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血及脑脊液(CSF)中乙酰胆碱(Ach)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Hestrin碱性羟胺比色法检测45例DEACMP患者治疗前后血和CSF中Ach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病情,并与40例其他脑病患者和38例非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组治疗前血Ach水平[(638.02 ±126.57)×10<'-6>mol/L]明显低于非脑病组[(737.16±175.51)×10<'-6>mol/L]及其他脑病组[(765.92±203.63)×10<'-6>mol/L](均P<0.01);治疗后血Ach水平[(692.88±180.07)×10<'-6>mol/L]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ACMP组治疗前CSF Ach水平[(634.69±175.33)×10<'-6>mol/L]明显高于非脑病组[(412.93±94.48)×10<'-6>mol/L]及其他脑病组[(408.66±127.72)×10<'-6>mol/L](均P<0.01),治疗后[(414.63±108.46)×10<'-6>mol/L]显著下降(P<0.01).DEACMP组治疗前后ADL、IMCT、H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EACMP患者治疗前后血和CSF Ach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动态检测Ach水平变化可作为DEACMP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CSF)酶类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DEACMP患者均在急性期入院3d内抽取CSF标本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对其中34例于治疗30d后再次采取标本复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酶类的变化.结果患者组急性期CSF LDH、CK、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患者组治疗前后CSF ALT、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CSFLDH、CK和NSE水平可作为DEACMP病情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鞘内注射与静脉滴注联用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66例患者作为受试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以及试验B组,各2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试验A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试验B组在试验A组基础之上,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滴注;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CSF蛋白质含量及白细胞计数、血生化相关降钙素原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统计两组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期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A组及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试验A组(χ2=4.956,P0.05)。试验A组及B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要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相较于试验A组来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t=1.045,P0.05),但是住院时间更短(t=4.945,P0.05)。试验A组及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相较于试验A组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χ2=5.194,P0.05)。治疗前,三组CSF检查的蛋白质含量及白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试验A组及B组CSF检查的蛋白质含量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相较于试验A组来说CSF检查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t=0.109,P0.05),但是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t=5.848,P0.05)。治疗前,三组血生化检查的降钙素原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试验A组及B组血生化检查的降钙素原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相较于试验A组来说血生化检查的降钙素原水平及白细胞计数下降明显(t=28.861,t=3.108 P0.05)。结论美罗培南鞘内注射与静脉滴注联用疗效显著,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抗NMADR脑炎抗体滴度测定的临床意义,观察抗体滴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32例确诊的抗NMADR脑炎患儿,给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脑电图(EEG)和头颅磁共振(MRI)等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并随访观察1年。结果儿童抗NMDAR脑炎多以精神行为异常及反复癫痫发作起病,早期不易识别。病情高峰期进展较快。需要及早进行MRI、EEG、血清及脑脊液(CSF)抗体检测,尽早明确诊断及免疫治疗,抗体阳性组与抗体强阳性组比较,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NMDAR脑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抗NMDA受体抗体的滴度水平高低有相关性,抗体滴度越高,疾病越严重。抗体的反复升高,是病情复发高危因素。抗体滴度是抗NMDA脑炎重要观察指标,对诊断及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介入技术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长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介入治疗组(56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组(70例),治疗后12个月通过随访比较2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值(V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统计血管事件。结果介入组治疗后Vs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药物组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比较NIHSS评分,介入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较治疗前评分下降明显(P0.05),但治疗6个月与12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期间,2组均无患者死亡,介入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4.28%,与药物组15.7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狭窄血管,恢复供血区血供,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HF合并抑郁患者根据用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随访统计心衰加重再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W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衰加重再入院率、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8.89%、9.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36%、21.82%(P0.05)。结论西酞普兰辅助治疗CHF近期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从而改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定振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定振汤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院PD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国际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用药原则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定振汤,连续服用6月.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分别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及6月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UPDRS评分上升明显减慢,在治疗后第6月时,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月时,治疗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时,治疗组泌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振汤能有效减慢PD患者的UPDRS评分的上升速度,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便秘、泌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对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1例确诊狼疮脑病患者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CSF水平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31%,略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方案均能够降低CSF水平,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略高于对照组的12.00%(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狼疮脑病患者的预后,降低CSF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两种神经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关联性,进一步探讨两者对神经梅毒诊断和判断疗效的价值. 方法 采用TRUST和TPPA检测255例HIV阴性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对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运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半年后复查血液和脑脊液TRUST和TPP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 的敏感性、特异性、关联性以及半年后两种检测方法 的转阴率. 结果 255例患者中有103例确诊为神经梅毒.脑脊液TRUST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4%、99.34%,脑脊液TPPA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 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92例患者复查血液TRUST和血液TPPA,76例患者复查脑脊液TRUST和脑脊液TPP,发现脑脊液TRUST、脑脊液TPPA、血液TRUST、血液TPPA的转阴率分别为25%(15/60)、0(0/76)、1.87%(1/92)、0(0/92),脑脊液TRUST转阴率较血液TRUST转阴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脊液TPPA应作为神经梅毒的确诊病例标准,脑脊液TRUST可作为其疗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访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PD非运动症状(NMS)筛查问卷(NMSQ)、PD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37例应用药物和r TMS治疗的PD患者(r TMS+药物组)及45例单纯药物治疗的PD患者(药物组)在基线和2年随访末的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进展。结果 r TMS+药物组2年随访末H-Y分级较基线显著升高(P 0.05);药物组2年随访末UPDRSⅢ、H-Y分级、HAMD、HAMA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较基线均显著升高(P 0.05);对两组2年随访末的症状进行比较,药物组的UPDRSⅢ、H-Y分级、HAMD评分及LED较r TMS+药物组升高显著(P 0.05)。