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再出血风险的预测指标。方法:纳入发病72 h内入院并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95例,根据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68例及非再出血组227例;以有无再出血为因变量,以入院头颅CT值、血肿形态不规则、高血压病史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入院时CT平扫血肿形态及高血压病史与术后再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再出血组血肿形态不规则47例(69.1%),而非再出血组血肿不规则者仅69例(30.39%)。再出血组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拔管时残余血肿量也高于非再出血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CT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CT值和高血压病史是术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CT值、血肿边界不规则、高血压病史是微创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发生与否分为感染组(n=30)和未感染组(n=6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有脑脊液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3 d者占比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不同性别、不同尿激酶输注次数、不同引流管位置及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者占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有脑脊液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3 d可能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1)。结论: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有脑脊液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3 d急性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术后颅内感染风...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脑出血的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6h内是否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患者组(A组)和术后未再出血患者组(B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瞳孔有异常、出血量、高舒张压、高血糖,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出血量、高舒张压、高血糖,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术后患者的血压管理并控制血糖,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及疗效评估。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行立体定向手术并注入尿激酶(1~2)万U引流;B组3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3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评估3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率。结果A组手术治疗良好率为20.00%(6/30),B组为46.67%(14/30),C组为26.67%(8/30);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72、45.43,P均〈0.01)。A组术后再出血2例(6.67%),B组2例(6.67%),C组4例(13.33%);与A、B组比较,C组再出血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11.04、12.37,P值分别为0.04、0.02)。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立体定向手术并注入尿激酶脑内血肿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预后优良率及死亡率。结果C组患者术后1d、3d颅内压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患者术后5d、7d颅内压水平显著高于A、C组(P<0.05);C组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肺部感染和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C组(P<0.05);A组预后优良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相较于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在控制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优势;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适应证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治疗的60例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早期血肿扩大进行分组,将未出现早期血肿扩大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出现血肿扩大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记录并分析可能引发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程≥5年、出血部位为丘脑、血肿形态不规则、6 h内使用甘露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血压病程≥5年、出血部位为丘脑、血肿形态不规则、6 h内使用甘露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血压病程长、出血部位靠近脑室系统、血肿形态不规则、6 h内使用甘露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低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干预,降低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原因,探讨手术适应证,预防再出血.方法 归纳252例幕上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凝血功能、出血病因、出血部位、血肿形状、脑中线移位、破人脑室、穿刺定位、首次抽吸量、手术时机共九个危险因素与再出血有显著相关性(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功能、血肿形状、手术时机与再出血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超早期手术是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两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传统式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情况与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导尿管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者有关。所有这些因素均比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明显,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的医院感染率(58%)明显高于微创治疗组(26.17%)。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降低医院感染率。改进手术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文奎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32例,小骨窗开颅术组(B组)33例,血肿碎吸术组(C组)33例,分析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显著降低,B组和C组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提高,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在再出血、应激性溃疡、肺炎、死亡率方面显著低于A组。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创伤小、可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和达到抢救患者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临床疗效优良,值得在临床外科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对照组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83%、9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均较好,关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可有效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6例,其中右侧基底节区出血54例,左侧基底节区出血42例,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结果 96例患者均于术后24 h内行头部CT检查,其中血肿完全清除46例,血肿清除量:>90%36例,50%~90%10例;再出血4例.术后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格预后评分标准:5分12例(12.5%),4分29例(30.2%),3分39例(40.6%),2分8例(8.3%),1分8例(8.3%),肺部感染6例和循环功能衰竭2例),总有效率为83.3%(80/96).结论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观察34例经锁孔及显微镜或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锁孔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48 h内)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与4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患者相比较.结果 锁孔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手术病死率两组相似.锁孔术组病情Ⅱ、Ⅲ级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Ⅳ、Ⅴ级患者远期预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锁孔血肿清除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在轻症患者(病情分级Ⅱ、Ⅲ)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86例老年HICH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出血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出血后6 h)与对照组(出血后7~24 h),每组4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血肿完全清除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NSE、NPY、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SI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不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血肿大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5±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为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血肿破入脑室、血肿>40.0 mL、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血肿形状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OR>1);其中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和血肿形状不规则是高危因素(OR>2).患者是否伴有冠心病和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是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OR <1).[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神经功能缺失少等优点,为减少再出血应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注意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部位和血肿形状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81例(壳核和外囊出血49例,后脑出血13例,皮质下出血12例,桥脑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5例,其中12例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2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尿激酶保留冲洗41例,神经内窥镜辅助小骨窗清除血肿8例。结果:大骨瓣开颅组死亡8例,优良生存7例;小骨窗开颅+尿激酶冲洗组死亡9例,优良生存10例;内窥镜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出血破裂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诊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破裂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按照是否继发真菌性肺炎分为肺炎组(25例)、非肺炎组(75例),通过单因素方差对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症类型、神经功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昏迷评分、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等]展开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继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炎组年龄≥70岁、有肺部疾病、吞咽困难、到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20分、预防性使用抑酸剂、鼻饲及有侵入性气道操作者占比较非肺炎组更高(P<0.05);而两组在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出血部位数量、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SC)评分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方面比较相当(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肺部疾病、有吞咽困难、到院时N...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郭伟  王莉莉  向进  吕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19-10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33例(87%)。死亡5例(13%),随访存活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V级3例(8%)。结论: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量〉30mL并发脑疝患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者应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h后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及微创血肿碎吸术组。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后恢复87.8%,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的65.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开颅组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为34.3%,微创组为12.2%,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GCS评分,微创组为12.8±2.1,开颅组为9.5±3.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相对较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8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92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24h复查CT,血肿清除≥90%以上者65例,血肿清除≥80%以上者19例,再出血8例。其中死亡12例,占患者总数13%,其余80例出院时ADL分级:Ⅰ级16例,Ⅱ级30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Ⅴ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脑出血良好手术方法之一,具有视野清楚、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快、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