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效果和优势。方法:13例肝硬化伴脾亢的患者行经脾动脉大部栓塞术,并比较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脾栓塞为50%-80%,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4、板计数明显上升,患者术后体力,精力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无损害。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伴脾亢的有效方法,安全,损伤小,且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使肝硬化患者能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方法:26例各种原因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碎屑。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脾CT或B超检查,并随访6月至一年。结果:术后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肝肾功能损害、门静脉血栓、左下肺炎、脾脓肿等。结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及栓塞部位有直接关系;掌握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12例经临床证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全部患者于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栓塞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与红细胞计数增高,且与栓塞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最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疗效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门脉高压的症状。PSE栓塞范围在30%~80%之间为宜。白血球和血小板尤其是后者数量和功能改变为PSE后疗效可靠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明胶海绵条行部分性脾栓塞术6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32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2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栓塞范围40.0%~80.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及肝功。结果:检塞术后3d、2w、4w复查血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d、4w复查肝功,肝功能呈一过性损害。栓塞范围40.0%~70.0%54例,出现少量腹水8例,左侧少量胸腔积液9例,胸腹水6例,胸水伴左下肺炎1例;栓塞量70.0%以上8例,出现左侧胸水、腹水及腹膜炎2例,左侧胸水、左下肺炎1例,左侧胸水、大量腹水伴左膈下脓肿1例,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结论: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所致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安全,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用PVA微粒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并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结果47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随访3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红细胞较前大致相仿。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
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明胶海绵颗粒与碘化油混合剂对30例患者施行了选择性脾动脉栓塞。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并对比研究栓塞前后脾动脉及肝总动脉血液流体力学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脾动脉栓塞术,随访2—48个月,完全达到临床预期目标。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机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恢复及腹水的消失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亢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02.12到05.4间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的19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材料,方法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加用庆大霉素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近期有明显升高,其中血小板较为持久和显著。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栓塞在肝癌伴脾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腺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行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脾栓术后24h、48h、72h、1周、2周、4周的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期间因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60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并统计其血小板数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血小板数较术前均显著上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运用超选择性脾叶以下动脉栓塞法,部分病例联合低压流控法,用明胶海绵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本组46例部分脾栓塞术后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或者基本正常,脾脏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替代外科脾切除,能保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脾动脉不同部位的栓塞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选择23例患者,肝硬化合并肝癌6例,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3例,脾功能亢进4例,男19例,女4例,对19例患者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而后4例患者作部分性脾实质栓塞(即对部分脾段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于脾动脉主干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除1例栓塞1月后再次出血,1例历肾功能衰竭于栓塞术后48h死亡外,其余11例一年内未再次出血;6例肝癌行脾动脉主干栓塞后进行了肝癌的灌注栓塞(TACE)治疗,未发生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例脾亢患者行脾段动脉栓塞后,第3天白细胞及血小板有明显升高,除左上腹疼痛及发热较明显外,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栓塞治疗比较安全,结论:通过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可以治疗脾亢及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且保留了脾脏功能,所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附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脾机能亢进症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或超选择插入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抗生素-造影剂混悬物,栓塞部分脾脏供血动脉。结果:23例经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象3个月内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脾脏显著缩小,保留了人体免疫功能。结论:部分脾栓塞术避免了手术切脾脏,保存脾脏部分功能,维持人体免疫机制。本法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且可重复治疗,是一种可替代外科脾切除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脾动脉部分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过程中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2—4周,49例肝功能改善,原有牙龈出血和鼻衄等症状大多消失,伴门脉癌栓76%(16/21)术后近期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促进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升高,减轻门脉压力增高,提高免疫力,对肝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33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有效率97%。17例行腹腔积血回输,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门脉高压硬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6例肝硬化同压脾机能亢进患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产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笋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行脾切除术较好;对于肝脏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高龄和伴肝癌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褐藻胶微球(AMG)作为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3—2005年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患者,栓塞材料为250~450μmAMG。超选择性脾下极动脉部分性脾栓塞。结果共进行脾栓塞42次,栓塞范围40%~70%。栓塞后有35例出现发热,持续3~15d,38例出现腹痛,其中27例需用强效止痛药。少量胸腔积液6例,保守治疗后消失。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4h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P<0.05),术后3个月白细胞维持在正常值为38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值为39例。结论AMG可作为PSE术的栓塞材料治疗脾功能亢进,减轻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9.
部分性脾栓塞术62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亢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方法62例各种原因所致的脾亢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明胶海绵条行PSE。结果技术成功率loo%,术后发热、腹痛62例,恶心、呕吐30例,穿刺部分血肿7例,肝功损害加重5例,肝功一过性损害22例。栓塞面积40%~70%54例,15例出现少量胸水,1例少量胸水伴左下肺炎,栓塞面积70%以上8例,4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PSE治疗脾亢安全、疗效肯定,术后综合症常见,经一般对症处理好转;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技术操作熟练,栓塞面积恰当,严重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作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2例应用明胶海绵栓塞,2例应用真丝线段、3例应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行脾下极动脉超选择栓塞。经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有效控制了脾功能亢进所至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脾下极动脉真丝线段栓塞的优点:脾下要有动脉栓塞副作用少,且不会引起左侧膈肌和胸膜刺激症状;2.大网膜向梗死的脾下极游走包囊减轻和限制反应性炎症,使术后继发症状明显减轻;3.可准确控制栓塞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