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并接受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灶的声像图特征,研究其发生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发生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28例(22.8%),无转移者95例(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左右径是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为3.475(95%CI:1.050~11.500,P=0.041),其预测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截断值为1.05,此时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77.9%。结论 超声测量病灶左右径是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当病灶左右径>1.05 cm时,应建议行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食管癌具体位置及术前颈部B超,上腹部、胸部CT检查结果,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并对其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22例(27.50%);死亡1例,死亡率1.25%;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发生率40.0%,其中食管旁、喉返神经旁、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旁为转移的高发群。结论胸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应常规行胸、腹两野淋巴结规范清扫。翻身三切口(二切口)的手术方式是较方便、安全达到根治手术目的、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创食管癌手术中食管悬吊法对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创手术治疗的14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用食管悬吊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另74例术中用常规方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结果:与常规方法组相比,食管悬吊组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2.55±0.20)枚vs(1.46±0.22)枚,P0.05],手术时间[(262.60±6.44)min vs(265.60±6.17)min]和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时间[(9.90±0.34)min vs(9.60±0.36)min]无明显差异,喉返神经不可逆损伤、胸导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食管悬吊法可更彻底地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林淼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4):484-487
目的:分析微创食管癌手术中食管悬吊法对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创手术治疗的14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用食管悬吊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另74例术中用常规方法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结果:与常规方法组相比,食管悬吊组的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2.55±0.20)枚vs(1.46±0.22)枚,P<0.05],手术时间[(262.60±6.44)min vs(265.60±6.17)min]和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时间[(9.90±0.34)min vs(9.60±0.36)min]无明显差异,喉返神经不可逆损伤、胸导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食管悬吊法可更彻底地清扫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胸段食管癌631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文娣  温登瑰  魏丽珍  王雷 《临床荟萃》2011,26(10):851-853
目的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0%,淋巴结转移度为15.9%(673/4 239)。食管癌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6%、44.9%和50.5%。肿瘤部位越向下、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见跳跃性转移和双向性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经手术切除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45.54%)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清除淋巴结4 063枚,转移淋巴结643枚,淋巴结转移度15.8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病变长度则影响不大.结论: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胸中段食管癌早期病变患者可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下段食管癌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即可.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旁等好发部位的淋巴结无法清除,逐渐被经右胸后外侧及腹部正中入路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取代。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纯胸腔镜或腹腔镜结合开放手术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纵隔镜在肺癌术前分期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方法163例术前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行胸CT和经颈纵隔镜检查术和/或扩大经颈纵隔镜检查术,对适合手术的108例患者行开胸手术和淋巴结清扫,然后比较CT和纵隔镜术对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CT判断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标准为淋巴结短径≥1.0cm,长径≥1.5cm。结果CT检查对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5.4%,准确率75.0%,阳性预测值63.0%,阴性预测值为83.9%。纵隔镜检查对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96.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2%。纵隔镜检查对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均明显优于CT检查(P<0.05、P<0.01)。结论纵隔镜对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明显优于CT,而且安全,具有无创性,易被患者接受,是术前的必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例(微创组),选取同期经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同病理分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7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微创组16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28枚,均数(14.27±5.61)枚,阳性率为12.50%;传统组17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41枚,均数(16.20±6.24)枚,阳性率为11.76%。两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转移淋巴结例数7例,转移淋巴结45枚,转移率为43.75%,转移度为19.74%;传统组转移淋巴结例数8例,转移淋巴结55枚,转移率为47.06%,转移度为22.82%。结论微创手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胸手术一致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MSCT影像学信息,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模型。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7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术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根据手术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观察测量治疗前MSCT显示的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癌肿、淋巴结及临床相关指标。以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筛选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建立ANN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75例胃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共13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41例无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癌肿浆膜浸润、大体类型、最大径线、厚度、强化方式、淋巴结数目、分站、最大淋巴结短径共8项指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其作为输入指标建模,ANN模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总特异度和总准确率分别为90.30%(121/134)、82.93%(34/41)和88.57%(155/175),而Logistic回归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总特异度和总准确率为85.82%(115/134)、70.73%(29/41)和82.29%(144/175)。