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5E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护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行常规康复护理指导、出院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互联网+5E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照护能力和照顾负担,以及脑卒中患者的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主要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综合照顾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5E康复护理模式的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主要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照顾能力,降低主要照护者的照顾负担及脑卒中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照顾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状况,提高家庭照护者的护理能力.方法:对255名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的护理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照顾者对脑卒中疾病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脑卒中疾病护理技术缺乏了解.结论:护士应对患者照顾人员提供相关护理知识,满足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岳洁  刘艳  李玉  黄显义  刘霜  陈丽 《护理学报》2022,29(16):17-21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于2022年1—5月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52对脑卒中患者和照顾者展开调查。结果 照顾者益处发现与疾病不确定感、照顾能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618,r=-0.608,均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照顾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688,P<0.01)。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对益处发现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539,P>0.05),照顾能力在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768,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β=-1.307,P<0.05)的58.8%。结论 照顾能力是疾病不确定感与益处发现间的中介变量,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水平并通过主动向其普及疾病、照护的相关知识予以提升,增强对照顾工作的掌控感降低不确定性,以便提高益处发现水平,最终减轻负性情绪维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阐述益处发现的概念、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评估工具及现状, 总结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 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旨在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开展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益处发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首次入住康复医学科的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对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11月入住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医院神经康复医学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90例,调查不同时期照顾者对于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48小时内照顾者对于照护知识的总体掌握率最低;出院后3个月照顾者对于如何预防和识别再次中风,及再次中风后的处理掌握率较低;三个时期照顾者对并发症的护理掌握率均最低;照顾者各项照护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肯定程度呈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及健康问题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对于脑卒中照顾者的照护知识的教育,在形式上要多样化,不同时期的照顾者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的照护需求及健康状况,为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某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100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照顾者需求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SRHMS)进行照护需求及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脑卒中主要照顾者需求以教育需求为主,人力需求、经济需求、社会支持需求为辅。教育需求中以协助患者康复锻炼的方法、患者饮食指导、预防常见并发症的方法排在需求内容中前3位。照顾者自测健康评定中心理健康总分实际分与理论最高分差值最大,达45.9分。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极需照护知识宣教,尤其是协助患者康复锻炼、饮食指导和预防常见并发症的方法,同时照顾者的心理健康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叙事疗法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照顾负担以及益处发现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的64例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疗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问卷评价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试验组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照顾负担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试验组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益处发现总分、个人成长维度得分及自我获取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健康促进维度得分、家庭成长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叙事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有效提高其益处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赋权在脑卒中患者照护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家庭照护者82例,随机编号并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赋权理论的延续护理干预,均干预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评估两组综合照顾能力。结果 干预2个月时,两组脑卒中相关知识、自我压力与健康管理、应对策略、日常及疾病相关照顾技能评分及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赋权在脑卒中患者照护者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升照护者综合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9.
郭璇  汪靖  丁娟 《全科护理》2023,(7):980-984
目的:调查中青年脑卒中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以期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护理提供新视角。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荆州市中心医院/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14名中青年脑卒中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记录其照顾者的照护历程及应对策略。采用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主要体现在个人能力的提升、新的人生信念的养成、融入生活主动分享3个方面。结论: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能在照护过程中体验到疾病获益感,医护人员可以从加强照顾者角色转变、疾病护理相关知识教育、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方面进行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以增强其疾病获益感,提升病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家庭赋权方案在首发脑卒中出院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便利抽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接受家庭赋权方案干预,对照组接受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延续护理,应用中风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及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中风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家庭照顾者的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评分及FCT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中风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家庭照顾者的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评分及FCT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家庭赋权方案能有效改善首发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家庭照顾者的综合照顾能力,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联合应用微信平台实施对老年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和压力的影响。[方法]将处于恢复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病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22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人和对照组111人,两组照顾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出院宣教,发放宣传手册,每周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先征得病人及其照顾者同意并自愿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团队成员与定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家庭照顾者一起制定居家服务项目并组织实施;再建立微信群向照顾者发送康复锻炼技能视频、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用药指导、提供心理疏导、预约复诊时间和医生等。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照顾者照护压力,病人出院后6个月照顾者照护能力、病人生存质量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照护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能力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医务人员通过微信平台对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能力,降低照顾者的压力,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及照护者的脑卒中知识认知状况与护理康复需求状况。方法:对90例脑卒中患者、110名脑卒中照护者的基本情况、对护理康复知识的认知掌握情况及护理康复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照护者女性占62.7%、中年和老年人居多,主要是配偶和子女照护(配偶占36.4%,子女占34.5%);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及照护者的脑卒中知识缺乏;脑卒中患者及照护者对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急救知识及康复锻炼、四时起居调养有较大需求。结论:需加强脑卒中患者及照护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脑卒中患者及照护者的护理康复知识达标率,满足脑卒中患者及照护者的护理康复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家庭赋权模式对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及照顾准备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对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80名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照顾的患者接受针灸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赋权模式的干预14 d, 并随访28 d。应用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评分、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评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男18名, 女19名, 年龄(55.61 ± 7.43)岁, 观察组男18名, 女21名, 年龄(58.23 ± 8.22)岁。干预后14 d, 观察组主要照顾者吞咽照护能力总分为(143.47 ± 3.96)分, 与对照组的(107.44 ± 1.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6, P<0.05)。干预后14 d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得分为(26.11 ± 3.81...  相似文献   

14.
