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其粒子治疗计划,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计划将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每个病灶10~30颗,平均24颗.2个月后CT复查了解肿块大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8例中CR 3例,PR 3例,NC 1例,PD 1例,总有效率75.0%(6/8).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低,为肝癌综合治疗增加了新的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姑息手术^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及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姑息性手术125I粒子植入联合热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8例肺癌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15例(ⅢA期9例,ⅢB期6例),NSCLC手术后局部复发6例,转移性肺癌7例(其中结肠癌肺转移3例,乳癌肺转移4例).采用开胸姑息切除 125I粒子植入 体外高频透热治疗(HFDT) 化疗17例,胸腔镜附加小切口行局部肿块(楔形)切除 125I粒子植入 HFDT 化疗6例,肿瘤内射频消融(RFA) 125I粒子植入 化疗5例.结果全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CR 21例,PR 6例,NR 1例.1年后局部复发4例,2例经再次植入125I又得到控制.5例患者死亡,1例因局部复发,4例因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植入125I粒子后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无肝肾功能损害,均能较好耐受同时化疗.结论本治疗方法安全可行,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活质量高,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NPBC)和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PBC)的临床及分子特点,辨别它们之间的肿瘤生物学差异。[方法]收集并比较77例NPBC和116例PBC病例的个人资料和免疫组化特征。个人资料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淋巴结状态及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指标包括ER、PR、C-erbB-2、CK5/6、EGFR、E-cadherin、Ki-67和p53。[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NPBC组和PBC组患者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淋巴结侵犯以及ER、PR、CK5/6、EGFR和E-cadherin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CK5/6在两组间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肿块较小,分化良好,区域淋巴结转移少。并且与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相比,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具有CK5/6低表达的肿瘤生物学特点,即基底样亚型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5例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腹腔镜下切除复发癌灶并于切除病灶周边植入125I粒子。结果:随访5~11个月,4例患者血CA125恢复正常,检查肿瘤消失,并且未出现新的病灶;1例患者血CA125异常,原切除及植入粒子的部位肿块消失,其他部位出现新的复发灶。未见急性或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一过性CA125升高、肿块切除部位及粒子植入部位隐痛及短期会阴部水肿。结论: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妇科恶性肿瘤可行和有效的方法,但结论尚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大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届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而探索新的能替代手术的治疗措施,对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疗氩氦刀冷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和副作用,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140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跟踪随访1年,术后定期CT检查,观察疗效、并发症、生存时间。结果1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冷消融与125I粒子植入治疗,接受1年随访。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术后6月时完全缓解(CR)为16.8%、部分缓解(PR)为70.1%、稳定(SD)为7.4%、进展(PD)为5.7%;术后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94.3%、65.7%;部分患者术后1月症状即有所改善,KPS评分从平均66.9提高到76.3。结论氩氦刀靶向冷冻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为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易瑞沙治疗老年周围性肺腺癌的临床价值,对26例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确诊为肺腺癌,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Ⅰ期6例,Ⅱ期4例,Ⅲ期1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手术,接受口服易瑞沙联合经皮穿刺CT导引下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结果CR10例,PR8例,SD5例,PD3例,有效率为69%(18/26),疾病控制率为88%(23/26)。73%(19/26)患者纳差、乏力明显改善,81%(21/26)患者KPS评分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25。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轻微且可逆,主要为皮疹(69%,18/26)和腹泻(31%,8/2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易瑞沙治疗老年周围性肺腺癌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将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手术、化疗、介入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95例中晚期乳腺癌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手术、化疗、介入、内分泌疗法及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观察其有效率和随访1、3、5年生存率.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的评定标准,总有效率为87.37%.癌症局部控制率达1年以上者占82.36%.1年生存率为90.53%(86/95),3年为61.05%(58/95),5年为46.32%(44/95).其中非癌死亡4例,失访8例.均未发现与植入125I粒子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综合治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局部"根治"效果,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BAI)联合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23例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结果 23例患者中CR 5例,PR 11例,SD 5例,PD 2例;中位生存期为296天;23例中有4例发生Ⅲ度骨髓抑制,2例发生Ⅱ度骨髓抑制,经治疗后缓解,无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BAI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是治疗周围型肺癌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安全性、疗效及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我院收集2001年-2006年间100例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CT分期标准:II-III期)临床资料,剔除姑息性切除及转流术患者5例,最终入组95例食管鳞癌根治性切除联合125I粒子植入患者,并对其进行分析。患者均依据TPS所制定的剂量,在术中直视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选用0.3-0.7mCi的125I粒子10-40粒,总活度在7-2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40-80Gy。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截止2011年6月30日,95例患者均获随访,40例仍存活。患者术后粒子验证质量评估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于手术或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率11.6%,远处转移率41.1%。1、3、5年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5%、58.9%、42.1%,中位生存期38个月(95%CI:25-51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组(P=0.0006)、肿瘤分段(P=0.0013)、术前CT分期(P=0.0003)、粒子活度(P=0.0026)和肿瘤匹配周边剂量(P=0.0021)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0.0001),均影响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后显示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粒子活度(P=0.017)和肿瘤匹配周边剂量(P=0.000)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0.0000)。