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SPN患者(恶性组54例,良性组43例)行胸部CT平扫,测量结节CT值及最大径。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对比度、相关及均和)。比较2组CT值、最大径及各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及其不同组合建立ROC曲线,计算AUC,确定阈值,评价各参数及其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各参数组合之间AU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SPN最大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16,P=0.079、0.087)。良性组SPN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值均低于恶性组(P均<0.05),2组对比度、相关、均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700);熵、熵和、熵差的阈值分别为1.564、1.212、0.987时,敏感度分别为72.70%、88.40%、63.60%。上述纹理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0),各组合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的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 收集16例(共3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MLA患者资料,并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7)、微浸润腺癌组(n=20)、浸润性腺癌组(n=9),对3组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6个病灶中,圆形/类圆形19个(52.78%),分叶征19个(52.78%),毛刺征12个(33.33%),空泡征13个(36.11%),血管集束征12个(33.33%),瘤肺界面清晰32个(88.89%)。浸润前病变组7个(7/7,100%)病灶均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组12个(12/20,60.00%)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8个(8/20,40.00%)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浸润性腺癌组仅有1个(1/9,11.11%)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余8个(8/9,88.89%)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3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1);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4、0.001)。结论 综合分析多发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ML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部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N) CT征象与病理结果,探讨CT征象对肺内多发fGG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每例至少包括2个fGGN,根据结节内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其分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分析结节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改变)、外部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9例患者共64个结节,其中pGGN 36个,mGGN 28个。两种结节间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GGN最大径大于pGGN (P < 0.05)。各种征象中,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pGGN以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见(12/36,33.33%);mGGN以浸润性腺癌多见(15/28,53.57%)。结论 观察肺内多发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大小以及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征象,可判断结节是否具有侵袭性,有助于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含不同实性成分比例磨玻璃密度病灶(GGO)肺腺癌的侵袭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含GGO、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分析病灶薄层CT影像征象,根据肿瘤内实性成分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比值将患者分为GGO为主组即GG组和实性成分为主组即GC组,比较两组肿瘤CT征象和侵袭性差异。结果 病灶平均直径(2.71±1.08)cm;纯GGO 8例,混杂GGO 51例;43例病灶内见空泡征及含气支气管征(43/51,72.9%),53例病灶边界清晰(53/59,89.83%)。GG组19例、GC组40例。CT征象:两组病灶直径、部位、形状及边界是否清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边缘分叶和(或)毛刺比例、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明显高于GG组(P均<0.05)。病理结果:GC组与GG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胸膜侵犯率和病理分期高于GG组(P均<0.05)。结论 表现为GGO的肺腺癌随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增高,出现恶性CT征象比例和肿瘤侵袭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数字化X射线(DR)摄影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检查疑似SPN患者50例,均采用DR摄影检查,分析DR检查影像学征象表现,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R检查在SPN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另对比良恶性SPN的DR征象。结果 50例疑似SPN患者,经穿刺活检明确恶性结节12例,良性结节38例。DR检查共检出SPN恶性结节20例,良性结节30例。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3.33%(10/12),特异度为73.68%(28/38),准确度为76.00%(38/50),阳性预测值为50.00%(10/20),阴性预测值为93.33%(28/30)。kappa检验显示,DR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64,P=0.000)。SPN恶性结节分叶征、毛刺征检出率高于良性结节,钙化灶检出率低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在SPN良恶性DR检查影像学征象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  相似文献   

6.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病变患者(300个病灶)的二维超声、CDFI及SMI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Adler血流分级,比较CDFI与SMI检出血流的能力,观察乳腺病灶在CDFI及SMI下血管形态分布特征,并对乳腺病灶血管分布模式进行分型,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CDFI对乳腺病灶血流检出率为78.33%(235/300),SMI为90.33%(27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66,P<0.001)。CDFI及SMI对良性与恶性病变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DFI与SMI模式间乳腺病灶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22,P<0.001)。CDFI及SMI检测良恶性乳腺病变间血管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良性病灶多表现为乏血管型、线性或曲线型以及树枝状,恶性病灶多表现为血管粗大扭曲、蟹足状。结论 SMI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血管检出率,以SMI观察病灶Adler血流分级和血管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多参数成像判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能谱CT平扫并经病理证实的pGGN肺腺癌,将其分为A组[非IAC组,21例,包括9例原位腺癌(AIS)和12例微浸润腺癌(MIA)]和B组[浸润性腺癌(IAC)组,24例]。基于联合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重建的70 keV单能水平图像评估pGGN的CT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和异常血管征;获取定量分析成像参数,包括40~140 keV单能量CT值、水基值(WC)、有效原子序数(Eff-Z)及能谱曲线斜率k1~k3(分别为40~70 keV、71~100 keV、101~140 keV段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B组异常血管征出现率高于A组(P<0.05)。组间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k1低于A组(P<0.05),而组间k2、k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WC高于A组(P<0.05),但2组间Eff-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平扫多参数成像可在显示pGGN形态学表现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定量参数和较常规CT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判断pGGN肺腺癌的病理亚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CT平扫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0例,均对其实施螺旋CT平扫,对相关的平扫征象进行统计以及分析,筛选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判断过程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征象,进一步评估其相应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良性患者42例和恶性患者58例;恶性组边缘不光滑以及毛刺征2种典型CT征象占比高于良性组,而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CT征象占比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征象诊断效能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而诊断灵敏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排名第一的征象为胸膜凹陷征;2~3种CT征象同时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单一典型CT征象,在恶性组中同时出现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3种征象的概率显著低于某2种征象同时出现;组合CT征象当中诊断灵敏度均达到100.00%的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00%的仅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1种。结论:CT平扫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较高,随着典型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ET/CT超级迭代技术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评估肿瘤侵袭程度及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 纳入53例经病理确诊并接受PET/CT检查的恶性SPN患者(恶性组)及53例良性SPN患者(良性组),采用超级迭代技术获取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ET/CT参数判断良、恶性SPN的价值;比较不同侵袭程度及表达Ki-67情况的恶性SPN PET/CT参数差异,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PET/CT参数与恶性SPN侵袭程度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ET/CT超级迭代技术显示恶性组SUVmax、SUVmean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以SUVmax、SUVmean判断良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847。随着肿瘤侵袭程度增加,恶性SPN的SUVmax、SUVmean均呈升高趋势(P均<0.001)。Ki-67阳性SPN的SUVmax、SUVmean均高于阴性者(P均<0.05)。恶性SPN的SUVmax、SUVmean与其侵袭程度、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r=0.340~0.452,P均<0.001)。结论 PET/CT超级迭代技术所获SUVmax、SUVmean与恶性SPN侵袭程度及Ki-67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判断良、恶性SPN。  相似文献   

10.
