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该肿瘤由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 ,80 %~ 10 0 %表达CD117(KIT)。GIST主要发生于老年人 ,常见部位有胃 (6 0 %~ 70 % )、小肠 (2 0 %~ 30 % )、结肠和直肠 (5 % )及食管 (<5 % )。该肿瘤可不同程度的表达CD34、SMA、S 10 0 ;并可见KIT基因 11号外显子的活跃突变。该肿瘤有良恶性。诊断GIST需除外真正的平滑肌肿瘤、神经纤维瘤及自主神经瘤。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26,自引:3,他引:126  
近年来 ,由于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证实了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并不是平滑肌的肿瘤 ,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 (stromaltumor)。目前大量研究证明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远比平滑肌肿瘤多见。鉴于目前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如(1)以往诊断的平滑肌瘤是否都是间质瘤 ;(2 )日常工作中如何掌握间质瘤的诊断标准 ,没有免疫组化和其他手段仅靠HE能否做出明确诊断 ;(3)间质瘤的良…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质肿瘤,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既特殊又常见,在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间叶性肿瘤应该是GIST,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常见,雪旺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更少,颗粒细胞瘤、血管肉瘤等则十分罕见。GIST无论在形态、免疫表型、遗传特征上都有不同于平滑肌瘤及雪旺瘤的特征。其诊断标准为形态学上似平滑肌或神经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肿瘤,经免疫组化和/或电镜检查,c-kit/CD117阳性或c-kit/CD117阴性而CD34阳性,且伴平滑肌分化或神经分化或双向分…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胃肠道间质瘤金行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10002)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概念GIST是一个有争议的肿瘤。GIST发生于胃肠肌壁,为一种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增殖[1]。M...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分类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分类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该文就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特点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X线钡剂造影:8例显示黏膜变平,撑开见"桥式皱襞",10例表现充盈缺损,2例显示外压性改变,4例见"牛眼征"改变.CT平扫:腔内外肿块密度均匀8例,液平3例,钙化1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显示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或周边强化.结论:影像检学查有助于胃肠道阃质瘤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X线钡剂造影:8例显示黏膜变平,撑开见"桥式皱襞",10例表现充盈缺损,2例显示外压性改变,4例见"牛眼征"改变。CT平扫:腔内外肿块密度均匀8例,液平3例,钙化1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显示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或周边强化。结论:影像检学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X线钡剂造影:8例显示黏膜变平,撑开见"桥式皱襞",10例表现充盈缺损,2例显示外压性改变,4例见"牛眼征"改变。CT平扫:腔内外肿块密度均匀8例,液平3例,钙化1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显示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或周边强化。结论:影像检学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以前人们常将其认作胃肠道平滑肌源性肿瘤,称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但是,越来越多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研究发现它与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存在许多差异,而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无论是在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前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壁间质非上皮性淋巴造血组织及一般血管脂肪的间叶性肿瘤之一,常见于中老年,可发生从食道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另外包括网膜、肠系膜、腹膜及后腹膜等,故GIST可分为胃肠道及胃肠道外两组或两型.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GIST)最多见,此瘤既往曾称为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或外周神经纤维瘤等,但它不同于平滑肌瘤,也不同于雪旺氏瘤.肿瘤主要细胞成分是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在光镜下很难将真正的平滑肌肿瘤和雪旺细胞瘤与其区别,既往胃肠道诊断为平滑肌瘤及肉瘤的肿瘤绝大多数实为GIST,胃肠道真正的平滑肌肿瘤很少见,而且大多数发生于食道.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胃17例,小肠7例,结肠2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者8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8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19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0~6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良性5例,恶性21例。免疫组化26例均显示CD34阳性。依据肿瘤的肉眼病理结构差别,将其CT表现形式概分为实体型、小灶坏死型、大灶坏死囊变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较为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过去通常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或神经瘤,近十多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发展,人们对该肿瘤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的11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联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09-75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9年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术后随访2例局部复发再次来院手术,1例术后13个月广泛转移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2 a死亡。结论 GIST的诊断有赖于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操作应遵循无瘤操作及防止瘤体破溃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MS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MSCT表现.使用Siemens sensation 4或16层螺旋CT检查,7例平扫 增强,1例仅平扫.增强检查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用量80~100ml,用自动压力注射器经肘静脉给予,流率2~3ml/s.在图像工作站上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及多方位重建.结果 胃间质瘤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网膜间质瘤2例.肿瘤直径<5cm者5例,直径6~10cm者2例,直径>10cm者1例.术前CT定性正确7例,定位正确6例.手术病理报告:高度侵袭风险5例,中度侵袭风险1例,低度侵袭风险1例,极低度侵袭风险1例.结论 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帮助术前定位、定性和分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GIST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肿块一共20个,直径2-8 cm;肿块位于胃12例,小肠6例,大肠2例;发生肝脏转移5例。主要CT表现特点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胃浆膜面及粘膜线仍清晰可见,肿块境界光整,一般外生性生长多见,肿块内密度不均匀,常伴出血、坏死、囊性变,腹腔肝胃间隙少见肿大淋巴结。病理结果:良性GIST 10例,交界性5例,恶性5例。结论:GIST患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较典型者,CT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CT对其定位、良恶性的判断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但最终诊断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术前胃镜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发现5例胃和十二指肠GIST病灶,并有4例为超声首先发现,2例回肠GIST超声虽发现病灶但均定位错误。结论:超声结合胃肠镜检查是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的有效手段,彩色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是否与病灶大小有关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良恶性鉴别的价值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80%。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以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将胃肠道间质瘤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度危险性。体积2 cm的间质瘤,称为小间质瘤。不同危险度的间质瘤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遗传学表现和预后明显不同,小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明显好于大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是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发展的驱动基因,因大小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相似,导致对C-Kit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作用引起争议。本文综述小间质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表现、分子遗传学、治疗与预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传统上 ,胃肠道原发性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几乎都归为平滑肌肿瘤 ,包括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及它们的各种亚型。但新近研究表明 ,大多数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既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瘤 (电镜下无肌丝 ) ,也不同于雪旺瘤 (不表达S - 10 0蛋白 ) ,而是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 (向平滑肌或神经不完全分化或完全未分化的 )肿瘤 ,称为胃肠道间质瘤 (gas 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GIST涵盖了绝大部分胃肠道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 ,而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及雪旺瘤很少见。本文综述GIST的特征 ,并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