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咽癌组织VEGF-C和VEGFR-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NPC患者放疗前活检组织石蜡标本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NPC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61.5%)低于淋巴结转移组(89.7%),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率(73.0%)低于淋巴结转移组(89.7%),P=0.011;无淋巴结转移组LVD(15.2±5.2)低于淋巴结转移组(19.3±6.6),P=0.013。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1;而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LVD与年龄、性别和原发肿瘤T分期无关,P>0.05。VEGF-C和VEG-FR-3均与L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1和0.467,P值均为0.000。结论:VEGF-C可促进淋巴管生成和NPC颈淋巴结转移。针对VEGF-C/VEGFR-3信号传导系统的抗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有望成为抗NP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瘤周及瘤内肿瘤组织中淋巴管(D2-40)状况及微血管(CD34)状况的关系,同时分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40例标本淋巴管和微血管染色均阳性.瘤周的微血管和淋巴管腔及数量均大于瘤内(P<0.001).在颈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淋巴管面积(lymph vessel area,L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血管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瘤内瘤周LVD:P=0.049,和P=0.012;LVA:P=0.04和P=0.005;MVD:P=0.004和P=0.012,MVA:P=0.038和P=0.0056).D2-40的表达与N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CD34的表达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CD34的表达与D2-4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是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期因素.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表达倾向呈一致性.阻断淋巴管增生的靶向治疗是否具有同抑制肿瘤内血管增生一样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通过与其配体(VEGFR3)的结合介导肿瘤淋巴管生成,是形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基于此,本研究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检测NSCLC组织中淋巴管,用淋巴管密度(LVD)表示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NSCLC内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NSCLC和8例炎性假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podoplanin的表达,计算VEGFC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管密度值,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率(75.8%)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12.5%)(P<0.01),高中分化(76.3%)和低分化(75.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阳性率(86.5%)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62.1%)(P<0.05)。NSCLC组织内LVD(20.4±5.9)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10.9±4.9)(P<0.01);VEGFC阳性组LVD(21.3±6.0)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17.7±5.1)(P<0.05),淋巴结阳性组LVD(21.9±5.9)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8.5±5.5)(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是NSCL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VEGFC参与NSCLC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6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分别采用D2-40和CD31标记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和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周及瘤内D2 40、CD31表达情况并计算LVD和MVD,分析瘤周及瘤内LVD、MVD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TNM分期、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瘤内和瘤周LVD分别为(4.6±2.0)个和(8.2±3.5)个,瘤内和瘤周MVD分别为(46.3±16.5)个和(47.6±15.3)个;瘤周LVD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瘤内LVD、瘤内及瘤周MVD与以上参数均无关(P>0.05);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8.6个月,其中瘤周低LVD者的中位OS为31.0个月,低于瘤周高LVD的43.0个月(P<0.05);瘤周高MVD者的中位OS为46.0个月,而瘤周低MVD者为4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周L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与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T-1和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淋巴结转移组ET-1、VEGF-C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P<0.01)。喉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C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VD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ET-1和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正相关(r=0.456,P=0.001)。生存分析显示E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无关(P>0.05),ET-1+/VEGF-C+、VEGF-C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其中ET-1+/VEGF-C+阳性表达更具有显著高危死亡率(P=0.000)。Cox回归模型显示ET-1+/VEGF-C+可以独立影响预后(P<0.05)。结论:ET-1和VEGF-C均能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喉癌组织中ET-1过表达可能通过诱导VEGF-C表达上调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T-1及VEGF-C的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区LMVD明显高于中心区LMVD(P<0.05)和正常胃组织LMVD(P<0.05),且淋巴管为功能性的。周边区LMVD与肿瘤的Ming分型、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胃腺癌癌周LMVD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周LMVD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GFR-3的表达并计数LVD,分析其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学分级、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学分级、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癌旁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LVD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及其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周边区LMVD明显高于中心区LMVD(P<0.05)和正常胃组织LMVD(P<0.05),且淋巴管为功能性的。周边区LMVD与肿瘤的Ming分型、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P>0.05)。中心区LMVD与这些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胃腺癌癌周LMVD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周LMVD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淋巴管密度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抗体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70例乳腺IDC(NOS)淋巴管表达,计算淋巴管密度,并同时进行ER、PR、HER-2、p53、VEGF和CD44V6检测,分析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行L-S-D检验,发现临床分期I期中的LVD与临床分期II、III期中的LVD有显著性差异,而临床分期II、III期间的LVD并无显著性差异。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相关(P<0.05),与ER、PR、HER-2、p53及VEGF的表达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腋淋巴结转移和CD44V6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临床分期、ER、PR、HER-2、p53及VEGF无关(P>0.05)。结论: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淋巴结状态相关,提示LVD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在IDC(NOS)中,D2-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CD44V6可能通过裂解细胞间质,促进肿瘤生长,导致间质中淋巴管密度增加,提高了肿瘤转移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联合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NPC患者60例(NPC组),同期收治的鼻腔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及鼻息肉等良性肿瘤患者4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CA-IgV水平,qPCR法(一步法)检测患者组织中eIF4E mRNA表达水平。结果生化结果显示,NPC组患者血清VCA-IgV阳性率为78.3%(47/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6.7%(21/45);血清VCA-IgA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间无明显关联(P>0.05)。qPCR结果显示,各病理类型患者癌组织中eIF4E mRNA的表达水平间均有差异,晚期鼻咽癌患者以及发生癌细胞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eIF4E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但淋巴结近端与远端转移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良性对照组患者2种检测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鼻咽癌组以上指标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VCA-IgV作为NPC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良性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结合组织eIF4E表达差异,可进一步提高NPC的诊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组织的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ErbB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65例经病理证实为NPC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鼻咽部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PC组织的ErbB3 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ErbB3 mRNA水平与NP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30例NPC组织的ErbB3蛋白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 q PCR结果显示,65例NPC组织的ErbB3 mRNA水平为4.625±1.980,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1.033±0.600(P<0.05)。ErbB3 mRNA水平与NPC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最大径和是否复发无关(P>0.05),而与肿瘤侵犯深度的T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的N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的M分期和综合的TNM分期有关(P<0.05)。ErbB3 mRNA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52.0个月和未达,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6.2%,...  相似文献   

12.