结论 采用ANN模型,利用MSCT反映的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信息,可帮助术前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其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SPEC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DTC患者,于131I治疗前常规行甲状腺床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扫查,并检查血清Tg;131I治疗1周后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结合各项检查、淋巴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等确定转移淋巴结。结果 共确诊60例DTC颈部转移,其中超声发现转移淋巴结41例(41/60,68.33%),SPECT/CT发现45例(45/60,75.00%),血清Tg阳性25例(25/60,41.67%)。超声与SPEC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8.92%(146/185),SPECT/CT诊断符合率为82.70%(153/185),超声联合血清Tg及SPECT/CT的诊断符合率为88.11%(163/185)。结论 超声对于诊断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结合血清TG、SPECT/CT有助提高颈淋巴结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浅表良恶性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CEUS早期鉴别诊断浅表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对48例患者的56个肿大浅表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和实时灰阶CEUS,观察淋巴结造影灌注模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并测量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和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病理结果示良性淋巴结23个,恶性淋巴结33个,包括转移性淋巴结20个、恶性淋巴瘤13个。良性淋巴结大多表现为自淋巴结门开始的均匀增强(16/23,69.57%),转移性淋巴结半数表现为自周边开始的不均匀增强(10/20,50.00%),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均匀增强(7/13,53.85%)。良性淋巴结中19个(19/23,82.61%)TIC呈快退型,转移性淋巴结中17个(17/20,85.00%)、恶性淋巴瘤中12个(12/13,92.31%)TIC呈慢退型。良恶性淋巴结A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性淋巴结PI值与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恶性淋巴瘤(P均<0.05);转移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瘤MTT和AUC均显著高于良性淋巴结(P均<0.05)。 结论 CEUS中良恶性淋巴结造影模式、TIC及定量参数存在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8F-DCFPyL PET/CT显像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同时接受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情况,计算18F-DCFPyL PET/CT对区域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比较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中径及短径。结果 49例共清扫511枚淋巴结,其中10例共14枚淋巴结转移,18F-DCFPyL PET/CT正确诊断出其中9例共12枚转移淋巴结。18F-DCFPyL PET/CT术前诊断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50%。切除后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均值为(1.64±0.33)cm和(1.12±0.79)cm,中径(1.05±0.23 cm)和(0.59±0.51)cm,短径(0.61±0.14)cm和(0.36±0.2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F-DCFPyL PET/CT对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 cm(A标准)、最短径>1.0 cm(B标准)及最长径>1.0 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F-FDG摄取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EUS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女性乳腺癌患者89例,术前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探查前哨淋巴结并标记,与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分子分型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乳腺癌Luminal B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69.57%),其次为HER-2型(55.00%)和三阴型(42.86%),Luminal A型转移率最低(28.00%)。CEUS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09%(37/44),特异度为86.67%(39/45)。 结论 CEUS对于诊断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初诊NSCLC患者(337个纵隔淋巴结)术前PET/CT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价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以患者为观察单位,PET/CT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66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64例,灵敏度79.41%(54/68),特异度80.65%(50/62),准确率80.00%(104/130),阳性预测值81.82%(54/66),阴性预测值78.13%(50/64);以淋巴结数为单位,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5个,非纵隔淋巴结212个,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4.42%(96/129),特异度86.06%(179/208),准确率81.60%(275/337),阳性预测值76.80%(96/125),阴性预测值84.43%(179/212)。PET/CT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病理证实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患者的X线头尾位图像纹理特征,应用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方法测定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峰度、方差、能量、熵、自相关、惯量、逆差距和反差等11个纹理参数。结果 171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96例,非转移组75例。X线检出腋窝淋巴结阴性119例,阳性52例,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96%(47/96)和93.33%(70/75)。X线图像纹理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能量、熵、逆差距、自相关值均高于非转移组,惯量、反差值均低于非转移组(P均< 0.05);其余纹理特征参数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纹理参数值能量、熵、惯量、逆差距、自相关和反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10、0.610、0.374、0.599、0.612和0.421(P均< 0.05)。乳腺X线检查、纹理特征及X线联合纹理特征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11、0.676和0.787(P均< 0.05);纹理特征、乳腺X线联合纹理特征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62.5%和64.6%,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2.7%。结论 乳腺X线图像纹理参数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乳腺X线联合纹理特征可提高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比较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比较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分别进行MS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MR对T1-2分期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SCT(P<0.05);MRI对T3、T4分期的敏感度与MS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常规MRI和DWI三种扫描方法诊断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6.60%、58.49%、73.58%。DWI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2.31%和88.24%;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为13.927(P=0.001)。MSCT和常规MRI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无相关性,Kappa值分别为1.128(P=0.288)和1.585(P=0.208)。结论 在结直肠癌T分期方面,MRI较MSCT具有一定优势;DWI能更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