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钠及超滤曲线联合应用的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影响 ,观察其能否降低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和透析中、后高血压的发生率 ,降低透析失衡及其他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 10例心肺功能较好的常规血液透析患者 ,每周透析 2~ 3次 ,每次 4小时 ,所有的患者均给予低盐饮食 (2 g/ d) ,限制透析间期增重 1kg/ d。透析液、透析器、透析机、超滤量基本恒定和相同。按常规血液透析模式、钠及超滤曲线呈线性下降模式、阶梯样下降模式、脉冲模式 ,及钠为直线型固定值 (138mmol/ L)而超滤曲线分别为线性下降、阶梯样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对长期血液透析水负荷过多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透析时间〉5个月、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5奴患者20例,每例患者先进行标准血液透析(SD),后采用钠及超滤曲线呈线型下降模式透析(SP+UP)各10次,观察记录每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频率,并监测最后3次血透前后血钠浓度的改变。结果SP+UP组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频率均明显小于SD组。而血钠浓度的改变与SD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可调钠和超滤曲线联合使用能有效减少水负荷过多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调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致低血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接受常规透析(透析液钠浓度为138mmol/L)和可调钠透析(透析液钠浓度采用先上升后下降型曲线),观察透析中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可调钠透析和常规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是19.3%和58.0%,发生低血压17例次(19.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肌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也显著降低。结论可调钠透析可以防治透析中的低血压,并降低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温联合斜线式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老年患者10例,进行自身对照,按透析的次数设单数为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斜线式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个月,分别300例次,统计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透析结束时超滤总量。【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20%,超滤总量(3547±369)ml;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45%,超滤总量(3049±569)ml。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超滤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联合斜线式钠曲线和超滤曲线透析可有效的降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增加超滤总量,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透中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透析过程中运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对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可能发生的急性并发症的影响。观察其能否减少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头痛、恶心、呕吐及透析中后高血压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46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模式(CHD),后采用钠及超滤曲线呈阶梯下降模式(PHD),观测患者血透中血压、脉搏、电解质、毒素的改变,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HD低血压发生率16.30%,肌肉痉挛的发生率14.13%;PHD低血压发生率4.34%,肌肉痉挛的发生率3.98%,CHD中后高血压者在PHD后超滤量增加。干体重下降,高血压发生率降低39.97%。结论 PHD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增加超滤量、降低干体重,对减少透中透后高血压的发生十分有益,对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毒素的影响与CHD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钠曲线及超滤曲线对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机器内置的钠曲线及超滤曲线进行透析,比较2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和阶梯性钠超滤曲线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MHD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连续性钠超滤曲线模式,观察组采取阶梯性钠超滤曲线模式,3次/周,共8周。比较两组透析充分性、不良反应及平均每次透析时长的差异。结果:第4、8周,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初始时至第4、8周Kt/V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每次透析时长长于对照组[(3.82±0.14)h VS.(3.37±0.16)h](t=14.664,P<0.001)。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4.60%、3.13%、3.7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6%,对照组透析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1.02%、6.94%、7.9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7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性钠超...  相似文献   

8.
汪建  王咏梅 《四川医学》2001,22(11):1045-1045
在血液透析中 ,改变透析液钠浓度 ,即使用可调钠的方法 ,预先设置钠浓度变化曲线 ,进行血液透析 ,以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呕吐、痉挛等发生 ,具有明显效果 ,现将其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0~ 60岁 ,平均年龄 4 7.81岁。为我院 1999~ 2 0 0 1年诊断为慢性肾功衰 ,终末期尿毒症患者 ,正规接受每周 2次血液透析 ,经常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痉挛、头痛。1.2 方法 :开始透析液钠浓度 15 0 mmol/ L ,结束可调钠浓度 14 0 mmol/ L,可调钠时间占透析总时间的 60 %~ 80 % ,可调钠程序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透析液温度、钠浓度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9例,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10次常规透析(透析液温度37℃、恒定钠浓度138 mmol/L)和10次低温+可调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 ℃、可变钠浓度135~146 mmol/L),透析过程中监测平均动脉压、血压、血清钠浓度及超滤量、透析后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较常规透析模式平均动脉压有明显提高(P<0.05),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能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对血透中血钠水平的影响。2006年12月-2007年8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经常发生低血压、抽搐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8-73岁,均按低温、可调钠的方式进行透析,每周2次,每次5小时,透析液温度35℃-36℃,可调钠在透析中采用阶梯式钠模型进行。每50分钟下调一档,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141mmol/L,至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降为135mmol/L。结果透析低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大汗淋漓、打哈欠、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抽搐、严重者意识障碍。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11.
