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 HBs Ag/ HBe Ag双阳性共 6 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 PBMC后 ,经抽提、纯化后的 DNA进入 PCR扩增反应 ,引物为 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 :6 7例 HBs Ag及 HBe 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 35例 ( 5 2 .2 % )PBMC中 HBV DNA阳性 ,2 5例孕妇在血清及 PBMC中均发现 HBV DNA。6 7例新生儿有 2 2例感染 HBV DNA,感染率 32 .8% ,其中血清 HBV DNA阳性者 10例 ,PBMC HBV DNA阳性者 19例 ,二者均阳性者 7例。结论 :母亲 PBMC内 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 PBMC中 HBV DNA阳性 ,PBMC内的 HBV DNA可能是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HBs Ag及HBe Ag阳性母亲若血清 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 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状态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DNA载量检测 ;新生儿分娩后取脐动脉血检测HBVDNA载量。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研究孕妇感染HBV的状态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和HBVDNA阳性的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 6 .0 3% ,90 .4 8% ;HBeAg和HBVDNA阴性孕妇为 3.97% ,32 .5 4 % ;两组孕妇宫内感染率和HBV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孕妇血清中不同载量HBVDNA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相关系数为 0 .96 73,成正相关。结论 以HBVDNA的载量作为观察指标研究分析孕妇HBV感染状态与宫内垂直传播的关系较免疫学指标HBeAg更加直接可靠 ;孕妇血清HBVDNA载量多是造成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侵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失败发生的机理。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15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的HBV-DNA。根据新生儿PBMC中HBV-DNA分成阴性和阳性组,将新生儿的PBMC分别在植物血凝素(PHA)和纯化HBsAg刺激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含量。结果:①151例新生儿中,宫内感染率为37.8%(57/151)。②新生儿宫内感染组中IFN-γ、IL-12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IL-6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P<0.05)。两组新生儿血清中IFN-γ与IL-1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IL-12与IL-6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HBV侵犯新生儿PBMC后,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下降,而Th2型细胞因子IL-6水平上升,IFN-γ、IL-12抗病毒作用减弱,不利于新生儿体内HBV清除,易导致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ISH)和原位PCR(IS PCR)法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PBMC进行HBV DNA检测.用随机引物法进行地高辛-HBVDNA探针的标记和定量.结果ISH及IS PCR检测PBMC HBV DNA,探针浓度以0.6μg/ml、蛋白酶K浓度以10μg/ml、IS PCR以20个循环数为佳.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中,血清HBsAg、HBVDNA均阳性者有72.73%PBMC HBV DNA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中,有65.91%PBMC HBV DNA阳性;血清HBsAg、HBV DNA均阴性者中,仍有15.79%PBMC中HBV DNA阳性.结论IS PCR检测对低丰度PBMC HBV DNA具有细胞内定性和定位的特点.血清HBV DNA阳性新生儿多数可检出PBMC HBV DNA,而血清HBV DNA阴性新生儿也可呈PBMC HBV DNA阳性.提示PBMC HBV感染应作为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 ,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的转归情况,并探讨影响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进行随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分析比较新生儿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的差异,并对母亲HBeAg阳性与宫内感染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到214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有10例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其中2例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母亲既往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既往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在新生儿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6.68和14.80,P<0.05)。母亲既往HBeAg阳性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组和非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母亲既往HBsAg和HBeAg双阳性、既往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宫内感染危险增加,母亲既往HBeAg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收集西安市13名中止妊娠妇女的胎儿,胎龄在20~32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妇女9名,阴性4名。分别提取胎儿白细胞及肝脏等脏器的DNA。由DNA杂交技术检测发现1名HBsAg阳性妇女的胎儿白细胞与肝脏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阳性,其他脏器均阴性。结果证明HBV可以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测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聚合酶链反应-溴乙锭法(PCR-EB),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为1pgHBV DNA,可能检出HBV敏感动物黑猩猩的最小感染量。应用PCR-EB法测定氯消毒剂对HBV的灭活作用表明,有效氯1250mg/L作用60分钟或2 500mg/L作用30分钟可使10倍PCR灵敏度的纯化HBV DNA转阴;有效氯2 500mg/L作用30分钟或1 250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对母乳喂养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08-2010年在某院住院的152例HBV感染产妇,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清及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并以1.0×103 U/ml为判断临界值,分析血清和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52例HBV感染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载量大于1.0×103 U/ml者分别占50.66% (77/152)和36.18%(55/152).