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昕寅  谈勇 《吉林中医药》2011,31(5):409-410
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学者认为其病机以"虚"为著,因"虚"致"瘀",以肾虚、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宜标本同治。采用中医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法等法治疗,从整体调控出发,辨证论治,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2.
从痰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月平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93-693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的痛经、不孕症、症瘕范畴 ,目前中医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虽然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 ,但对改善局部体征效果却不令人满意。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 ,化痰消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大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素腰骶部坠胀 ,白带偏多 ,苔腻 ,病情复杂 ,缠绵难愈 ,这些均为痰湿致病特点。进而观之 ,卵巢内膜囊肿其内容物多呈粘稠糊状 ,异位结节周围充血、水肿、粘连 ,中医认为此为痰湿夹瘀血之证。异位内膜外观呈白色 ,乃为痰湿。病理切片示 :内膜腺体 ,腺腔中含有粘液。此乃离源之津液 ,离源之津液便为痰湿。…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变广泛,治疗棘手。傅友丰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病机关键在于湿浊瘀毒互结,治疗以解毒利湿、化瘀消癥为总原则,以经验方“内异停方”结合调周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5.
徐慧军  孙选  陈芊  于爱民 《光明中医》2010,25(9):1547-1548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1],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祖国医学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有关论述散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下腹痛,可放射至腰部、大腿部,疼痛剧烈者可昏厥.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痛经"、"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历代医家均认为对于本病而言,"瘀"既是因,也是果,故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可图宏效。  相似文献   

8.
湿论治,采用燥湿化痰、消癥散结之法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拟总结本人治疗本病思路、治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管见。1病因病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素腰骶部坠胀不适,腰脊酸楚,肛门坠胀,四肢不温,得温则舒,白带较多,苔白腻或厚腻,脉细滑或细濡,而且缠绵难愈,这些均为痰湿致病的特点。《内经》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又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若脾气虚则气化失灵,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津液凝滞,瘀而成痰。痰之本者湿也,湿的从化性很强,那么痰亦然,故而有风痰…  相似文献   

9.
虚气留滞指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的病理变化,故亦称虚气流滞[1],是多种慢性疾病,包括慢性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病的共同病理环节。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古今文献,阐明“虚气留滞”的内涵,探讨虚气留滞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提出虚气是发病之本,滞留脑络是发病之标,治疗予以益气消滞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临床表现及风邪兼夹致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和风药特性、功效并结合历代医家对风药认识、临证应用经验的探讨,笔者认为从风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25-45岁育龄妇女,发病率大约在10%-15%,其中80%的患者有痛经症状,近50%的患者导致不孕。在慢性盆腔疾病而又不孕的妇女中经腹腔镜检查证实子  相似文献   

13.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和扩散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时所引起的一种病变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瘕”、“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范畴。1998年1月—2004年6月,本院采用活血化瘀消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0例,结合辨证施护,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6~44岁,平均34岁;病程<3 a120例,3~6 a 60例,>6 a 20例。因渐进性痛经就诊者162例,继发不孕就诊者28例,因月经量多、淋漓不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就诊者1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体征、B超检查确诊。1·2治疗方法1·2·1中医治…  相似文献   

14.
益气化瘀消疒徵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月经失调 ,不孕 ,性交痛 ,盆腔包块为临床表现。尤其是内异症痛经 ,呈渐进性加剧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而西药治疗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且多数药物副作用较大。笔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消疒徵 法治疗内异症痛经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 2例患者年龄 2 1~ 4 8岁 ,平均 33.4岁 ;病程 3月~2 0a,平均 4 .1a。有原发性痛经 18例 ,人工流产史 2 9例 ,上环者 16例。经临床诊断 5例 ,临床结合B超诊断 39例 ,腹腔镜诊断 8例。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为临床常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中医多认为其属祖国医学中“症瘕”的范畴,对该病的治疗多采取补肾和活血化瘀治疗,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亦宜从脾论治。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及治则治法。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地改善营养不良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脏腑正气亏虚,风邪内客,痰湿阻滞,瘀血内停,浊毒内蕴为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以“虚、风、湿、痰、瘀、浊毒”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虚气留滞”理论是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高度概括。“心、肝、脾、肺、肾”五脏亏虚为发病的基础,由脏腑“虚气”而导致的风邪、痰湿、浊毒以及瘀血等病邪“留滞”是发病的诱因,因虚而生滞,因滞而虚甚。临床治疗应“补虚”与“祛滞”并举,通过“补肺益气,兼顾脾肾、益气健脾,养心舒肝、温肾暖脾,滋阴填精”以“补虚”,“祛风解表,搜风通络、祛湿化痰,利湿降浊,活血化瘀”以“祛滞”,以期改善营养不良。文章着重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虚气留滞"与血管性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气留滞”是王永炎院士依据中医理论并结合多年脑病临床实践,援引宋·杨士赢《仁斋直指方》中“虚气留滞”而形成的中医病机理论,该观点已成为中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机理论之一。虚气留滞指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的病理变化,故亦称“虚气流滞”。血管性疾  相似文献   

18.
何淑英 《四川中医》1993,11(9):41-4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笔者根据内异症的症状和体征,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40例收到满意效果。一般资料40例患者全部已婚。都进行妇科检查、B超及少数病例腹腔镜检查。符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病因病理不明而病情复杂且较严重的疾病,对其可参照古书中的"癥瘕"、"痛经"、"不孕"等篇章。中医自古以来即有"调肝治百病"一说。肝经循行范围广泛,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分布广泛不谋而合。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而肝乃将军之官,主藏血,肝阳虚可导致血瘀,进而产生本病。所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的祛瘀化痰消癥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自拟祛瘀化痰消癥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治疗后各积分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各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的祛瘀化痰消癥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