李冬  陈江浩  姚青  杨华  王岭 《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0):754-757
背景与目的: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经淋巴途径转移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近几年里新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拟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明确淋巴管生成的意义及其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4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给予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并手术,免疫组化法标记肿瘤及26例纤维腺瘤标本中特异性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 lan in并计数LVD。结果:乳腺癌瘤周、瘤内的淋巴管阳性率分别为70.9%、19.8%。化疗前瘤周平均LVD为9.6,纤维腺瘤瘤周平均LVD为5.4,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化疗后瘤周平均LVD为3.3,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1),化疗前、后瘤内平均LVD分别为1.9、0.9(P=0.055)。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的平均瘤周LVD分别为11.8、7.0(P=0.048)。化疗后客观缓解组化疗前后平均瘤周LVD值分别为9.8、2.0(P<0.001)。结论:与良性病变相比,乳腺癌瘤周LVD显著增高;有瘤内淋巴管存在;瘤周LVD与HER-2、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化疗后瘤周LVD明显降低,而瘤内LVD无显著变化;化疗后瘤周LVD的降低程度与化疗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贲门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D2-40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2例贲门癌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贲门黏膜中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贲门癌周边区的LVD显著高于癌中心区及正常黏膜(P<0.05);癌中心区和正常黏膜的L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周边区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周边区LV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中心区LVD与上述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 检测贲门癌组织LVD对了解贲门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淋巴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LYVE-1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LVD,分析L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它病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VD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LVD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c-erbB2无关(P〉0.05),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 LVD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的表达,分析MLVD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分期等的关系,探讨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收集胃癌术后标本及同一患者肿瘤边缘和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组织、肿瘤边缘和正常胃组织MLVD值,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MLVD值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分期等的关系。结果:胃癌边缘组织M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胃癌组织。胃癌边缘组织MLVD与胃癌的分期显著相关(P<0.01)。胃癌边缘组织MLVD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MLVD与胃癌的分期相关(P<0.05)。胃癌组织MLVD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边缘的MLVD显著高于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其MLVD的增加可能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胃癌组织中MLVD的检测可作为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NSCL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VEGF-D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集NSCLC标本62例及正常肺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D在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以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NSCLC组VEGF-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VEGF-D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NSCLC组LVD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6);相关分析证实LVD同淋巴结转移范围呈正相关(r=0.379,P=0.002).随VEGF-D表达强度的差异,各组LVD存在差异,各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相关分析证实VEGF-D蛋白表达强度与LVD呈正相关(r=0.437,P=0.000).结论:淋巴管密度是NSCLC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VEGF-D参与了NSCLC的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NSCLC的淋巴管侵袭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是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HIF-1α和GLUT-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乏氧诱导因子的过表达,且其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咽癌疗效判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HIF-1α和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T-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HIF-1α和GLUT-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患者较差的4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HIF-1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有低于阴性表达者的趋势(P=0.059),而GLUT-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4年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鼻咽癌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阳性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r=0.107,P>0.05)。结论:检测鼻咽癌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预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密度(LV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L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55.26%(21/38),淋巴结未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13.64%(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值达(0.83±0.14),较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其LVD较VEGF阴性表达者升高(P<0.05);VEGF与LVD呈正相关(P<0.05)。结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VEGF表达阳性率升高,LVD值明显升高,VEGF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管密度(L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以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CD31标记血管内皮,对105例PTC、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21例滤泡性腺瘤进行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对LVD与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MVD和LVD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PTC中均可见D2-40阳性淋巴管,其瘤周LVD较瘤内为高,淋巴结转移组(瘤内6.80±4.40;瘤周13.63±5.09)较无转移组(瘤内4.30±3.06;瘤周10.17±4.53)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瘤内LVD与TNM分期有关,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的瘤内LVD(7.33±4.79)较低分期组(Ⅰ期/Ⅱ期,5.16±3.71)为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瘤内LVD(5.47±3.93)较滤泡癌的瘤内LVD(1.56±1.92)为高,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L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瘤周淋巴管的扩张形态和相对较高的L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8例NP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0.3%,survivin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Ⅰ~Ⅱ期其阳性率(38.1%)明显高于Ⅲ~Ⅳ期(81.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与Ⅳ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均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放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能作为NPC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