血清和乳汁HBV DNA载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否阳性相关,HBeAg阳性时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载量大于1.0×103 U/ml者分别占95.38%( 62/65)和76.92%( 50/65),HBeAg阴性时分别为17.24%(15/87)和5.75%(5/87).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载量存在相关性,当血清HBV-DNA载量为3~4 lg U/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仅为20.00% (5/25),在血清HBV-DNA载量大于5 lg U/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达96.15%( 50/52).结论 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DNA载量随着血清中HBV-DNA载量升高而升高,当乳汁中存在HBV-DNA病毒大于1.0×103 U/ml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在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但可以从外周血摄取乙型肝炎病毒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可在其内复制、转录、翻译并能释放病毒颗粒 ,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逃避免疫反应 ,导致病情的隐匿化。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处的外环境改变时 ,可导致其再次激活 ,引起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乙肝的输血传播及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宫内感染的机制对降低我国HBsAg慢性携带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妊娠过程中母体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可通过胎盘屏障,而胎盘细胞凋亡与胎盘屏障通透性增加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PBMC是HBV肝外感染的主要细胞,在HBV复制、感染及迁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HBV的载体.这些证据提示PBMC母胎转运在HBV宫内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引起宫内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双重原位杂交(DISH)技术检测54名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GSTM1)缺失型的新生儿(其母该基因为表达型)PBMC涂片中GSTM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54名新生儿PBMC涂片中检出孕妇GSTM1信号34人,占62.96%;检出乙型肝炎病毒信号18人,占33.33%,检出2者双阳性信号15人,占27.78%。且母-胎PBMC转运与新生儿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统计学关联(χ^2=9.96,P=0.002)。结论孕期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PBMC可通过细胞转运途径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掌握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HBV相关抗体在胎儿体内产生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筛选出HBsAg阳性孕妇及引产胎儿153例 ,HBsAg阴性孕妇及胎儿65例 ,共218例。然后用多聚酶链技术对孕妇 -引产胎儿HBV宫内感染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HBVDNA宫内感染率为53.59 %(82/153) ,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15%(4/65)检出HBVDNA阳性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母亲血中HBsAg、HBeAg、抗 -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DNA感染率为92.5%(74/80) ,46例抗 -HBs阳性的胎儿血有5例检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感染率较高 ,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 ,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孕妇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e 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孕妇产前使用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研究,收集出生及1岁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情况,通过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合并RR值。结果新生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37,95%CI:0.23—0.61;1岁婴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48,95%CI:0.27~0.84。结论应用HBIG200IU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官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正规产检的HBsAg阳性孕妇,定量检测其血清HBV-DNA和新生儿脐带血HBV-DNA含量.结果 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HBV-DNA含量具有相关性(r=0.401,P<0.001),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较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带血HBV-DNA阳性孕妇中,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HBV-DNA滴度对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642).结论 母体血清HBV-DNA高滴度和HBeAg阳性是导致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HBV垂直传播与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7.
Sex hormones are known to affect the immune system.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carriers are thought to be immunologically tolerant to HBV, but in some HBV carrier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HBV is induced, especially in females during their sexually-mature periods. This may be caused by the effects of estrogen on the immune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estradiol receptors in the cytosol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ype and non A non B type)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This suggests that one cause of the deficiency in virus elimination in hepatitis virus carriers may be the unresponsiveness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sex hormones, as a result of the low level of cytosol estradiol receptors.  相似文献   

18.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提示前S/S区突变率低的HBV株可能容易引起新生儿的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