结论规律的r TMS辅助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可减缓PD进展,优于单纯抗PD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6例抗GABA B型(GABAB)受体脑炎,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诊断为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 6例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为4例男性,2例女性,中位年龄64岁。6例患者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高级智能下降。头颅MRI可见边缘叶异常信号。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钠异常及自身抗体阳性。CSF可见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计数轻或中度升高,所有患者均在血液及CSF中检测到抗GABAB受体抗体。1例患者合并CSF抗HU抗体阳性;2例患者在病情加重时再次进行了血及CSF抗GABAB受体抗体检测,其中1例抗体滴度升高,另1例较前降低。6例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其中5例病情好转。结论抗GABAB受体脑炎以耐药性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EEG和头颅MRI对其诊断有指导意义。其中部分患者可合并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对于可能患有此类疾病患者,必须进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一旦确诊抗GABAB受体脑炎,应立即启动免疫治疗。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在椎管减压术后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的临床疗效. 方法 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自2011年1月至5月收治的4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致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均成功完成椎管减压术,术中确认责任神经根无明显受压.治疗组术后联合应用鼠NGF(恩经复,肌注,18 μg/次,1次/d,连续使用28d),对照组不使用恩经复治疗,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应用下腰痛JOA评分评定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判断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记录使用mNGF期间的不良事件,观察其临床应用安全性. 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随访12~16月.2组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6例患者出现注射区的疼痛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在实施椎管减压手术后联合应用mNGF可加速神经功能修复,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8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氢氯噻嗪12.5mg+螺内酯20mg,1次/d)和卡托普利组(氢氯噻嗪12.5mg,1次/d+卡托普利25mg,2次/d),共治疗5a。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测量血压,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的证据材料,定期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基线血压值比较。各指标在3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末卡托普利组SBP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P=0.0314);螺内酯组收缩压下降幅度稍高于氢氯噻嗪(P=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给药时间的延长,3组患者6周治疗导入期末、12个月治疗末血压值与基线血压值比较均显著下降。螺内酯组与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呈优于氢氯噻嗪组的趋势;3组患者进行12个月治疗末血压降低总有效率氢氯噻嗪组80.2%,螺内酯组83.7%,卡托普利组91.21%,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略高于氢氯噻嗪组,P值分别为0.533和0.031,螺内酯组与氢氯噻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组与氢氯噻嗪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进行12个月治疗后达标率氢氯噻嗪组44.55%,螺内酯组61.63%,卡托普利组68.13%,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的达标率显著高于氢氯噻嗪组,P值分别为0.019和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具有降压效果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相似,小剂量氢氯噻嗪与螺内酯、卡托普利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P2蛋白抗体在辅助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ABC-ELISA方法检测64例血清和CSF配对的GBS病人样品中IgG和IgM型P2抗体水平.结果 GBS患者CSF中IgM型P2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症型GBS病人高于轻症型病人(P=0.0019),血清与CSF间P2抗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GBS病人CSF中存在P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CSF中IgM型P2抗体检测有助于辅助GBS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elta-Like-Ligand 1 (DLL1)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CNS感染性疾病患者110例,其中结脑患者5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3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20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0例,另正常对照组30例.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入院后CSF、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动态观察结脑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SF中DLL1的含量并分析DLL1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与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脑组患者CSF、血清中DLL1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的14例结脑患者CSF中DLL1含量在第2、4、6周逐渐降低,而治疗加重的4例患者CSF中可溶性DLL1含量第1、2(4)、6周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患者CSF中DLL1的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CNS感染时结脑患者的CSF和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显著增高,对于结脑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利鲁唑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血浆谷氨酸的改变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测定 ALS患者和对照组血浆及脑脊液(CSF)谷氨酸水平 ,以及部分 ALS患者服用利鲁唑后血浆谷氨酸水平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S患者血浆、CSF谷氨酸水平分别为 (75 .65± 2 0 .44)和 (8.1 1± 2 .71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LS患者服用利鲁唑后 ,血浆谷氨酸的水平为 (66.1 9± 1 0 .2 7) μmol/L,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ALS患者血浆和 CSF谷氨酸水平较正常为高。 ALS患者在口服利鲁唑后血浆谷氨酸水平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是公认的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手术方法,但对其远期疗效仍然存在争议.此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标准化评估手段系统地探讨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平均随访9.7年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5年、终末时进行随访,评估手段包括定量的下肢肌张力标准化评估(改良Ashworth 6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情况(GMFCS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量表),并结合患者后续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SPR的远期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时,下肢三大肌群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肌张力总体改善率90.7%.GMFCS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粗大运动功能较术前总体改善率为8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8.9%.术前GMFC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术后ADL得分随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截至到末次随访时患者所接受后续的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跟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或痉挛肌肉肉毒素注射治疗的总体比例为27.7%,统计学分析示:是否接受后续治疗措施在末次随访时ADL改善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腰骶段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可长期持续存在,其远期疗效包括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其中术前GMFC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远期疗效最为显著.SPR术后联合必要的后续外科治疗措施有助于疗效维持及运动功能改善,并最终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伴发抑郁症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9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与运动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予以安慰剂,治疗组则予以卡左双多巴控释片,观察2组抑郁状态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用药后4周、8周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DQ-39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随访末治疗组PDQ-39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短期内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双抗组、双抗+扩容组各30例,疗程14d,随访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双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双抗+扩容组则除上述常规及双抗治疗外加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3个月,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3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d内常规治疗组42%出现病情加重,双抗组加重者占20%,双抗+扩容组加重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比,3组治疗14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下降,但双抗+扩容组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14d相比,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双抗+扩容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可减少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进展加重,显著改善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