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损伤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肾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变异显著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重量指数高于杓型组,肾功能尿系列蛋白检出率非杓型组均显著高于杓型组。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类型较杓型组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改变。方法 21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19例和单纯高血压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大于单纯高血压组,日间收缩压、E/A比值小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左室肥厚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左室肥厚作为高血压靶器官受累的代表,构建一个基于动态血压的最优综合指数(W)。通过该指数可初步了解患者心脏受累程度,并使不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间的比较成为可能。方法:建立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PBM)参数(24小时收缩压均值(SBPmean)、均值的标准差(SBPsd);舒张压均值(DBPmean)和标准差(DBPsd);平均动脉压均值(MAPmean)和标准差(MAPsd);脉率均值(HRmean)和标准差(HRsd);白昼收缩压负荷(dSBPload)、舒张压负荷(dDBPload);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oad)、舒张压负荷(nDBPload);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all)、夜间舒张压下降率(DBPfall))与基于心脏彩超结果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间的多元线性映射模型,在验证误差最小准则下,获得一组可描述靶器官受累程度的最佳参数组合及其对应的最优综合指数。结果:选择组合{nSBPload,DBPfall,SBPfall,dSBPload,SBPmean}时,验证误差达到最小值19.7,参数归一化后对应的权重分别为{11.1,0.1,-6.5,-11.1,106.4}。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LVMI预计值变化范围调整在0~100之间,从而获得面向左室肥厚的最优综合指数(W)。结论:"W=70"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预警标志。同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收缩压均值与左室肥厚显著相关;②收缩压负荷与左室肥厚相关;③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相关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献良 《淮海医药》2009,27(4):287-28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2组:左室肥厚组(n=30)与非左室肥厚组(n=72)。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脉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6.2±13.5)mm Hg、(125.7±9.2)mm Hg;24 h脉压分别为(59.7±12.7)mm Hg、(46.8±7.1)mm Hg;白天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9.3±10.9)mm Hg、(128.2±10.64)mm Hg,白天脉压分别为(60.2±12.4)mm Hg、(48.1±8.0);夜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1.7±16.9)mm Hg、(118.8±9.7)mm Hg;夜间脉压分别为(57.8±14.1)mm Hg、(43.7±6.7)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4.0±10.7)mm Hg、(75.1±7.6)mm Hg。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其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节律为66.7%比30.6%,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昼夜变化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将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3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ZVS、PW、LVM、LVMI均较杓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FSESV较杓型组显著降低而LVEF、CO、C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杓型组LAD、APFV、ATVI、AIE均较杓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门诊确诊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在停服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2周后服用缬沙坦(80mg/d)4周。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及治疗后4周末复查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结果4周末24h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降压效果。并且可在短期内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昼夜节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 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测定 2 4h血压均值、昼夜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各指标。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非杓型 )血压各参数、血压变异性、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 (杓型 ) ( P<0 .0 0 1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 2 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