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他汀相关性肌病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探讨他汀相关性肌病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以促进他汀类药物的合理用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鹏  张国柱 《安徽医药》2013,17(1):150-151
目的探讨他汀类相关性肌病和肝损害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结合在该院发生的他汀类相关性肌病和肝损害的两个病例,参照GREACE、SPARCL、PLANET等他汀类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结果监护重点包括肝酶的监测、肌酸激酶的监测、药动学相互作用以及CKD和NAFLD患者他汀的使用。结论临床药师在他汀类药物的选择以及合并用药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例辛伐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肌酶及肝肾功能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4例存在糖尿病。口服辛伐他汀2~4周出现乏力、肌痛症状,合并用其他调脂药5例。全部病例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6例中5例出现转氨酶明显增高。甲状腺功能检查4例,3例存在亚临床甲减。停药2~4周后肌病症状及CK值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高龄、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合并用其他调脂药可能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及时停药可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颖  王倩 《天津药学》2010,22(5):21-2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0—2009年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公开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药源性肌病5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多发;各个品种均有分布,由辛伐他汀引起的占大多数;横纹肌溶解发病率最高。结论:密切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评价—兼析拜斯亭事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忠实  朱珠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0):773-775
1他汀类药物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的粥样硬化则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如在美国华盛顿州1992年因心血管死亡的男性,占全国病因死亡的38%,女性占42%.在全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50%.现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核心是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着,几乎所有的脂蛋白均涉及此过程,诸如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以及三酰甘油(TG)等.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致相关性肌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致相关性肌病的特点、影响因素、临床转归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统计分析他汀相关性肌病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服用日剂量、发生ADR时服药时间、合并用药、基础疾病以及ADR临床表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变化、转归情况。结果 检索到38篇阿托伐他汀导致肌病发生的相关病例报告,共计41例。男性的发生率(60.98%)明显高于女性;>70岁老人(68.29%)是肌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初次服药或既往服用阿托伐他汀正常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过程中新增合并用药的前2个月内是肌病发生的危险期;肌病始发症状多见乏力、肌痛,偶见血尿/褐色尿/棕红色尿,恶心/食欲不振、抽搐、皮肤黄染,少见发热、心慌、局部肿胀。结论 阿托伐他汀致相关性肌病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致死性事件;加强用药教育,避免自行添加药物,注意肌病发生的症状,用药后1~2个月密切监护肝肾功能及CK的变化,一旦出现肌病症状或CK升高,及时就医,避免致死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晶  刘水平 《中国药房》2014,(14):1298-1300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防治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44例为肌病组;同期同一病房原发病相同(均为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同性别、服用同一类他汀类药物的北京地区患者4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合并用药、药物剂量等方面的临床特点进行配对样本分析。结果:高龄、合并用药、甲状腺功能减低、肝功能不全或嗜酒史、大剂量用药是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肌痛、关节痛伴或不伴肌酶升高。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合并多种其他CYP3A4代谢药或致药源性横纹肌溶解药是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后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致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少丹  汪瑜章 《中国药师》2005,8(3):234-235
患者:女,76岁,因高脂血症于2004年2月5日上午在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38 mmol·L-1(标准为0.3~2.6 mmol·L-1),总胆固醇5.29 mmol·L-1,甘油三酯1.32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8 mmol·L-1,故医生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进行对症治疗.患者既往无药品不良反应史.患者于当天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即感觉肌肉酸痛,次日又服阿托伐他汀10 mg(辉瑞制药公司,批号45837006),即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抽搐,乏力,立即停药.于2月10日来院抽血检查:肌酸激酶(CPK)1095 U·L-1,(标准25~170 U·L-1);2月13日测CPK为2 695 U·L-1,ALT 70 U·L-1,AST 128 U·L-1,LDH 248 U·L-1;2月16日测 CPK 2 693U·L-1,2月23日CPK 695 U·L-1,3月4日CPK 840U·L-1,ALT 47 U·L-1,AST 57 U·L-1,LDH 323 U·L-1.患者自诉,仍有肌肉抽搐及眼球抽搐.但肌痛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是轻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应用于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导致横纹肌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降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目前上市的品种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孔德玲 《天津药学》2005,17(6):57-59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药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炎症反应和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在临床上除用于降脂外,还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现仅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他汀:血管清道夫——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首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春 《家庭医药》2005,(1):12-13
