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气留滞"与血管性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气留滞”是王永炎院士依据中医理论并结合多年脑病临床实践,援引宋·杨士赢《仁斋直指方》中“虚气留滞”而形成的中医病机理论,该观点已成为中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机理论之一。虚气留滞指元气虚衰、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发生郁滞的病理变化,故亦称“虚气流滞”。血管性疾  相似文献   

2.
心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中,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心肌底物代谢发生重构,脂肪酸、葡萄糖等能量底物的选择与利用出现转移,持续的底物代谢紊乱将恶化能量供应、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底物代谢重构实际上是脏腑功能下降与病理产物积聚之间的层次递进、相兼为患、双向因果,“虚气留滞”是核心病机的概括。“虚气”(心气虚损、能量不足)是发病之本,作为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留滞”(痰瘀水邪、脂毒性产物与乳酸等)是发病之标,是病情恶化进展的进一步表现;“虚气”与“留滞”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反复叠加构成螺旋式的恶性循环,概括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扶正补虚、疏通祛邪作为治疗原则,初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为主,酌情兼用疏通祛邪(活血)之法;中期和晚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温阳)与疏通祛邪(活血、化瘀、利水)并重。遵守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促进脂肪酸、葡萄糖等底物的有效利用,减少底物代谢重构衍生的毒性产物堆积,标本兼顾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桥本甲状腺炎(HT)中医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以气火痰瘀为标,其因虚而滞,因滞更虚的动态病机特点,可以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学说概之。中医学认为,细胞自噬为气化的微观表现,具有清除病邪,维持内环境稳态之功。自噬水平不足可导致受损细胞器等废物无力清除、异常蓄积,或可看作虚气留滞病机的微观体现。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确立“补虚化滞”治法,以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功能为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复杂,与遗传、饮食、年龄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为提高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对"虚气留滞"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出心气亏虚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痰饮及水湿是其重要病理因素;其病位在心,与五脏密切相关。并从心力衰竭不同阶段(A、B、C、D四个分期)探讨"虚气留滞"的表现,得出心力衰竭在不同阶段时,"虚气"与"留滞"的表现有所差异。其中A、B阶段以虚重滞轻为主,C阶段以虚滞并重为主,D阶段以虚轻滞重为主。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呈螺旋式进展,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正确认识慢性心力衰竭"虚气留滞"病机,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或失明,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疗法存在不良反应多、适应证严格等诸多不足,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有助于医者从多角度论治疾病。本文以络病学说为基础,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机变化,并借此拓展临床治疗思路。“虚气”是病机之本,发病之因,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和阴阳两虚。“留滞”为病机之标,“虚气”之果,且“留滞”之瘀血、痰湿等病理代谢产物与现代医学的病理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虚气”与“留滞”相互影响,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治疗中应以“补虚通滞”为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健脾补中、调肝通络、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治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及治则治法。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地改善营养不良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脏腑正气亏虚,风邪内客,痰湿阻滞,瘀血内停,浊毒内蕴为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以“虚、风、湿、痰、瘀、浊毒”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虚气留滞”理论是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高度概括。“心、肝、脾、肺、肾”五脏亏虚为发病的基础,由脏腑“虚气”而导致的风邪、痰湿、浊毒以及瘀血等病邪“留滞”是发病的诱因,因虚而生滞,因滞而虚甚。临床治疗应“补虚”与“祛滞”并举,通过“补肺益气,兼顾脾肾、益气健脾,养心舒肝、温肾暖脾,滋阴填精”以“补虚”,“祛风解表,搜风通络、祛湿化痰,利湿降浊,活血化瘀”以“祛滞”,以期改善营养不良。文章着重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发生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内质网应激等机制相关。VECs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自噬是亚细胞水平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介导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降解调控细胞内基本代谢,维持机体内稳态。VECs自噬不足可致VECs的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增强,从而促进AS。中医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乃本虚标实之证,“虚气留滞”是关键病机。虚气不荣,以虚为本;留滞难通,以滞为标。营卫不和、脉道失稳为病之先因,肾气不足、化充乏源为病之主因,脏腑气血相失、气血津液停滞积为病之内因,病理产物滞留血脉、损伤脉管为病之表因。自噬乃气之微观表现,同具有祛病邪、维稳态之功。VECs自噬不足致虚气留滞,气虚渐、滞留重,亦致自噬之效不及,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研究表明,调控VECs自噬是防治AS的主要途径,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控之优势。故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荣体之虚,通脉之滞”为法,选方遣药调控VECs自噬、对抗AS,对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郁脾虚证是多种疾病的关键证候;虚气留滞是多种病证的动态化规律;分析肝郁脾虚证中肝郁与脾虚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肝郁是引起疾病的始动因素,脾虚是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二者相互影响形成虚气留滞动态变化。肝郁脾虚证进一步发展演变,则伤及元气,形成元气亏虚,气血阴阳受损;虚则加重留滞,形成痰湿、瘀血、火热和浊毒等壅聚,虚滞裹挟,疾病缠绵难愈。对肝郁脾虚证的治疗,疏肝尤应重视补脾;针对虚气留滞,特别应先培补元气。因此,充分理解肝郁脾虚证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是防治多种慢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基于古今文献,阐明“虚气留滞”的内涵,探讨虚气留滞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提出虚气是发病之本,滞留脑络是发病之标,治疗予以益气消滞法。  相似文献   

