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6·21"抚河决堤灾后灾区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掌握灾区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灾后防病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走访群众等多种评估手段,对环境危害因素、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卫生系统能力恢复、重点传染病防治效果等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受灾乡镇公共卫生各项指标较受灾前期有显著改善,综合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为确保"灾后无大疫"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结论制定规范、科学的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建立卫生评估方法是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卫生防疫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啸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把握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重点,做好自然灾害后的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方法收集各种媒体报道材料,认真分析总结灾后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讨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结果灾区在饮水、饮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心理卫生以及卫生救援等方面存在诸多卫生问题。结论应研究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特点及需求,建立应急卫生防疫保障体系,明确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卫生防疫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不同时期卫生防疫面临的状况、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对不同时期防疫策略、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对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借鉴和启迪。[结果]震后10个月,德阳地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区卫生防疫体系恢复常态,卫生防疫应急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结论]一系列防控措施行之有效,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现场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工作思考,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通过现场调查,及时收集地震灾区的基本情况,及时进行灾后卫生学评估。开展以消毒杀虫、疾病监测、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重点人群免疫、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为重点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考进行讨论。所防疫的区域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所做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学校卫生防病措施,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后的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定性、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文作者根据"8.03"鲁甸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灾区学校采取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疫苗群体接种、健康教育、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经初步评估,鲁甸县地震后3个月学校无传染病爆发,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但校医配备、常规工作规范开展是确保地震灾后工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与效果,旨在确保大灾之后三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方法搜集、整理绵阳震后传染病疫情资料及卫生防疫工作相关报表与专题调查及报告,提出相关卫生防疫措施: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村;规范应急处置,统一技术方案;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杀防疫,消除病媒生物性疾病隐患;防止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发生,严格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保证灾区饮水安全,加强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加快能力恢复,注重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加强应急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开展灾民安置点及学校卫生督导检查,控制群体危险因素发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研究"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状况,分析卫生防疫工作效果。结果由于卫生防疫工作应对措施得当,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1月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及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0938/10万)较地震前(2008年)同期水平(29.1069/10万)下降了17.22%。结论 5.12地震后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科学有效,处置有力,确保了大灾之后3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对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是较为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导致环境破坏、水源污染、食品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传染病流行等卫生防疫方面的风险点。综合参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方案》等防疫技术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该指南。指南主要介绍洪涝灾区受灾学校及师生个体需要采取的关键措施,以期为指导洪涝灾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保护师生健康安全和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卫生防疫救援的做法,探讨震后灾区防疫工作的重点和经验。方法对灾区开展水质快速分析、症状群监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卫生防疫实践,恢复重建了当地防疫体系,查明震后水源水质状况,开展持续疾病监测,控制污染和病媒滋生条件,有效控制震区灾后疫情。结论震灾后早期的卫生防疫工作要坚持科学防疫、群专结合、统一协调三个原则,把住病从口入、疫情发现和病媒滋生条件控制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地震后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往往处于千头万绪的状态,生态环境、供水系统、食品供应系统、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医疗系统、疾病控制系统通常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或彻底丧失功能,食物短缺,居住条件恶劣,大量的人员伤亡等,极易导致传染病的暴发。把握住重点,控制住关键环节是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实现灾后无大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后四川江油市卫生防疫需求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四川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5月14日至6月16日广州市卫生防疫工作队赴四川江油市救灾相关调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卫生学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对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救援现场的消毒杀虫、饮水监测、疾病监测、计划免疫、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存在问题整理归纳,探讨应对策略.结果灾后江油市的疾病监测系统不同程度受损,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地震前下降12%,比去年同期减少45%;生活用水安全存在较多隐患, 大部分居民饮用水游离余氯低于0.1mg/L;消杀工作已开展,但不规范;强化免疫接种冷链条件不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2.1%的灾民出现焦虑症状.