可调钠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以及透析前后血钠浓度的变化,评价PH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人,分别行普通透析与可调钠透析,观察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间期平均血压、心率,超滤量和透析后血钠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可调钠透析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透析组,而超滤量显著高于普通透析组,血钠浓度、心率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降低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并且明显缓解患者的水负担,提高透析的充分性,还能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等)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透析模式:常规常温组(A组):透析液温度37℃,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调钠+常温(B组):透析液温度37℃,透析液钠浓度由148~155mmol/L线性下降至透析结束时135mmol/L;调钠+低温组(C组):透析液温度35.5℃~36℃,透析液钠浓度由148~155mmol/L线性下降至透析结束时135mmol/L。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两者血流速度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3组透析模式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就低血压发生率而言,A组和B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2.58,P〈0.005);A组和C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6.89,P〈0.005);B组和C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39,P〉0.05)。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温结合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优于单纯可调钠透析。  相似文献   

13.
赵茜芸  郝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01+1562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40mmol/L(透析模式A)和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为135 mmol/L(透析模式B)的透析模式各透析3个月,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前3个月和后3个月血压的变化。结果通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透析模式B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血压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7、18.139,P<0.01);透析模式A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8、0.264,P>0.05)。结论透析模式B的血压控制显著优于透析模式A,降低透析液钠离子的浓度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两组在透析的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情况、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结果在透析后3h、4h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较对照组稳定,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有利于充分脱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对97例血液透析及45例腹膜透析均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血钾、血钠、血氯测定和比较,并调查当月患者的尿量及住院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组的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5.6%、37.8%,而血液透析组分别为2.1%、4.1%、1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28.9%,而腹膜透析组为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钾、血氯分别为(5.076±1.093)、(99.660±3.889)mmol/L ,腹膜透析组分别为(4.435±0.99)、(96.910±3.646)mmol/L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量>500ml者腹膜透析组占55.6%,血液透析组占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血液透析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需要对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饮食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不能忽视患者在使用一些药物时对血钾异常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血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疾病、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血透过程中血钾浓度的变化及血钙水平的异常等被认为是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心电图(EKG)QT离散度反映心室复极时间和心肌去极化的不同步性,QT离散度增加容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近年来,低钙透析液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的继发性甲旁亢。为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透患者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观察了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时患者EKG的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方法1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男9例,女9例,年龄(58.65±11.34)岁。因继发性甲旁亢、高磷血症,采用低钙透析液透析,2~3次/周,所有患者均无冠状动脉疾患史。所有患者均用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1.25mmol/l,1.5mmol/l)透析,作自身对照研究,于透析前后分别作EKG,并常规测定血生化(血钙、磷、氯、钠、钾、HCO3^-)水平,同时测定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并记录透析超滤量。结果低钙透析液(1.25mmol/l)透析时,血钙水平下降(2.38±0.14vs2.25±0.18mmol/l,P〈0.01),QTc间期延长(405±27vs424±37ms,P〈0.01),QTc离散度增加(41±26vs71±37ms,P〈0.01)。QTc间期的变化与血钙浓度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2,P=0.0068)。1.5mmol/l透析液透析时,血钙浓度无明显变化(2.30±0.21vs2.46±0.19mmol/l,P〉0.05),QTc间期与QTc离散度也无明显改变。用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透析时,血生化(磷、氯、钠、钾、HCO3^-)变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超滤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低钙透析使QTc间期延长,QTc离散度增加:表明血清钙浓度的变化影响心肌电传导时间,QTc离散度的增加使心室复极异常,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高血压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改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水钠负荷并降低其血压,但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的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目的 通过扩大样本量而进一步证实降低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对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钠的影响,并验证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共选取2018年9-11月在北京市7家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154例,2018年12月开始将其血液透析液钠浓度调整至138 mmol/L并维持1个月(干预前),2019年1月开始下调其血液透析液钠浓度至136 mmol/L并维持4个月(干预后)。比较所有患者干预前1个月最后1周、干预后1周血液透析前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液透析前后血钠、血液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数,记录所有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种数及血液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54例患者干预后血液透析前平均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液透析前后平均血钠、血液透析间期干体重增长数、血液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使用降压药物种数较干预前降低(P<0.05)。154例患者干预前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下调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有效降低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钠,且安全性较高,宜于在基层血液透析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肥厚心肌的保护方法。方法14例重度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持续灌注,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灌温血3~5min。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采用常规超滤滤出多余液体及钾。结果自动复跳9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2例,除颤3次后复跳3例。停机时血钾(5.20±0.39)mmol/L。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术后22d院内死亡1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余痊愈出院,随访1~31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温血高钾诱导-冷血低钾持续灌注-温血灌注为AS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肌保护,联合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及常规超滤,可避免高血钾及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