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微创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海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肝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消融组和切除组,每组40例。消融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切除组接受微创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融组术后ALT、AST、TBIL水平低于切除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CEA、GPC3、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HGF、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融组术后HGF、CTC水平低于切除组(P <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术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微创切除术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在减少肝功能损伤、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GF和CTC水平,两者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伟力 《当代医学》2021,27(9):120-12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对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腹肝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清CA199、ALT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CA199、AL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A199、ALT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多种肿瘤标志物+转氨酶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良性肝病患者82例(良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接受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检验,比较指标检出情况,统计肝癌复发情况。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肝癌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高(P<0.05);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与符合率均较高(P<0.05);预后评估显示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联合检测肝癌复发率较高,且复发组的肿瘤标志物与转氨酶水平较高(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53、CA199)与转氨酶(ALT、AST)联合检测肝癌的准确率较高,且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预后评估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智  冉立峰  李生伟  龚建平 《重庆医学》2012,41(12):1160-1162,1165
目的为了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及评价。方法筛选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单一行TACE治疗的分为A组;TACE术后联合HIFU治疗的分为B组。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肝功能、甲胎蛋白(AFP)、MRI和CT的效果。结果在A组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在B组中有一例中度发热,一例皮肤灼伤。TACE术前和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A组中分别是ALT(59.8±45.9)U/L,AST(76.9±55.5)U/L和ALT(86.7±59.2)U/L,AST(73.7±49.8)U/L;在B组中分别是ALT(63.4±56.8)U/L,AST(72.5±46.6)U/L和ALT(54.3±30.8)U/L,AST(58.3±2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中,术前AFP是(943.1±411)ng/mL,只有6例患者复查AFP(942.8±468.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术前和术后AFP的中位数分别是621.8ng/mL和1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和CT结果显示肿瘤靶区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的减少和中断。术后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是11.4%,65.7%,22.9%和28.9%,6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术后联合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的TACE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肝功能、AFP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MRI和(或)CT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肿瘤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有缩小,肿瘤区域出现凝固性坏死和肿瘤血供的减少和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升高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恶性肿瘤短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手术的16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并记录术后1 a复发情况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与患者术后恶性肿瘤短期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前CA199、CEA升高均与术后1 a内肿瘤复发有关(均P<0.05);术前CA125、AFP升高均与术后肿瘤短期复发无关(均P>0.05)。术前CA199、CEA升高均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即服化疗药物可能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CA199、CEA升高均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即服化疗药物可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9,(2):169-172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气腹压力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4例患者,A组患者术中气腹压力为10mmHg,B组为15mmHg,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动脉血气指标(pH值、PCO_2、PO_2),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诸如呕吐、肩胛区疼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T水平、AST水平、TBIL水平B组>A组(P<0.05);(2)术前两组患者pH值、PCO_2、PO_2值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PO2值低于A组(P<0.05),B组PCO_2值高于A组,B组pH值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不同气腹压力会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血气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气腹压力会引发术后肝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一过性改变,同时高气腹压力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结合实际尽量降低气腹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气腹压力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胆红素、转氨酶及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采用不同气腹压力性LC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压组(65例)和高压组(65例),高压组气腹压维持在14~16 mm Hg(1 mm Hg=0.133 k Pa),低压组气腹压维持在8~12 mm Hg。比较术前、术后第1日及第3日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比较肩部疼痛等气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LC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压组患者ALT、AST及TBIL高于低压组(P<0.05)。患者ALT、AST及TBIL在术后第1日明显升高(P<0.05),第3日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DBIL术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血清DBIL术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高压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26.2%)明显高于低压组(4.6%)(P<0.05)。结论低气腹压下行LC对患者术后胆红素和转氨酶影响较小,肩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刘丽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5):478-479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术中实施CLCVP,B组术中未实施CLCVP.观察两组手术、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肝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IL、AST、ALT水平比治疗前高,ALB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TBIL、AST、ALB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23%)较B组(3.13%)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中实施CLCVP,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肝切除和肝门阻断时间,且未影响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手术后1年内出现转移复发者纳入复发组,1年内未出现转移复发者纳入未复发组.分析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AFP)、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19-9(CA19-9)、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是否合并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位置、数目、是否侵犯血管、包膜是否完整、病理分化程度、肝癌CLIP评分、肝癌TNM分期等23个因素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 年龄、AFP、CA19-9、ALT、AST、GGT、总胆红素、白蛋白、INR、肿瘤大小、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肝癌CLIP评分、肝癌TNM分期等13个因素经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AFP、CA19-9、ALT、AST、GGT、总胆红素、肝癌CLIP评分、肝癌TNM分期等9个因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FP、肿瘤大小、肝癌的CLIP评分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6和0.003).