自从1987年美国开发出第一种调节血脂新药——洛伐他汀以来,国外已先后开发出一系列他汀类调脂药,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新上市的西伐他汀等等。有人将它的发现与青霉素相提并论,有的学者干脆提出“调脂的年代,他汀的革命”。正当大家对他汀类调脂药寄予厚望时,2001年8月,发生了使用西立伐他汀造成横纹肌溶解,导致52人死亡的事件。西立伐他汀(商品名拜斯亭)的生产厂家拜耳公司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取得一致后,主动将拜斯亭撤出了美国市场。这一来,使众多的医生和患者更加关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用,还是不用?人们感到很疑惑。为了让人们对他汀类药物有全面的认识,消除心中的疑问,我们特推出本期“专家评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肌损伤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他汀类药物致肌损害反应16例。结果辛伐他汀最多,有8例(占50%),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占56%)。结论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11,9(3):225-227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或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联合药物调脂治疗可使心血管高危人群获得极大益处。然而,药物为降脂药物也可能引起肌病,严重时可致命。虽然他汀类药物的这种不良反应十分少见,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此外,由于肌病的问题常可影响患者是否能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因此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他汀类药物所致的肌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他汀类药物所致肌病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肾功能变化。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71岁,平均(49±19)岁,>60岁为3例。7例患者中有3例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如下:阿托伐他汀10mg/d;阿托伐他汀20mg/d;辛伐他汀20mg/d。4例患者为他汀类和非诺贝特或维生素E烟酸酯联合应用如下:阿托伐他汀10mg/d(非诺贝特200mg/d;普伐他汀20mg/d(非诺贝特200mg/d;辛伐他汀20mg/d(维生素E烟酸酯0.2g,3次/d;阿托伐他汀20mg/d(维生素E烟酸酯0.2g,3次/d。7例患者在用药后5d至26个月均出现血清CK明显升高(377~910U/L)。此外,1例出现肌痛,4例出现肌无力,1例出现SCr和BUN升高(分别为340.6μmol/L和50.1mmol/L)。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致肌病,临床表现为肌痛、肌无力及血清CK升高。高龄以及他汀类药物和非诺贝特或维生素E烟酸酯联用可能增加肌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有专家日前表示,由于安全问题,某一最新的降血脂药物可能撤出市场。来自美国消费者协会公众事务处的Dr Sidney Wolf说,他汀类药物Crestor(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的毒副作用比同类其他药物要更为严重。他还在最近一期的Lancet杂志中写道,Crestor所导致的肌肉损害和肾衰竭可能意味着退出市场。而Crestor的生产商阿斯利康(AstraZeneca)则认为Crestor同其他他汀类药物一样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不良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不良反应从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肌毒性是他汀类药物典型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结论只要措施得当,使用他汀类药物仍是相当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7,(4):476-47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是临床调脂的基础药物。肌病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则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近期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发生风险,但这仅仅是临床观察现象,暂无机制研究的报道。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缺乏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文献,推测维生素D缺乏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可能药动学性质,即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和/或药物转运体OATP1B1的活性,从而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发生风险。本综述期望为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杨昆 《首都医药》2001,8(5):47-47
目的观察西立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32例高胆固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测定血脂.结果(1)服药后4周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了28.9%和28.0%(P值均<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31.5%和32.5%(P值均<0.01).(2)西立伐他汀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22.0%(P<0.05).(3)服西立伐他汀和辛伐他汀4周后脂蛋白(α)[LP(α)]水平分别降低了35.3%(P<0.01)和27.8%(P<0.05).结论西立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和LDL-C,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等,西立伐他汀降低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因为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人们或许会期待它们能够对那些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病人的高风险亚群发挥相同的或是更好的作用。但是在一个大型的试验中,平均服用阿托伐他汀4年的病人与安慰剂组病人相比较在发生心脏病、中风或是死于心血管事情等方面并没有显示出很明显的不同(相对危险度是0.92,95%的可信区间是0.77~1.1:P=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