王涵  李鸿艳  郑茶凤  邹田子 《全科护理》2021,19(16):2171-2175
目的:构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内容,为提升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初步构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内容,采用Delphi法对内容进行反复修订.结果:两轮专家积极性分别为75.00%和100.00%,权威系数均为0.88,各级内容指标变异系数均<0.25.最终培训内容共包括8个一级指标(疾病相关知识、基础训练、摄食训练、代偿性训练、管饲护理、口腔护理、误吸的预防和处理、营养管理),29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内容,科学、合理并且可行性高,可为今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照顾者照护技能的培训或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银行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探索满足慢性病患者家庭康复需求的途径。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以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家庭照顾者126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护士银行”团队,以护士为主导,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连续6个月围绕家庭护理质量、家庭疾病负担、希望水平的相关领域实施个案管理,同时执行脑卒中项目组—“银行护士”—照顾者三级质量控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家庭护理质量、疾病家庭负担得分、希望水平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家庭照顾者家庭护理质量、希望水平有所提高(P<0.05),疾病家庭负担有所降低(P<0.05)。结论 “银行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干预可有效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促进照顾者提升疾病康复照护能力,实现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减轻家庭疾病负担、提升希望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214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照护质量量表(family caregiver consequences inventory,FCCI)、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CTI)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210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照顾者完成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总分为(48.9±3.9)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越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配偶或子女/儿媳女婿为照顾者的家庭其家庭照护质量越高(均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质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影响其家庭照护质量,护理人员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其家庭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气管切开患儿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13名照顾者,并依据Miles和Hurberman提出的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予以分析。结果经不断分析比对,共析出长期气管切开照顾者"照护负荷"、"精神困扰"及"益处发现"3个主题;"从束手无策到熟练掌握"、"亲职角色改变"、"社交隔离"等8个亚主题。结论临床工作者通过了解长期气管切开照顾者的照护体验,了解其身心反应、照护需求等。可在长期气管切开患儿入院时即构建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方案,合理安排其出院后日常生活;培训照顾者各项专业操作,训练其心理调适技巧,而且可通过挖掘其自身资源促进照顾者体验积极心理变化等,以实现良好心理适应;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基于IMB技巧模型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延续护理方案,为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延续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IMB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结合相关实践指南和文献分析,拟定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0.906;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312(均P<0.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和三级指标52项的基于IMB技巧模型的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延续护理方案。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延续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高龄急性脑卒中专职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高龄急性脑卒中专职照顾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后上岗,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表(SF-36)、改良的疾病护理能力测量表及病人对照顾者工作满意度的测评。[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干预后SF-36和疾病护理能力测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对照顾者工作满意度达100.00%,高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脑卒中专职照顾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的照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对照顾者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构化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21例首次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接受结构化干预,即结合疾病发展阶段,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同时在居家照护的基础上增加对照顾者的干预。对照组按照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总生存质量、照顾者照顾能力、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住院率方面出院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干预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