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进行腹腔灌洗液CEA mRNA检测的139 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术后常规随访。用RT-PCR检测139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灌洗液中CEA mRNA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腹腔灌洗液中CEA mRNA表达与临床基本特征、组织病理学资料、血液学指标及复发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 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影响CEA mRNA表达水平的因素。结果:139 名患者中44 名(31.7%)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Lauren 分型和HER2、EGFR、VEGFR等标记物间均没有明显的关联(均P>0.05),与病理类型、脉管是否侵犯、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和临床AJCC 分期有明显的关联(均P<0.05)。CEA mRNA阳性患者腹膜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2)。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印戒细胞癌(P=0.04,HR=2.810,95% CI: 1.050~7.520)、T 分期(P=0.016,HR=6.329,95% CI: 1.417~28.264)、N 分期(P=0.022,HR=3.068,95% CI: 1.172~8.027)、AJCC分期(P=0.016 ,HR=3.971 ,95% CI: 1.295~12.173 )、神经侵犯(P=0.002 ,HR=6.738,95% CI: 1.995~22.757)、脉管侵犯(P<0.001,HR=16.36,95% CI: 3.85~69.512)为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过对其他因素的校正,脉管侵犯(P<0.001,HR=21.314,95% CI: 4.21~107.907)为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腹腔灌洗CEA mRNA阳性的患者腹膜复发转移风险高且预后不良,应考虑包括腹腔局部治疗在内的更加积极的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的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3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的游离癌细胞。结果当肿瘤浸透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时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而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与有无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游离癌细胞与肿瘤侵犯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胃癌术后腹水游离癌细胞阳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eg Ⅳ表达与胃癌腹腔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CA72-4、CK20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诊断已明确发生腹腔转移的1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Reg IV的相对表达量为34.3(26.2~39.6),显著高于38例未发生腹腔转移的Reg Ⅳ的相对表达量22.7(18.4~33.0)(P=0.017)。Reg Ⅳ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阳性的患者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24);晚期胃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患者(Ⅰ期和Ⅱ期)(P=0.015)。Reg Ⅳ在胃癌患者中敏感性(100.0%)优于CA72-4(66.7%)和CK20(58.3%)。[结论]Reg Ⅳ的表达与胃癌的腹腔转移密切相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的水平,可以提高对胃癌腹腔转移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 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 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兆文  吴功侃 《肿瘤》1991,11(1):25-27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常发生腹膜播种转移,很多学者均认为其同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有关。本文研究了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其活性,旨在为今后开展防止或减少胃癌腹膜播种转移、术后复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的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术d1、d3腹腔引流液CEA浓度,分析其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D2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CEA水平随肿瘤突破黏膜层、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增加而上升(P<0.05),在T1、N0及Ⅰ、Ⅱ期患者中较低;当肿瘤突破黏膜层和(或)淋巴结转移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检测胃癌D2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CEA有助于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腹腔液中TGF-β1mR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液中TGF-β1 mR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腹腔液中TGF-β1 mRNA的表达,同时行腹腔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50例腹腔液中均检测到TGF-β1 mRNA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浆膜类型、PLC检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腹腔液中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及TNM分期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估计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细胞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为术中采用杀死脱落癌细胞及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脱落癌细胞阳性者52例,占65%.Ⅰ、Ⅱ、Ⅲ、Ⅳ期胃癌患者脱落细胞学检出率分别为0、50%、63.8%、100%.T1、T2和T3以上者脱落癌细胞检出率分别为7.1%、18.9%、54.2%.结论胃癌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检出率随着病期进展、肿瘤增大而增加.术中腹腔采用杀死癌细胞、术后采用腹腔灌注化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00例进展期胃癌采用印片、刷片及腹腔灌洗的方法进行了浆膜脱落细胞检查,结果表明浆膜分型为腱状形和多彩弥漫型,癌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癌细抱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随着浆膜受浸程度及肿物直径的增加,癌细胞检出率相应增高(P<0.05)。癌细胞检出率还与胃癌分期、腹腔种植程度及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探讨了预防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腹控冲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9例进展期胃癌、30例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结果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T细胞的含量与良性病变组的含量基本一致(P>0.05),且与肿瘤的分期无关,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良性病变组的含量,而CD4+T细胞含量低于良性病变组中的含量,但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胃癌的进展和腹膜转移的发生,腹腔内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CD8+T细胞含量的增加和CD4+/CD8+T细胞比值的下降是晚期肿瘤免疫抑制的一种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死亡率排第三位。根治性切除术虽是目前唯一可治愈胃癌的方法,但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3%。研究表明,多数患者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主要原因是术前腹腔内微小转移灶或游离癌细胞导致的腹腔种植转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做了大量研究,进展期胃癌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将热疗、腹腔化疗及腹腔灌洗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在预防与治疗多种腹腔恶性肿瘤及腹膜种植转移、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作者对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CEA蛋白和细胞学检测游离癌细胞及预测腹膜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收集 43例胃癌和 10例胃良性病变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 ,分别采用RT PCR方法测定腹腔液中游离癌细胞CEAmRNA表达 ,放射免疫检测上清液中CEA蛋白含量 (p CEA) ,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 (peritoneallavagecytology ,PLC)检查。