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肾癌手助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行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2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失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切缘阳性率、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平均肿瘤大小分别为(2.58±0.50)和(2.62±0.60)cm(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0.2±38.9)和(353.6±89.6)ml(P〈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27.6)和(196.2±39.6)min(P〈0.05),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6.1±3.2)和(35.2±2.8)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2.0)和(12.3±3.0)d(P〈0.01),两组的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差异。随访3~2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较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不增加热缺血时间,手术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困难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进行探索,并观察转手助腹腔镜与转开放手术的术中与术后临床指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999年12月至2006年11月行各类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273例,23例因出血、粘连、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等原因改变手术方式。其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73岁,平均52岁,左侧7例,右侧5例;转开放手术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2-68岁,平均48岁,左侧5例,右侧6例。观察2组改变手术方式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起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转开放组1例死亡,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转手助腹腔镜组改变手术方式后手术时间为(40.1±12.5)min,术中出血量(377±311)ml,切口长度(6.2±2.7)cm,肛门排气时间(2.2±0.6)d,下床活动时间(2.2±1.1)d,术后住院时间(5.4±1.6)d;转开放手术组改变手术方式后手术时间(80.2±37.6)min,术中出血量(854士306)ml,切口长度(19.8士2.5)cm,肛门排气时间(2.5±0.5)d,下床活动时间(4.2±0.8)d,术后住院时间(10.2±2.9)d。与转开放组相比,转手助腹腔镜组在改变手术方式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遇到困难时,转手助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一项安全合理的选择,较转开放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8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病例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11.5±69.2)min,中位出血量80(50~200)mL,平均切除淋巴结数为(11.5±6.4)枚,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8±1.4)d,平均可下地行走时间(1.6±0.9)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8±6.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71%,最常见为肠梗阻(占并发症的24.4%)。中位随访时间为26.1(13.6~45.2)个月,随访率86.9%。33例出现术后复发转移,其中吻合口复发2例,盆腔局部复发3例,腹腔广泛转移4例,远处转移24例。死亡共37例,其中死于肿瘤相关因素28例,死于非肿瘤相关因素9例。5例带瘤生存。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不仅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在技术上也是安全可行的,而最终的结果仍有待于大量的、长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全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4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39例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37例,姑息性全胃切除2例;中转开腹全胃切除6例,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3例,姑息性全胃切除3例。手术时间(335±45)min,术中出血量(270±150)ml,平均清扫淋巴结(35.6±12.2)枚,术后患者胃肠恢复平均时间(4.5±1.2)d,术后距下床活动时间(4.0±1.5)d,4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范围,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56例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手术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3.57%(2/56),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68±42)min,平均出血量(75±45)ml,辅助切口平均长(6±1.5)cm,术后平均住院日(9±3)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0%(2/54),其中术后肠梗阻1例(发生率1.85%、1/54)、肺炎1例(发生率1.85%、1/54)。54例患者术后随访3~63个月,3例远处癌转移(复发率5.77%、3/52),2例死亡,全组患者的腹壁穿刺孔及辅助小切口无肿瘤种植。结论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65例,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5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疗效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后腹腔镜下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8例(A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8~67岁,平均34岁。病变位于左侧23例,右侧15例。重度肾积水21例,中度17例。经腹膜后开放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40例(B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9~63岁,平均32岁。左侧26例,右侧14例。重度肾积水22例,中度18例。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A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37.1±30.5)min,术中出血量(143.8±45.2)ml,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O.8±0.2)d,术后住院时间(7.1±1.2)d,恢复工作时间(24.3±5.6)d。术后发生漏尿1例,经B超引导下肾盂穿刺造瘘3d后痊愈。术后随访6~36个月,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减轻,中度肾积水12例、轻度积水15例、肾积水消失11例。B组手术时间(135.2±34.6)min,术中出血量(245.3±80.9)ml,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1.5±0.5)d,术后住院时间(10.3±2.6)d,恢复工作时间为(43.2±11.4)d。发生漏尿2例,分别引流5d和8d治愈;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加抗生素治疗2周后好转;1例腹膜后血肿形成者经再次手术清除腹膜后血肿、止血后于术后第21天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1例吻合口狭窄伴重度积水,其余肾积水减轻(中度肾积水9例、轻度积水16例、肾积水消失14例)。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与开放性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相比,手术时间相当,前者出血少、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术后长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行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6例肾癌患者资料,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其中开放手术肾癌根治术52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术中、术后疗效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分期、病理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肾癌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腹腔镜与后腹腔镜、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6年7月我院对95例肾上腺肿瘤分别采用小切口腹腔镜手术(n=12),后腹腔镜手术(n=23),开放性手术(n=60),比较3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42.6±41.3)min明显长于小切口腹腔镜组(72.9±13.7)min和开放手术组(96.7±40.9)min(q=7.140,P〈0.05;q=6.827,P〈0.05);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232.0±89.2)ml明显多于小切口腹腔镜组(125.0±58.4)ml和后腹腔镜手术组(119.6±63.5)ml(q=5.947,P〈0.05;q=8.055,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1±0.8)d明显长于小切口腹腔镜组(2.7±1.2)d和后腹腔镜手术组(2.7±0.9)d(q=7.106,P〈0.05;q=9.163,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2.6±3.2)d明显长于小切口腹腔镜组(6.7±2.7)d和后腹腔镜手术组(6.3±1.4)d(q=9.383,P〈0.05;q=12.919,P〈0.05)。3组术后复发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733)。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小切口腹腔镜和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小切口腹腔镜为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提供了微创手术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手术及52例开放肾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肿瘤分级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均未输血。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38.4±36.2)min较开放组手术时间(112.3±32.5)min长,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组术中估计出血量(298.1±19.5)ml,后腹腔镜组估计出血量(123.6±24.6)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组在镇痛药用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日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两组均无肿瘤复发,未见操作通道部位或后腹腔内种植。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