结论 年龄、CA19-9、ALT、AST、GGT、总胆红素、白蛋白、INR、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肝癌TNM分期等因素是肝癌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AFP、肿瘤大小、肝癌的CLIP评分是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转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病人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给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比较2组术后1个月、3个月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E-钙黏蛋白(EC)]、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并统计对比2组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57.50%、82.50%)均高于对照组(30.00%、60.00%)(P <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CA199、AFP、E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发热发生率、CINV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73.68%)高于对照组(51.35%)(P < 0.05)。结论采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病人,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且对病人肝功能影响更小,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1周比较,术后1 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ALT、DBIL及TBIL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与术后4~6周患者的Child-Pugh分级A、B级及Chi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变化与治疗次数、是否合并肝硬化及门脉癌栓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初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肝功能损害是短期的,于30 d左右即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波消融组(n=46)和肝切除组(n=30);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5 a,观察2组患者1、3、5 a无瘤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肝切除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肝切除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血清ALT、TBI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血清ALT、TBIL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1周,微波消融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肝切除组(P<0.05)。微波消融组和肝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2/46)、23.33%(7/30);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切除组(χ~2=6.269,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1、3、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39%(31/46)、39.13%(18/46)、28.26%(13/46),肿瘤复发率为54.35%(25/46);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3、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0%(21/30)、50.00%(15/30)、33.33%(10/30),肿瘤复发率为50.00%(15/30);2组患者术后1、3、5 a无瘤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肝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无瘤生存率、肿瘤复发率与肝切除术相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气腹压水平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20例,Ⅰ、Ⅱ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分别为为12、15 mm Hg;Ⅲ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24、48、72 h分别测定血清中ALT、AST及TBIL的浓度。结果:Ⅰ、Ⅱ组术后1、24、48 h血清ALT、AST、TBIL浓度均高于术前及Ⅲ组,Ⅱ组术后72 h血清ALT、AST、TBIL浓度均高于术前及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浓度也较术前升高,但仅术后24 h高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BIL均高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气腹压力引起的术后肝功能异常程度相对采用高气腹压力明显较轻。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吉林医学》2023,(12):3393-3396
目的:探析消化系统肿瘤采取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2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确诊分成恶性组(n=100)、良性组(n=100),另选择同一时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成CEA、CA125、CA199及AFP检测,对比3组CEA、CA125、CA199、AFP等含量,同时记录恶性肿瘤不同分期的CEA、CA125、CA199、AFP数值,对比恶性肿瘤CEA、CA125、CA199、AFP及联合诊断的阳性符合率。结果:与良性组、对照组相比,恶性组CEA、CA125、CA199、AFP等血清含量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分期越高,其CEA、CA125、CA199及AFP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用于结肠癌、CA125用于胃癌、CA199用于胰腺癌、AFP在肝癌的阳性符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单一诊断来说,4项联合的...  相似文献   

15.
孙宏建 《吉林医学》2022,(9):2515-2517
目的:分析3D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3D腹腔镜组和传统腹腔镜组各5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3 d、术后7 d细胞免疫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结果:3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3D腹腔镜组高于传统腹腔镜组;术后7 d, 3D腹腔镜组恢复水平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AST、ALT和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但3D腹腔镜组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降低,但3D腹腔镜组IgA、IgG、IgM水平高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较传统腹腔镜组的14.5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对巨块型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射频消融术。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对巨块型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ALT、AST及AFP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对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0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组(发病后72h内实施手术,n=35)、B组(发病后72h-2周内实施手术,n=40)、C组(发病2周后实施手术,n=45),对比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少,其次为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淀粉酶(AMY)、白细胞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AMY、P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ALT、AST水平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发病72h内对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更有利于机体ALT、AST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肝脏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一致.于术前、术后1、3、7 d分别监测患者外周血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于术前1 d、术后7 d行神经心理学组合测试,根据Z值计算公式,计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清ALT、AST术后明显升高,实验组术后1、3、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循迹连线测试A、循迹连线测试B、词语延迟记忆术前与术后成绩差值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 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30%,对照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 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联合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动脉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均予TACE联合超选择性PSE,观察术前、术后7和14 d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a-岩藻糖苷酶(a-FU)的变化,术前、术后4周肿瘤的平均直径的变化及6、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结果采用两种方式的联合治疗,术后第7天及14天WBC、Hb及PLT较术前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AST术后第7天较术前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lb术后第7天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TBil、ALT、Alb的变化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U术后第7天及14天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4周肿瘤平均直径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Z=-10.807,P=0.000),且6、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7%、92%、87%。结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联合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安全、有效,术后2周内应给予积极的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与Pringle法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肝门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选择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n=37)和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血流阻断,n=39)。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术后5d丙氨酸氨基酸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ringl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选择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选择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ALT、AST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手术后1d ALT、AST高于手术前、手术后5d(P<0.05),两组手术后5d ALT、AST高于手术前,低于手术后1d(P<0.05);组间比较:选择组手术后1d、5d ALT、AST低于Pringle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于Pringle法血流阻断,选择性血流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