结果 CEAmRNA表达阳性率 (5 6 .3% )明显高于p CEA (38.1% )或PLC (33.0 % ,P <0 .0 5~ 0 .0 1)。CEAmRNA表达量随侵袭深度、病期进展而增加 (P <0 .0 5 ) ,因大体类型、浆膜类型不同 ,其阳性表达级别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 ,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性 ,以RT PCR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选用3组Ⅲ期胃癌病例,即根治术后用LAK细胞/rIL-2腹腔灌注的LAK组,用5-Fu腹腔灌注的5-Fu组,未用药的对照组。经随访观察发现LAK组出现腹膜种植转移者2年只有7%(2/27),明显少于另外两组。因此文章指出:①LAK细胞/rIL-2腹腔灌注能有效的预防胃癌根治术后的腹腔种植转移,临床推广使用俾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②鉴于LAK细胞的杀伤特性,阐明其真正价值是用于预防癌根治后的转移;③只有LAK细胞数量超过癌细胞数时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及DNA异倍体阳性率。[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01例,分别采用腹腔镜(101例)和开腹下行胃癌D2根治术(100例),在手术前后分别取腹腔灌洗液,并对其进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即PLC检查,使用Feulgon染色,检测其脱落细胞及DNA异倍体阳性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前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20.79%(21/101),DNA异倍体阳性率为28.71%(29/101);开腹组术前肿瘤腹腔灌洗液中脱落细胞阳性率为18.00%(18/100),DNA异倍体阳性率为28.00%(28/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阳性率显示为9.90%(10/101),DNA异倍体阳性率为17.82%(18/101),开腹组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的阳性率 9.00%(9/100),DNA异倍体阳性率为17.00%(17/100),与腹腔镜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前后PLC和DNA异倍体的阳性率Ⅱ期均低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手术前后PLC和DNA异倍体阳性率Ⅱ期均低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异倍体的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PLC,腹腔镜下和开腹下胃癌D2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14例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对肿瘤未行侵入性操作前予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产生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追踪回访。结果:114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9·47%(45/114),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P<0·01,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预示术后不佳。3年内,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组45例患者无1例生存。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性,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及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腹腔游离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病期、手术效果,并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术中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与胃癌的侵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类型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6 3例胃癌患者行术中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找游离癌细胞。结果 总的灌洗阳性率为2 6 .3%。不同侵犯深度 (T1~T4)阳性率分别为 0、13.3%、2 9.8%、5 3.8% ;胃浆膜受侵面积≤ 10cm2 者阳性率为 12 .6 %、11~ 2 0cm2 者 2 1.9%、2 1~ 30cm2 者 4 2 .1%、≥ 31cm2 者高达 6 6 .6 %。结论 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与肿瘤侵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类型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腹腔播散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方法,故大部分腹腔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应用腹腔灌洗细胞学(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IFCCs)的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似,但是腹腔镜结合PLC可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IFCCs肿瘤标志,IFCCs预测胃癌复发的阳性预报值为91%,特异性为97%.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FCCs是一个有效的、独立的预测胃癌生存期的阴性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F中CEA水平是预测腹腔播散的指标,其诊断腹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8%和90.8%.应用PLF进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优于PLC、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新的诊断腹腔灌洗液中IFCCs的方法,基于靶基因的RT-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腹腔微转移的肿瘤分子标志.在IFCCs中表达的这些分子标志还可用于腹腔微转移治疗.存在IFCCs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很差,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预测腹腔微转移都是困难的,但术前均应进行IFCCs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肿瘤第一位,腹腔内复发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灌注化疗(IPC),能否预防与阻止腹膜扩散、淋巴转移和减少或杀死腹腔脱落癌细胞,减少术后腹腔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胃癌治疗领域研究的课题。文章针对胃癌IPC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我国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细胞种植导致复发扩散。因此,在提 高手术根治率的同时,降低腹腔游离癌细胞种植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腹腔热灌注治疗可以清除肿瘤切除 术后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和微小病灶,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种植性转移,从而显著降低进展期胃癌易出现的腹 腔种植转移,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进展期肿瘤患者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对腹腔热灌注治疗用于进展 期胃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腹腔播散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方法,故大部分腹腔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应用腹腔灌洗细胞学(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IFCCs)的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似,但是腹腔镜结合PLC可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IFCCs肿瘤标志,IFCCs预测胃癌复发的阳性预报值为91%,特异性为97%。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FCCs是一个有效的、独立的预测胃癌生存期的阴性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F中CEA水平是预测腹腔播散的指标,其诊断腹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8%和90.8%。应用PLF进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优于PLC、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新的诊断腹腔灌洗液中IFCCs的方法,基于靶基因的RT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腹腔微转移的肿瘤分子标志。在IFCCs中表达的这些分子标志还可用于腹腔微转移治疗。存在IFCCs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很差,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预测腹腔微转移都是困难的,但术前均应进行IFCCs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