10.
甲亢一病,当属中医学“瘿病”范畴。《诸病源候论》云:“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故甲亢之病因多以情志变化为主。明·李梃曰:“瘿气……内因忧怒无节,气逆留滞或肾气亏虚,邪乘经产之虚。”  相似文献   

11.
介绍赵凤林主任中医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的临床经验.赵师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虚、瘀”,以本虚标实为特征.其中本虚为气血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中医治疗以益气养血、散瘀通脉为原则,尤以补养心气、心血为重.临床以炙甘草汤为基础方,配伍红花、细辛等化瘀通脉之品,制成贴剂外用,效果颇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且本虚为胸痹发病的基础,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对胸痹的本虚证进行深入认识和正确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景凤导师认为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运用自拟方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对气阴两虚型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施汉章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邢国红 《新中医》2004,36(5):11-12
施汉章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内外合邪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败精留滞日久则化瘀生痰,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治疗强调微观辨证,患病早期湿热蕴阻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中期湿热兼夹痰瘀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久病迁延脾肾两虚为主则治以益气固肾。并注重多途径给药,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心衰发病的不同时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损,虚则无力推动体内正常物质的运行,导致气滞、水停、血瘀、痰凝等,日久痹阻经络而发病,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气留滞”。临床从“虚气留滞”理论入手,运用“平治于权衡”之法治其本——平衡阴阳、补益气血、协调五脏,“去宛陈莝”治其标——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理气化痰,明晰标与实,辨清主与次,整体审查,综合论治,最终可使心脏气血充盈畅通,阴平阳秘,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是“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具体体现,其治法确立的关键在于证候病机的辨识,慢性肝肾疾病具有“正虚血瘀”的病机特点,存在补虚化瘀以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采用补虚化瘀治法方药,如扶正化瘀方、当归补血汤或当归黄芪合剂可有效防治肝肾纤维化,扶正化瘀方拆方配伍实验也发现该方抗肝肾纤维化的主效药物为补虚的虫草菌丝与活血化瘀的丹参。进一步药理实验发现扶正化瘀方抗肝肾纤维化有其共性作用机制,包括: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纤维化组织MMP-2/9活性,保护组织微环境;下调TGF-β等促纤维化病理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调节纤维化病理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包括物质代谢、细胞骨架、氧化应激反应等,这些受药物调节的共性病理机制构成肝肾纤维化“正虚血瘀”病机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董兴鲁  齐宝云  高颖 《世界中医药》2023,(13):1789-1792+1799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对其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转归的总结分析,与中医“虚气留滞”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创新病机假说,以“虚气”为发病之本,以“留滞”为发病之标,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特点,切合疾病螺旋进展、动态演变的模式。并据此形成“扶正护脑以补虚、解毒通络而通滞”的治法,为进一步探索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中医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期以(风邪、热邪)为主,后期以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脾肾阳虚)为主。分风热兼湿、血热夹瘀、湿热瘀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型。指出: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故补气健脾,化瘀通络,解毒祛湿,与疏利少阳并举。  相似文献   

18.
贾能汉 《四川中医》2002,20(12):41-42
蜂螫致急性肾功衰,属急性重危病。治疗本病应抓住蜂毒致瘀终为虚的病理变化,以“毒”、“瘀”、“虚”病因病机为治疗要点,谨守病机,以二豆解毒化瘀汤为主方,症变药变,选加它药救治,方有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脏疾患的体会林超明(广州市中医院510130)关键词心脏疾患,中医药治疗心脏疾患临床上常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则以气虚为主,标实则以血瘀为常见。本人根据祖国医学的“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这一理论,运用益气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20.
探讨颈动脉斑块的中医病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根据现代医学对颈动脉斑块的认识,结合“虚气留滞”理论对其病机进行探讨,揭示了颈动脉斑块的病机在于元气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流动性物质郁滞而阻滞脉络。内皮损伤为颈动脉斑块的始动环节,此阶段以元气亏虚为主,内皮的屏障作用、内分泌作用及功能衰退与元气的功能与衰减规律一致;斑块形成阶段与因元气亏虚而致痰瘀留滞一致,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与易损斑块脱落导致脑血管事件为痰瘀阻滞脉络导致中风相符。根据疾病的病机特点,其治则当以培补元气为主,佐以行气化痰、活血通络等,各阶段的病机重点不同,治则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