.0, 29.5, 36.0 and 22.5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histamine can enhance the protective barrier funct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um against E. coli invasion.  相似文献   

3.
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CaCo2细胞单层肠上皮系统-感染模型,将1×10-6mmol/L、1×10-7mmol/L和1×10-8 mmol/L三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胺DMEM细胞培养液分别加入已形成类似肠上皮的CaCo2细胞单层系统中,和定量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观察侵入细胞的大肠杆菌量,并用同样的方法测试组织胺调节作用的时间效应.结果:经浓度为1×10-6mmol/L、1×10-7mmol/L和1×10-8mmol/L组织胺液处理过的CaCo2细胞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52.5、30.3和91.3个,而对照组为536.2个,显示不同浓度的组织胺均能明显减少大肠杆菌进入上皮的数量(P<0.05).观察不同的作用时间段发现:对照组及组织胺-DMEM培养0.5、1.0、2.0、4.0和18.0小时后的细菌入侵数分别为101.5、135.5、64.0、29.5、35.5和22.55个,说明组织胺的作用有其时相性.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组织胺能增强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减少大肠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 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 40 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 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 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损伤和防御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一周应激组、二周应激组、三周应激组,测定各组大鼠的旷场行为,血浆D-木糖水平以及小肠肠壁肥大细胞计数,血浆皮质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血浆和肠粘膜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含量。结果 旷场实验中,应激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出活动减少的特征;血浆D-_木糖、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肥大细胞计数,血浆乙酰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CRH、NT表现出一个早期升高,晚期降低的过程。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能够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持续损害,其机制可能涉及肥大细胞、胆碱能神经的激活,CRH的中枢及外周作用;NT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子起到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损伤和防御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一周应激组、二周应激组、三周应激组,测定各组大鼠的旷场行为,血浆D-木糖水平以及小肠肠壁肥大细胞计数,血浆皮质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血浆和肠粘膜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 NT)含量.结果旷场实验中,应激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出活动减少的特征;血浆D-木糖、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肥大细胞计数,血浆乙酰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CRH、NT表现出一个早期升高,晚期降低的过程.结论慢性束缚应激能够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持续损害,其机制可能涉及肥大细胞、胆碱能神经的激活,CRH的中枢及外周作用;NT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子起到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炎病人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及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生长激素治疗组20例,10名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人在入院24h内行手术治疗,生长激素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生长激素,每天8U,连用7d,其它治疗与常规治疗组一样。术后1、4、8d测定肠粘膜通透性,并观察临床基本情况、营养指标及治疗结果。结果 腹膜炎病人肠粘膜通透性显著高于正常人,生长激素治疗组肠粘膜通透性随治疗进程迅速下降,术后第8d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生长激素治疗组病人恢复较快,营养状态保持较好,术后并发症少,白细胞计数回落快,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腹膜炎病人肠粘膜通透性显著升高,生长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邢晨  单晶  郭元彪  孙晓滨 《四川医学》2020,41(5):534-537
<正>肠粘膜是机体分隔内外环境的最大屏障,既能保护机体免受腔内有害物质的侵害,又能调控粘膜对营养物质通透性的能力。事实上,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在许多消化和非消化疾病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肠粘膜屏障的调控是人类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中心机制,而肥大细胞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近年来针对肥大细胞对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展开大量研究,现就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述肠粘膜屏障损伤的原因及粘膜酸中毒、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炎性介质、中性多核粒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参与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观察肠道细菌在肠梗阻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肠梗阻后24h肠道细菌移位率达86%,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脱污染及口饲去氧胆酸盐可显著降低细菌移位率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减轻肠粘膜病损。文中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F-КB的活化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30只体重为230g~2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组)(n=10)、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jaundice,OJ组)(n=10)、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组(OJ+PDTC组)(n=10)。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术后3周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检测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及细菌易位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KB的活化。结果:OJ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浓度比SH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J+PDTC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比OJ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回肠黏膜少见NF-КB活化的细胞。而OJ组出现大量核内NF-КB活化,比SH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PDTC组NF-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O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КB活化在梗阻性黄疸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F-κB的活化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30只体重为230 g~2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组)(n=10)、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jaundice,OJ组)(n=10)、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组(oJ PDTC组)(n=10).