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与达立通颗粒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按照数字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则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达立通颗粒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与达立通颗粒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明显效果,且安全性高,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34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胃苏颗粒5g(1袋),3次/d口服,多潘立酮10mg/次,3次/d饭前口服;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早晨服用。两组治疗4周后均行内镜复查。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12%,内镜下有效率88.2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0.97%,内镜下有效率6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比雷贝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铝凝胶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急诊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次,2次/d口服,磷酸铝凝胶首次2袋,即刻口服,之后每次1袋,3次/d口服;对照组66例,雷贝拉唑10mg/次,2次/d口服;留诊观察2h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84.8%。结论磷酸铝凝胶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疏肝健脾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rGER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予疏肝健脾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雷贝拉唑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0.0%vs 45.0%,P<0.05),观察组在改善烧心、胸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健脾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rGERD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关于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34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vs. 67.6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33%vs. 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1.76%vs. 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雷贝拉唑治疗效果,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在两种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观察组为糜烂性食管炎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后进行食管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4、8周后的食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老年糜烂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元胡胃舒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雷贝拉挫钠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雷贝拉挫钠肠溶胶囊联合元胡胃舒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元胡胃舒胶囊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关于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经电子胃镜证实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雷贝拉唑口服,治疗组加服莫沙必利.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使用莫沙必利,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检出反流性食管炎情况及疗效。方法对462例有烧心等反流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根据镜下特点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两组患者同时给予2周莫沙比利及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62例患者中仅有125例有反流性食管炎,337例内镜检查无异常;两组患者在疗效上无差异(P〉0.05)。结论反流症状与内镜表现不符,无论内镜下表现如何,莫沙比利与雷贝拉唑联合试验性短程应用,起到了治疗与诊断的双重效果,是诊断GERD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GERD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d,枳术宽中胶囊1.29 g,3次/d。对照组60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d,治疗6周前后对患者行临床症状评价、胃镜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评价:治疗6周后两组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P〈0.05);胃镜评价: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优于单独用雷贝拉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在杨陵示范区医院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兰索拉唑肠溶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荜铃胃痛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前列腺素E2(PGE2)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GE2和EG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动力调节激素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收治的RE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d,均4周为1疗程。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胃动素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17和IL-23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IL-17和IL-2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4%,观察组的为8.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可以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食管动力、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10%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1 h内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银杏蜜环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 QOL)评分、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Euro QOL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和EuroQO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Hcy、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洪湖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erdQ评分、SF-36评分、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erdQ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GerdQ和SF-36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蠕动波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食管测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次数、酸反流大于5 min次数、总计pH4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食管动力改善,降低酸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反流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胃苏颗粒,3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疾病生活质量(GERD-HRQL)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IP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8):1991-1994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洋石油总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气滞胃痛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量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积分、腹胀积分、腹泻积分和便秘积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IBS-QO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肽(VIP)、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水平均显著降低,神经肽Y(NPY)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机体胃肠激素和神经肽水平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胃苏颗粒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磷酸铝凝胶,20 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胃苏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浆胃动素(MTL)和胆汁反流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1.15%和92.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IP水平显著降低,MTL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VIP和MTL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两组最长反流时间、胆汁反流次数和反流总时间占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苏颗粒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明显缓解黏膜炎症和胆汁反流情况,改善机体VIP和MTL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脾益肠丸联合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猴头菌提取物颗粒,3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脾益肠丸,6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肠镜积分、Sutherland DAI积分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IL-10和IL-13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肠镜积分、Sutherland DAI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IL-17、IL-2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IL-1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次,2次/d;口服多潘立酮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元和胃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8%、9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泼尼松和环孢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池市中医医院在2020年3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起始剂量为1 mg/(kg∙d),共服用4周,此后每周减量10 mg维持;同时口服环孢素胶囊,剂量为3~5 mg/(kg∙d),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口服玉屏风颗粒,5 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血清白蛋白(Alb),及Th17/Treg免疫平衡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P、BUN、Scr、Th17、Th17/Treg明显低于治疗前,而Alb和Treg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指标和免疫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泼尼松和环孢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和肾功能指标,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态,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