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可控制灾后疫情发生. 结论 卫生防疫救援队深入现场后应迅速开展灾区卫生学评估工作;科学开展消毒杀虫工作,加强居民饮水监测及计划免疫,尽快恢复疾病监测体系,及时排查可疑传染病;心理健康教育为一项长期灾后卫生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20"芦山地震3个重灾县发生传染病的风险,针对性采取卫生防疫措施,吸取"5·12"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科学防控疫情,为过渡期卫生防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方面出台的各种方案、技术文件、风险评估资料及抗震救灾一线应急队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与困难。结果芦山地震灾后卫生防疫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血吸虫病、流行性腮腺炎、甲肝、水痘、肺结核、风疹等,结合灾区周边历史疫情,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为甲肝和麻腮风疫苗。结论 "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全覆盖早,工作开展与医疗救援几乎同时展开,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较好,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灾后可能出现的传染病流行对1400万重灾区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这是自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暴发流行后对中国公共卫生应对能力又一次严峻的挑战.地震发生后,政府向灾区派出了大批卫生防疫工作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当地卫生防疫人员的5~7倍),开展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直到本稿寄出为止.在>10万km2的地震灾区,至今没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但是已经取得的成绩,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地震造成的空前严重、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但与地震前就已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交织在一起,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出现新的隐患,使得问题的应对相当棘手.现将我们现场调查和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4·20"芦山地震后邛崃市卫生防疫工作模式及其效果,为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结合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救灾防病工作阶段性评估、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及专项调查记录等,对"4·20"芦山地震后邛崃市卫生防疫工作模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震后成都市各级卫生防疫队伍即刻反应,紧急调度人员、物资赶赴邛崃市,成立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迅速完成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开展各项灾后卫生防疫和专题调查工作,震后1月邛崃市受灾乡镇传染病发病形势平稳,集中供水水质和病媒生物密度处于可控状态,群众防病知识得到普及,重点部位的隐患及时得到消除。结论震后完善的防病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及综合的防病措施,是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口支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公共卫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山东省邹城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事前查询、现场交接、事中沟通,快速建立起赴川卫生防疫监督对口支援协调运作机制;进而多渠道宣传发动,指导灾区镇村健全预防保健网络,以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健康促进三方面为重点,开展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公共卫生支援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地震发生后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为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和机制;饮水的检测和消毒;环境消毒与除臭;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范;防疫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卫生防控措施。结果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和与地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后所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是及时,果断、有效的,为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灾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饮用水卫生工作实践,分析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全履盖中的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防疫措施,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饮用水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大地震灾害之后,无通过饮用水发生的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九寨沟县"8.8"地震后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措施和方法,探讨地震后消毒防疫工作的经验,为今后地震灾区消毒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地震灾后消毒和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对灾区安置点、水源等环境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明确饮用水以及临时安置点、公共厕所等环境为消毒的重点。监测灾区饮用水,同时监测和控制蚊、蝇等病媒生物。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对重点环境进行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监测控制病媒生物。结论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实施,灾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遵照国家和军队的统一部署,第三军医大学多支卫生防疫队赴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理县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在认真分析、充分把握灾区乡村卫生防疫形势的基础上,依照地震后各时期不同的防疫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并对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工作能力进行了强化和提升。结论在确保地震灾区无疫情的同时,也推动了灾区乡村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为地震灾区乡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卫生防疫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地震后跨省跨地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导致了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成为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广东省卫生厅于第一时间派出医疗和卫生防疫队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平武县南坝镇,广东省卫生防疫队在当地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快速评估,确定了灾区面临的主要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威胁,提出公共卫生需求和计划优先的现场干预措施,明确了3个重点场所:灾民集中安置区、救援人员集中生活区、可能掩埋人或动物的废墟,以及6个关键环节:生活饮用水供水点、集中供餐点、垃圾堆放点、临时厕所点、人畜尸体掩埋点、家畜动物圈养点,按照"把握重点,控制关键环节"的工作策略,开展了环境卫生控制、饮用水卫生控制、饮食卫生控制、人畜粪便处理、人畜尸体处理、病媒控制、疾病监测、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当地医疗机构(点)的卫生防疫工作指导、入村入户开展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的控制工作,使灾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病媒孳生地得到控制,病媒密度显著下降,未发现食物中毒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