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5 080例丙型肝炎患者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三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增强发光免疫法检测Anti-HC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HCV-RNA;HCV-RNA含量≥103的标本同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 0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nti-HCV检测阳性率为99.8%,HCV-RNA阳性率为49.1%。HCV-RNA阳性患者年龄和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患者(P<0.01)。在进行基因分型的1 723例HCV-RNA阳性标本中,1b、2a分别占59.49%和36.20%,两型总占比达到95.69%;另外3b和4不常见型以及1b/2a、1b/4混合感染也检测到。结论:Anti-HCV含量与患者的病毒载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HCV-RNA定量适于丙型肝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指标;临床丙型肝炎患者中主要基因型是1b、2a型,对HCV-R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梁春辉 《甘肃医药》2012,(12):900-902
目的:了解武威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关系。方法:63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HCV-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并对血清标本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分型。采用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63例患者基因型分型如下:HCV1b型36例,占57%;HCV2a型18例,占28%;HCV1b/2a混合型6例,占10%;HCV2b型3例,占5%。干扰素治疗中HCV1b型的SVR、RVR、EVR、ETVR的应答率分别是44.4%、55.6%、66.7%、61.1%,非HCV1b型的SVR、RVR、EVR、ETVR的应答率分别是74.1%、81.5%、92.6%、88.9%,两者分别进行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武威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存在1b/2a混合型和2b型,干扰素对非1b型感染的疗效优于1b型,HCV基因分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威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征,为HCV感染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70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并对血清标本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70例标本中HCV1b型38例,占54%;HCV2a型21例,占30%;HCV1b/2a混合型9例,占13%;HCV2b型2例,占3%.结论:武威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存在1b/2a混合型和2b型,与相邻城市HCV基因型分布比较有一致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51-1553
目的:评价PCR-RDB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CV RNA含量大于1×103 IU/ml血清样本总计158份,其中无临床症状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9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48例,肝硬化(HS)患者16例,肝癌(LC)患者4例。全部血清样本应用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标本HCV基因分型成功,其中1b型78例,2a型65份,3a型3例,3b型2例,6a型2例,1b和2a混合感染型8例。不同疾病组HCV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V基因型与疾病类型无相关性;PCR-RDB杂交技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开展HCV基因型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鲁木齐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了解HCV基因型与民族、年龄的关系.方法 在82份抗HCV抗体和HCV 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中,分别提取HCV RNA,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2例血清标本检测示,基因分型率95.12%,其中1型占60.26%(47/78),2型占20.51%(16/78),3型占16.67%(13/78), 6型占2.56%(2/78).≤40岁和>40岁基因型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维吾尔族、汉族间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流行的HCV基因型为1(1b)、2(2a)、3(3a、3b)、6(6a)4型,1型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2、3、6型均占相当比例,初步说明乌鲁木齐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优势株,分析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炎症活动度、病毒载量等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对46例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RNA提取物NS5B区和(或)CORE-E1区进行扩增,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在PUBMED网站中获得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肝病程度、HCV RN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关系。结果 46例血清标本,HCV RNA均为阳性,44例可以分型,分型率为95.65%,其中基因1b型28例(63.64%),2a型14例(31.81%),3b型2例(4.55%)。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肝病程度、HCV RNA含量及ALT、AST水平均无关(P〉0.05)。结论 青岛地区HCV流行株为基因 1b型和2a型,基因1b型为优势株,同时发现3b基因型。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丙型肝炎基因亚型与肝损伤、糖脂代谢相关性。方法收集149例抗-HCV、HCV-RNA均阳性的慢性丙肝患者血清,采用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和反向免疫杂交法检测HCV-RNA载量和基因型,分析青海地区丙型肝炎基因亚型与肝损伤、糖脂代谢相关性。结果 149例检出1 b型61例、2 a型52例、3 b型18例、3 a型6例、6 a型0例、1 b/2 a型1例;性别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30-60岁。1 b、2 a、3 b型丙肝患者CHOL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 b、3 b型丙肝患者GLU含量高,和2 a型患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海地区人群中HCV的基因亚型以1 b和2 a型为主,混有少量3 b和3 a型。1 b、2 a和3 b型糖、脂代谢存在差异性,HCV感染后易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与抗体浓度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抗HCV阳性标本168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CV RNA检测,并进行基因型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抗体浓度分布规律。结果:不同基因型的抗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 RNA载量方面,1a型HCV RNA载量最低,其他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b、2a、6a型患者的抗体浓度分布相对均匀,1a型患者抗体浓度主要集中在P50,P75区域;3a、3b型患者抗体浓度主要集中在P25,P50区间。结论: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同抗体浓度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HCV基因变异性较高,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75-137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病毒基因型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无临床症状HCV携带者血清样本共计90例,HCV RNA含量大于1×103 IU/ml,其中男58例,女32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CV携带者HCV RNA平均浓度为4.94±1.36lg IU/ml。不同性别组之间HCV R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标本HCV基因成功分型。单基因型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占95.56%(86/90)。其中1b型感染率为48.89%(44/90),2a型感染率为42.22(38/90)。不同性别组HCV携带者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HCV携带者感染主要类型为单基因型感染;HCV 1b为主要基因型,其次为2a型;开展HCV基因型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了解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2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型的检测,并对基因型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2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感染1b、1a、1c、2a、2i、3a、3b、4a和6a共9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59.9%,其次是3a型,占12.7%。对1型、2型、3型和4型4种基因型进行肝功能、HCVRNA病毒载量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HCV感染的不同肝病程度患者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其次为3a型。HCV基因型与HCVRNA病毒载量、肝脏损伤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基因型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巢式RT-PCR扩增HCV的NS5B基因区域,测序后进行HCV基因亚型分析并与实时荧光PCR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时荧光PCR共分型119例,其中110例成功进行测序分型,实时荧光PCR分型的119例中1型71例,占59.7%,非1型48例,占40.3%;测序分型的110例中,1型73例(均为1b型),占66.4%,非1型37例(其中2a型7例、3a型6例、3b型3例、4a型1例、4k型1例、5a型1例、6a型17例、6n型1例),占33.6%。与110例测序分型的结果比较,实时荧光PCR分型总的符合率为71.8%(79/110),其中1型的符合率为80.8%(55/68),非1型的符合率为57.1%(24/42)。 结论 实时荧光PCR进行HCV基因型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但分型结果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12.
