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钩突癌的CT检查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钩突癌的CT检查和诊断资料。结果:CT发现钩突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1.8%,增强扫描动脉期是诊断的关键,钩突癌CT平扫表现为钩突增大变形,动脉期钩突内可见低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对钩突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经动脉插管双期螺旋CT扫描的方法,对胰头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胰头癌行经动脉插管后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时间为10s,门静脉期50s,扫描速度2.5ml/s,造影剂为欧乃派克300或优维显30030ml,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通过留置导管注入造影剂于肠系膜上动脉。扫描结果和经静脉双期扫描进行对比。结果:18例胰头癌,可行根治切除3例,不可根治切除15例。对于3例可行根治切除的,两种方法均做出了正确判断,15例不可根治手术者经动脉插管双期螺旋CT扫描作出了正确判断,而经静脉双期扫描只正确判断了12例。估计手术无法切除率经动脉双期扫描为83%(15/180,经静脉双期扫描为67%(12/18)。在判断胰周血管是否受侵的准确性方面,经动脉插管法优于静脉法。结论:经动脉插管双期螺旋CT扫描能够较经静脉双期扫描更准确地评价胰头癌的情况,有利于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低张螺旋CT扫描在诊断壶腹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壶腹癌是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犤1犦。尸检发生率为0.2%。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其手术切除率远高于胰腺、十二指肠肿瘤,预后好,因此壶腹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低张螺旋CT增强扫描研究壶腹癌病变,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5例壶腹癌,男9例,女6例。年龄34~73岁,平均51.6岁,其中50岁以上9例(占60%)。临床主要症状:渐进性黄疸15例(无痛性黄疸6例,上腹痛伴黄疸9例),上腹不适7例,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等。黄疸出现…  相似文献   

4.
胰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是胰腺发生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又称儿童型胰腺癌或婴儿型胰腺癌。占胰腺上皮肿瘤的0.5%,1975年Becker首次报道,Kissane[1]首次将其命名为PBL。该病好发于1~8岁儿童,成人很少发生。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2-7]。笔者现报道1例发生于胰尾的成人PBL,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基于增强CT瘤体与瘤周CT值比值鉴别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接受腹部CT检查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纳入G3级PNET组(n=18)或PNEC组(n=2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特征及动静脉期瘤体与瘤周CT值比值;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鉴别G3级PNET与PNEC的有效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模型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成分、钙化,以及动脉期CT比值1(瘤体CT值/瘤体边缘至瘤周10 mm间CT值)及门静脉期CT比值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均匀性、主胰管扩张、胆管扩张、胰管内侵犯、血管侵犯、动脉期CT比值2(瘤体CT值/瘤周10 mm至瘤周20 mm间CT值)及门静脉期CT比值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鉴别G3级PNET与PNEC的有效指标。分别以动脉期...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与MRI 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在胰头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顺序抽取2002年9月-2005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壶腹周围病变,且在术前一周之内经本院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的病例共62例,包括胰头癌27例,壶腹癌25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胰头炎症与胆总管下段结石各3例。将62例病例分为胰头癌组(27例)和非胰头癌组(35例),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阅片,其结果分别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①两位医师判读结果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28和0.894,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位医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②取其中一位医师的CT与MRI判读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Az值分别为0.880与0.863。结论由于多层螺旋CT可以进行多期扫描,以及各种重建技术,大大提高了其对胰头癌诊断的准确性,其与MRI互相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9年7月我院证实的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鉴别点:①肿块钙化(17例,0例);②门脉期肿块强化与正常胰腺对比,呈相对低密度(2例,30例),相对等密度(28例,0例);③胰体尾萎缩(0例,18例),胰腺假囊肿(13例,1例);④胰管扩张(18例,25例),胰管钙化(13例,0例),病灶处胰管截断(4例,12例),病灶处胰管贯通(14例,1例);⑤胆管扩张(25例,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2例,21例),病灶处胆管逐渐变细(10例,4例);⑥不相交征(0例,20例)。结论:胰头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 CT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85岁。因上腹部不适、腹泻入院。CT:左上腹胰尾、脾脏、胃后壁间见大小约6.6 cm×4.5 cm的软组织肿物,平扫密度略不均匀(图1),CT值33~43 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2),CT值66~100 HU;病灶与脾脏及胰尾分界不清,脾门受压,脾静脉局部显示不清,胰管未见异常扩张。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上腹恶性肿瘤,考虑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RFA)后的CT表现,评价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共26个肝血管瘤病灶在RFA前后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术后1个月病灶较术前增大,术后4个月病灶缩小至术前大小.术后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较术前清晰,CT值进行性下降.12个病灶未见强化,6个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见均匀薄环状强化,8个病灶内部见结节样强化.结论 RFA是治疗血管瘤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RFA后肝血管瘤在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形态的变化上具有其特点.螺旋CT扫描,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胰头癌和壶腹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胰头癌和壶腹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胰头癌29例,壶腹癌10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39~81岁。应用Siemens Sensation 4层和16层CT,进行增强前后多期扫描。在原始横断面图像基础上结合多层面重建及其它后处理,对两组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比较,统计CT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病例的CT主要表现:①壶腹癌瘤体小,易向十二指肠腔突出,中心位于十二指肠腔内;胰头癌的中心则通常在胰腺内。②肿瘤与胆胰管、胰周血管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③两管靠近(扩张的胆胰管末端间距≤5mm)多见于壶腹癌,而两管分离(扩张的胆胰管末端间距>5mm)多见于胰头癌。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肿块显示率分别为96.6%和90%,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和90%。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影像特征,对术前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灌注对胰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双源CT扫描仪,对104例临床怀疑为胰腺癌或经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进行CT灌注检查.比较胰腺癌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比较常规增强CT方法及其与CT灌注相结合对于胰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检查证实73例为胰腺癌.胰腺癌组织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Flow),血容量(blood volume,BV),通透性(permeability,per)及Patlak血流量(patlak blood volume,pBV)分别为(68.34±30.06) ml·(100 ml)-1·min-1,(112.75 ±39.57)∶ 1000,(64.14±27.28)0.5 ml· (100 ml)-1·min-1,(56.87 ±32.62)∶1000,均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低(P<0.05).CT灌注方法结合常规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98.6%)、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6.5%)及准确度(96.2%).结论 胰腺CT灌注方法能够定量反映胰腺癌低血供的特点,结合常规增强CT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and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HIFU on the mouse xenograft model of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Us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 PANC-1 to set up the mouse xenograft model, then randomized into four arms. Each arm was treated with gemcitabine, endostatin,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endostatin and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Observe the volume of the tumor, the serum VEGF level and MVD in the tumor tissue among the different arms. All mice were treated with HIFU, th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done.