结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简单、安全、有效,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中粒子活度、MPD和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25I粒子单粒活度0.5-0.7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Gy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钼靶下导丝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定性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本组24例不可触及,而钼靶上显示的乳腺微小病变,通过钼靶立体定位穿刺,放入导引钢丝定位后引导手术切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例乳腺病变,乳腺癌5例,其中Tis期3例,T1期2例;小叶增生12例,纤维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慢性炎症3例。结论: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穿刺活检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21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8个病灶采用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21例病例除胸壁复发外均还伴有远处转移。胸壁复发肿瘤周边剂量设定为50-60Gy。通过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TPS计划系统,对治疗靶区进行三维重建,给出三维等剂量曲线图、植入粒子数目和植入位置。借助模板定位或直接经皮穿刺技术完成粒子植入治疗。结果:21例28个病灶完全缓解(CR)21个,部分缓解(PR)6个,无变化(NC)1个。总有效率96.4%。15例病侧胸壁疼痛患者疼痛均有缓解,缓解率为10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作为乳腺癌术后晚期胸壁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125I内放疗联合热疗和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勇  李珂  刘立祥  丁昌利  郑盈  刘莉  陆震宇 《肿瘤》2007,27(11):914-916
目的:探讨125I粒子内放疗联合热疗和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中晚期肿瘤病人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热疗的方法和经验。采用手术或CT引导下植入(1.48~2.59)×107Bq125I粒子,26处病灶共445个粒子。术后联合化疗和热疗,随访血象、免疫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影像学改变等,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学指标显著下降。全组患者CR 5例,PR 12例,NC 2例,PD 3例,客观有效率为77.3%(17/22),局部病灶控制率95.5%(21/22)。1例肺癌患者植入粒子过程中出现气胸。1例患者出现粒子移位(肺内)。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和热疗治疗中晚期肿瘤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综合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温珍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336-1338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老年NSCLC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31)采用GEM化疗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n=30)采用GEM单药化疗。结果:治疗组CR 6例,PR 11例,SD 10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54.84%(17/31),疾病控制率为87.10%(27/31),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14例,PD 11例,总有效率为16.67%(5/30),疾病控制率为63.33%(19/30),中位生存期为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老年NSCLC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安全性、疗效及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我院收集2001年-2006年间100例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CT分期标准:Ⅱ-Ⅲ期)临床资料,剔除姑息性切除及转流术患者5例,最终入组95例食管鳞癌根治性切除联合125I粒子植入患者,并对其进行分析.患者均依据TPS所制定的剂量,在术中直视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选用0.3-0.7mCi的125I粒子10-40粒,总活度在7-2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40-80Gy.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截止2011年6月30日,95例患者均获随访,40例仍存活.患者术后粒子验证质量评估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于手术或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率11.6%,远处转移率41.1%.1、3、5年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5%、58.9%、42.1%,中位生存期38个月(95% CI:25-51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组(P =0.0006)、肿瘤分段(P =0.0013)、术前CT分期(P=0.0003)、粒子活度(P=0.0026)和肿瘤匹配周边剂量(P =0.0021)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0.0001),均影响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后显示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粒子活度(P=0.017)和肿瘤匹配周边剂量(P=0.000)以及术后病理分期(P =0.0000).结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简单、安全、有效,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中粒子活度、MPD和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25I粒子单粒活度0.5-0.7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Gy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在乳腺癌术岳胸壁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21咧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8个病灶采用放射性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21例病例除胸壁复发外均还伴有远处转移。胸壁复发肿瘤周边剂量设定为50—60Gy。通过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TPS计划系统,对治疗靶区进行三维重建,给出三维等剂量曲线图、植入粒子数目和植入位置。借助模板定位或直接经皮穿刺技术完成粒子植入治疗。结果:21例28个病灶完全缓解(CR)21个,部分缓解(PR)6个.无变化(NC)1个。总有效率96.4%。15例病侧胸壁疼痛患者疼痛均有缓解,缓解率为100%。结论: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作为乳腺癌术后晚期胸壁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开腹手术配合彩超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于术前行放射微粒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TPS)预定粒子数。开腹探查后,先行肿瘤穿刺活检证实为胰腺癌;直视下配合彩超引导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取上腹正中切口,暴露胰腺肿块后,应用彩超探查肿瘤范围、大小,确定进针方向及范围,利用粒子枪植入粒子,注意保护血管、胰管和胆管。其中7例行胆肠吻合术,5例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2周行腹部X片或腹部CT扫描检查。结果术后11例疼痛完全或部分缓解,有效率80%,显效时间2-50d,中位起效时间10d。1例术后2周复查时发现2颗粒子游走到肝脏,2例出现胰瘘,3例出现胃排空障碍。结论开腹配合彩超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胰腺癌定位准确,粒子排列均匀,并发症较少,有较好的止痛效果,部分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在腹膜后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在腹膜后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5月-2006年12月7例腹膜后肉瘤切除联合术中在瘤床、肿瘤残存灶内植入125I粒子,每颗粒子活度0.5~0.6 mCi,共植入125I粒子259颗,平均37颗.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胃肠道穿孔、大血管穿孔、粒子移位等并发症.随访4~25个月,7例均存活.结论 腹膜后肉瘤切除联合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使手术、放疗同步进行,可明显提高疗效,安全、易操作,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盆腔未控或复发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10月应用^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宫颈癌综合治疗后盆腔未控或复发患者9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肿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5例,进展(PD)3例。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局部复发转移宫颈癌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在手术室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的工作已经开展。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提高不可触及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率、减少副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准确定位和定性~直是不可触及乳腺肿瘤手术的难点。术中超声为乳腺外科医师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术中定位和导向技术,具有简便、无创、无并发症和价廉等优点,避免了传统手术肿瘤表面皮肤定位不准确、以肿块为中心区段切除术手术创伤大等缺点。现将本院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可触及乳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