南通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通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将 5 3例抗HCV阳性的血清标本用RT -PCR法检测HCV -RNA ,然后采用膜显色结果判读的基因芯片对 3 2例HCV -RNA阳性者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南通地区HCV感染检出 1b、1a、2a、1b + 1a、1b + 1a + 2a共 5种单一基因型和混合基因型 ,其中以 1b型为主 ,占 5 3 .1%。结论 :南通地区 1b型为优势株 ,2a和 1b + 1a型居次 ;1b + 1a型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GR)技术对 2 6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 :HCV单纯 1b型感染、1b与 1b混合感染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2 1)、71 4% (5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2 0 )、4 8% (1/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2 0 )、4 8% (1/2 1)、14 3 % (1/7)。 1b与 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与 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楷翔  赵娟  党玉新  李莹  曹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153-1156
目的 了解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肝病程度的相关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7年9月758例HCV-RNA阳性者进行HCV的基因型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HCV-RNA含量和肝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758例HCV感染患者中1b型和2a型分别为50.79%(385/758)和36.68%(278/758)。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与性别、感染途径及种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ALT、AST、GGT及HCV-RNA水平均高于2a型和其他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肝病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丙肝肝硬化及肝癌比例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对长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的ETVR应答率(57.92% vs 83.09%)和SVR应答率(24.68% vs 60.79%)均明显低于2a型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1b型患者ALT与HCV-RNA呈正相关(r=0.685,P<0.01)。结论 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株为1b型和2a型,其中1b型与丙肝肝硬化、肝癌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南省静脉吸毒人群(inject drug users, IDUs)中HCV-Ab、HCV-RNA的情况,以及IDUs与非静脉吸毒人群(non-inject drug users, non-IDUs)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从海南省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戒毒所和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选择HCV-Ab阳性者检测HCV-RNA,对HCV-RNA阳性者抽取血清进行RT-PCR及巢式PCR扩增Core-E1区并测定其核酸序列、确定其基因亚型。根据是否存在静脉吸毒行为分为IDUs组和non-IDUs组,然后并对两组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海南省802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戒毒所吸毒者中HCV-Ab阳性309例,HCV-Ab阳性率38.53%,其中215例HCV-RNA阳性,阳性率为69.58%。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HCV-RNA阳性者251例,共466例HCV-RNA检测阳性 。466例HCV-RNA阳性者中448例样本成功测序和基因分型及具体如下: IDUs组(320例)中6a(58.75%)是最主要的基因型,其次是3b(16.88%)、3a(15.63%)、1a(4.38%)、1b(2.81%)和非6a(0.93%);而non-IDUs组(128例)中最主要的基因亚型是1b(30.47%),其次是6a(28.12%)、3b(10.16%)、3a(3.91%)、1a(7.03%)和非6a(14.84%),两组亚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海南省IDUs人群中HCV感染后自发清除率较高,其感染的主要亚型为6a,其次为3b;但有些地区的IDUs人群中存在其他亚型的小范围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抗体(HCV-Ab)、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定量检测HCV-RNA,探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对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6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和120例丙肝抗体阴性患者同时检测HCV-Ab、HCV-cAg和HCV-RNA。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丙肝HCV-R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结果36例丙肝抗体阳性组中,HCV-cAg阳性28例,HCV-RNA阳性25例。120例丙肝抗体阴性的门诊肝炎患者中HCV-cAg阳性有2例,HCV-RNA阳性有1例。结论 HCV-cAg检测可以缩短HCV抗体检测窗口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将二者联合起来,提高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CHC)病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免疫活性细胞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169例青海地区藏族CHC病人为研究对象(CHC组),同期选取170名青海地区藏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PCR-荧光探针检测HCV-RNA水平,PCR-反向杂交法进行HCV-病毒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温州市中心血站自愿献血者244例,其中,HCV感染经ELISA方法证实为HCV抗体阳性者122例,健康者122例,收集同期来温州地区某医院门诊肝病患者122例,所有对象均静脉采血,HCVRNA提取,AMV反转录,并采用巢式PCR扩增对研究对象进行HCV—RNA的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门诊肝病患者1b总阳性率为100.0%,HCV抗体阳性者1b总阳性率为95.9%,健康者lb总阳性率为0.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122例肝病患者中1b型所占比例最高,且在重度病变及肝硬化患者中占比最高(P〈0.05),不同肝病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地区HCV的基因型以1b型占优势,由1b型感染所致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CC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淮南地区92例肝癌、117例肝硬化和100例肝癌切 除的肝组织标本进行HCV-RNA检测,并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其中89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CV感染率29.3%,肝硬化组HCV感染率26.5%,肝组织标本组HCV感染率31.0%;各组均以HCVⅡ型为(65.2%),HCVⅢ型次之(31.5%)。结论:淮南地区肝癌的诱发与HCV感染密切相关,HCVⅡ型在本地区HCV相关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