Results

The tumor volume, serum VEGF level and MVD in the combined-therapy arm are all lower than the monotherapy arms and the control arm. The coagulation necrosis occurred in tumors after HIFU treatment.

Conclusion

Endostatin and gemcitabine has better effect than gemcitabine or endostatin monotherapy on the animal xenograft model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HIFU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or targeted therapy may enhance the effec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13.
HIFU消融治疗中监控定位的B超伪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IFU消融治疗中B超伪像到探头、探头到目标组织以及治疗头到目标组织三者之间的距离关系. 方法 在不同位置固定治疗头到目标组织的距离,分别测量伪像到探头以及目标组织到探头之间的距离. 结果伪像到探头的距离和目标组织到探头的距离之间呈线性变化关系. 结论 本实验中伪像的形成主要由B超探头引起,与治疗头的位置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正常胰腺40例,胰腺癌患者15例,行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测量所有病例的正常胰腺实质和胰腺癌部位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90.7±29.26)ml.100 ml-1.min-1、(192.31±43.81)ml/L、(20.63±16.02)0.1 s、(142.38±33.4)0.1 s、(99.33±49.95)0.5 ml.100 ml-1.min-1和(157.72±52.48)ml/L;胰腺癌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22.91±10.64)ml.100 ml-1.min-1、(52.28±18.06)ml/L、(19.43±7.58)0.1 s、(154.92±30.83)0.1 s、(115.23±33.55)0.5 ml.100 ml-1.min-1和(83.06±41.68)ml/L。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表明胰腺癌时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的血流灌注量;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两组间的BF、BV、pBV及Permeability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胰腺组和胰腺癌组的CT灌注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判断,其结果与手术及临床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辐照模式聚焦超声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辐照模式聚焦超声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最佳辐照方案。方法 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Tu 8988t细胞悬液进行聚焦超声辐照: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3组采用脉冲辐照模式,第4、5组采用连续辐照模式,各组辐照剂量通过改变辐照时间来改变。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辐照后24 h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死亡率。结果 超声辐照后各组的细胞悬液最高温度分别为28.00℃、(42.20±2.17)℃、(50.80±0.84)℃、(55.80±2.17)℃、(65.20±3.1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辐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0.56±0.15)%、(1.28±0.16)%、(1.84±0.29)%、(5.74±1.15)%、(2.00±0.84)%,细胞死亡率为(3.28±0.59)%、(4.60±0.47)%、(8.64±2.69)%、(41.12±15.91)%、(49.70±8.0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聚焦超声辐照剂量在接近热凝固温度阈值时,采用连续辐照模式可获得较高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不同WHO病理组织学分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NEN的CT表现,并依2010年WHO病理组织学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3例pNEN中,WHO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3例。不同级别肿瘤性别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年龄构成、肿瘤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及有无坏死、囊变、钙化、内分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不同级别肿瘤动脉期、平衡期绝对强化程度、病变与静脉期肝脏CT值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级别增高,肿瘤强化程度未见规律性变化。结论 术前难以根据CT表现对pNEN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索宝石探测器CT与常规探测器CT显示正常胰管能力的差异。方法 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宝石探测器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既往均曾接受常规探测器CT扫描。宝石探测器CT应用HD模式薄层扫描及重建,FOV采用36 cm及18 cm两种模式。常规探测器CT采用常规模式扫描并薄层重建,FOV 36 cm。比较两种扫描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范围、清晰程度,计算并比较胰管的SNR及胰管与邻近胰腺的CNR、信号强度比(SIR)。记录并比较两次扫描的扫描剂量。结果 常规探测器CT及宝石探测器CT两种模式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范围(P=0.178)及清晰程度(P=0.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管与胰腺组织的SIR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37)。宝石探测器CT两种重建图像SNR及CNR均低于常规探测器CT图像(P=0.002、0.005)。应用宝石探测器CT HD扫描模式的扫描剂量明显低于常规探测器CT扫描(P<0.001)。结论 宝石探测器CT可以在保证胰管的显示率及清晰程度前提下明显减低扫描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