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术后3周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检测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及细菌易位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κB的活化.结果:OJ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浓度比SH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 PDTC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比OJ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回肠黏膜少见NF-κB活化的细胞.而OJ组出现大量核内NF-κB活化,比SH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 PDTC组NF-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O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活化在梗阻性黄疸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黄煎液联合谷氨酰胺能否减少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并探讨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A组),大黄防治组(B组),谷氨酰胺(Gln)防治组(C组),大黄联合谷氨酰胺防治组(D组),对照组(E组).A、B、C、D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建立急性肝衰竭(AHF)大鼠模型.造模前两天,B组予大黄煎液灌胃,C组予Gln溶液灌胃,D组予大黄煎液和Gln溶液灌胃,A组和E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造模4天后处死动物,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及平均组织含菌量的情况,观察回肠组织学改变,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 D组肠系膜淋巴结易位率(50%)明显低于A组(100%)(P<0.05),D组亦低于B组(63.6%)、C组(60%)(P>0.05).D组肠系膜淋巴结平均组织细菌含量(1.80 ±2.31)×103CFU/g低于A组(10.54 ±4.08)×103CFU/g(P<0.01),但与B组(3.59±3.80)×103CFU/g、C组(3.12±3.54)×103CFU/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肠绒毛高度1.77±0.14μm显著高于B组1.23±0.92μm (P<0.01)和C组1.45±0.13μm (P<0.01).D组的肠隐窝深度1.46±0.15μm显著高于B组0.92±0.11 μm(P<0.01)和C组1.15±0.13μm (P <0.01).结论 大黄能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肠道微循环,谷氨酰胺具有保护肝脏、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大黄联合谷氨酰胺能改善AHF大鼠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AHF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傣百解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IEC-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傣百解不同剂量组、LPS+傣百解不同剂量组,分别检测傣百解干预后对IEC-6细胞及LPS诱导后IEC-6细胞模型的活力和炎症因子的水平。另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傣百解高、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周后,建立小鼠肠道屏障损伤模型,分别检测血清中D-乳酸含量和结肠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结肠病理变化。结果 傣百解在30~480 μg/mL范围内对正常IEC-6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且能对抗LPS对IEC-6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降低LPS诱导后IEC-6细胞中的IL-1β、TNF-α、IL-6水平。小鼠肠道损伤模型结果显示傣百解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D-乳酸含量和结肠中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同时减少结肠黏膜的损伤。结论 傣百解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IEC-6细胞活力及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对肠道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加用丹参注射液后缺血再灌注肠管粘膜超微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后的肠粘膜超微结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精氨酸增强TPN与常规TPN对急性胰腺炎 (AP)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及肠粘膜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6 4只 ,随机分成 :1)对照组 (n =16 ) ;2 )AP组 (n =16 ) ;3)AP TPN组 (TPNs组n =16 ) ;4)AP TPN 精氨酸组 (TPNa组n =16 )。每组 8只大鼠 ,分别于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第 1及第 5天剖杀取材。检测肠粘膜NO含量、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胰腺及门静脉血细菌易位率。结果 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胰腺及门静脉血细菌易位率 1天和 5天时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P <0 .0 1)。TPNa组 1天时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降低 ,与TPNs组及AP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5天时肝脏及门静脉血细菌易位率降低 ,与AP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应用精氨酸增强TPN后肠粘膜NO含量明显升高 ,显著高于TPNs组及AP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率增加 ;精氨酸具有使NO含量升高 ,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36只小白鼠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动物模型观察肠道定植细菌移位到系膜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肝、脾、心、肺及腹膜腔)。结果发现:梗阻15min,系膜淋巴结等器官细菌检出率达50%以上,2h后,腹膜腔渗液和肝脏细菌培养全部阳性。移位的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群、肠球菌和厌氧球菌等,与临床内源性感染菌群相似。梗阻发生15,30,60,90,120min,后需氧菌移位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厌氧菌则以15,60,120min组检出较高。脏器以系膜淋巴结捡出最高,其次是肝、脾及腹膜腔。  相似文献   

19.
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的肠道免疫屏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肠黏膜免疫屏障与胆色素结石形成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豚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致石组(PS)、肠黏膜保护组(GLN),分别给予正常饲料、胆色素结石致石饮食、添加肠黏膜保护剂谷氨酰胺的致石饮食,饲养8周建立胆囊胆色素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各组胆结石的成石率,绒毛形态,高倍镜下(x400)肠黏膜固有层和上皮内的、CD3+T细胞数、CD40+B细胞数和IgA阳性浆细胞数.结果 致石组成石率为68.4%,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和保护组36.8%(P<0.05).相比对照组,成石组肠壁各层变薄,炎性表现.阳性T淋巴细胞由每高倍视野(21.8±2.5)个降至(11.1±3.4)个,P<0.01;B淋巴细胞由每高倍视野(12.9±2.0)个降至(10.7±3.6)个,P<0.01;浆细胞数由每高倍视野(12.4±3.4)个降至(10.7±3.5)个,P<0.01.肠黏膜保护组肠壁炎性表现轻于致石组,各指标均较致石组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结石形成过程中,存在肠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异常.谷氨酰胺可改善豚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20.
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1 0只昆明种小鼠和 1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 ,小鼠每组 5只 ,大鼠每组 8只。取小鼠空肠和结肠肠壁组织 ,制备组织切片 ,观察光镜及电镜下肠黏膜形态学变化 ;取大鼠肠系膜前淋巴结 ,细菌培养 4 8h后观察细菌易位变化。 [结果 ]光镜下观察到缺血再灌组空肠肠壁变薄 ,绒毛短细 ,绒毛间距变宽 ,局部黏膜上皮坏死脱落 ,固有层充血淤血 ,结肠变化不明显 ;电镜下缺血再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 ;缺血再灌组细菌易位率为 5 / 8,对照组为 1 / 8(P <0 .0 5 )。 [结论 ]缺血再灌注对小鼠和大鼠肠黏膜机械和免疫屏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