CEUS定性分析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EUS定性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根据甲状腺结节的最大径,将2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329个结节分为小结节组(最长径≤ 1 cm,n=166)和大结节组(最长径>1 cm,n=163)。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2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EUS特征的差异,并对CEUS特征进行赋值评分,绘制ROC曲线评价CEUS特征评分对不同大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小结节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界、增强达峰时结节形态及增强均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结节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增强达峰时结节边界、形态、增强达峰时结节增强均匀性、增强达峰时结节是否完全充填、增强后结节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小结节组CEUS评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3.5分,AUC为0.88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90%、84.06%和78.66%;大结节组CEUS评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2.5分,AUC为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0%、76.60%和81.13%。结论 CEUS定性分析对鉴别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RCT与PET/CT相结合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 88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SPN接受PET/CT显像和HRCT检查;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的良恶性,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其良恶性;比较单纯HRCT、PET/CT和联合诊断对SPN的判断结果.结果 88例SPN中,44例良性,44例恶性.HRCT和PET/CT对恶性SPN内部和周围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SPN(P均<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单独HRCT和PET/CT(P均<0.05).结论 HRCT与PET/CT联合诊断SPN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单独诊断为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且已确定病理类型的127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纯磨玻璃结节(pGGO)患者后共纳入8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恶性肿瘤史、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用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GE 16层螺旋CT高级肺分析软件(ALA)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CT扫描50例SPN患者后,经ALAsingle处理获得SPN的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图像.对患者行2次或2次以上随访复查,经ALAmulti计算获得SPN倍增时间(DT).结果 VR图像对SPN形态、棘突的显示优于MPR图像(P<0.05);对毛刺以及与血管关系的显示,MPR图像更清晰(P<0.05).恶性和体积增大的良性SPN,其DT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00天为阈值,其判断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83.33%.结论 ALA软件能够获得病灶的MPR和VR图像,通过计算DT反应SPN生长特点,综合分析SPN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胸部X线、CT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X线、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结果并分析其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的CT表现。结果 CT对孤立性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859,而X线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为0.634。恶性病变组的结节直径大于良性病变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发生率及钙化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组,血容量、血流灌注量、强化峰值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 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肺Wegener肉芽肿的HR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肺部Wegener肉芽肿在HRCT上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1例病理证实的肺部Wegener肉芽肿病变进行高分辨CT扫描,分析病变的分布,形态,内部结构,肺血管、胸膜及支气管有无改变.结果7例(63.6%)为多病灶,可见短毛刺及小空洞,其中6例(85.7%)出现"晕"征,3例支气管壁增厚及支扩;3例为单发病灶;共计5例(45.4%)单发或并发胸膜下楔形实变伴局部胸膜增厚或积液;另1例表现支气管狭窄导致肺段不张.结论肺部Wegener肉芽肿主要表现为多发的胸膜下结节、肿块及楔形实变,一个病例中多种表现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并随机选取36例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观察并比较其CT表现,包括阑尾形态、阑尾石形态和邻近结肠壁是否钙化。结果 血吸虫性阑尾炎与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间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和阑尾周围炎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非血吸虫阑尾炎相比,血吸虫性阑尾炎的结肠壁钙化和阑尾石呈双轨状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平扫加MPR和CPR示阑尾石双轨状和阑尾周围肠壁钙化有助于诊断血吸虫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合并良恶性结节的MSCT特征,探讨MS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79个结节)CLT合并结节的MSCT表现,包括结节的大小、实质部分所占百分比、钙化、边缘、包膜、结节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有81.82%(18/22)的恶性结节为完全实性,16例(16/57,28.07%)囊性为主的结节全部为良性结节(P均<0.05)。恶性结节钙化多于良性,多为细颗粒钙化,位于病灶内部(P均<0.05)。恶性结节边缘多不清,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多均匀强化(P均<0.05)。良恶性结节在结节与结节外甲状腺组织平扫、动脉期及实质期CT值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MSCT有助于鉴别诊断CLT患者合并良恶性结节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肺孤立性结节样腺癌PET/CT表现与丙酮酸激酶M2(PKM2)、硒结合蛋白-1(SB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101例肺孤立性结节样腺癌为观察组,以68例肺良性肿瘤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灶PKM2、SBP-1表达及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分析观察组病灶PET/CT表现与PKM2、SBP-1表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病灶PKM2高表达率高于(P<0.001)、SBP-1高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病灶SUVmax、SUVpeak及MTV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内PKM2高表达结节呈分叶状、多边形/不规则形、胸膜凹陷征占比及其SUVmax、SUVpeak和MTV均高于PKM2低表达结节(P均<0.05);SBP-1高表达结节呈分叶状、胸膜凹陷征占比及其SUVmax、SUVp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